导读:《红高粱》主要通过戴凤莲和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讲述发生在山东的生命赞歌。

  我喜爱《红高粱》的炽热壮美,欣赏《丰乳肥臀》的悲悯深沉,感受《檀香刑》的惊心动魄,体味《生死疲劳》的荒诞奇绝,欣赏《蛙》的媸妍众生相,深感这是莫言描绘的魔幻世界,抒写着热情纯真的高密民风,有对世俗民生独特敏感的审美情趣,更有对世事变换、人性扭转的深刻把握。正因如此,莫言不仅仅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他还让我们明白了:何为“有生命力的点灯人”。

  他是中国乡土文化纯朴热情的歌者,用奇幻的笔触、开阔的格局,写就对土地的情深,高唱血性的颂歌。他笔下的土地,总有欣欣向荣的气色,《红高粱》里的高密乡,涂满鲜亮而浓郁的色彩,裹着湛蓝携着土黄,凝结深青不失纯白,伴随坚韧的汉子、血红的高粱、浓烈的酒,这便是最真实的中国乡土。他笔下的男人女人,永远不失赤子的张扬与炽热,在与命运的斗争中勇敢而鲜活。他们有怯弱退缩的一面,有勇猛无畏的一面,但他们同样原始纯真,对生命充满渴望,这是莫言笔下人物的生命力——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他是胸中有丘壑、有大气魄的书写者,他的文字里饱含热情,同时也潜伏着对时代的痛苦思考,他在理性地记录,也在寂寞地诉说着他的思想。一部《蛙》,是出身农村的莫言对“计划生育”的体验,这部农村生育史里的情节生动又真实,温情与残酷的统一,让步与坚守的对抗,这是关于生命的深刻话题,一笑后是悲哀,再细读是思索。而《红高粱》,跳出国仇家恨,直击人民的生活,聚焦的是人类共有的率性和自由意识,它深入到人性本身。不仅长篇小说对生活的反映极具深度,即便是中短篇也从不缺少深度。人类有共通的情感,我们欣赏壮丽,歌颂骨气;时代有共同的标准,我们淘汰那些流于俗世,迎合市场的快餐文学,留下真正向善向美,真挚深邃的文字。正是这每一篇、每一句,凝聚了莫言对时代的思考、对中国乡土精神中血性、自由的追求,它是广阔的、伟大的、放肆的,它最真实地记录着反映着现实,这是莫言的笔尖流淌出的思想的生命力——“为天地立心,为思想立真,为人民立命,为时代立魂,为文化立神”。

  他在浮躁人潮涌来时候,不忘初心,默默讲好自己的故事。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让他成为焦点,他不迷失,也不急躁,面对某些人恶意的揣测和质疑,他一笑而过;对于网上流传的莫言金句,他调侃“理不糙,可我也想知道是谁写的”;对于网友指出他书法中的错误,他赠打油诗表歉意和感谢;对于热爱他作品思想的书友,他也常常发文给予指导。莫言,是这样的平易近人,这便是莫言本人的生命力——因为经历过苦难,所以敬畏生命,所以行走从容,所以拥有悲悯的力量。这种悲悯,不仅塑造出莫言的文风,更感染他的读者,同他一样坚信真理与正义的存在,永远燃烧心火。

  莫言是一位点灯者,点亮一盏灯,我们忽而发现中国当代的文坛里,也有众多优秀的作家,在发人民之声,立进步潮头,为时代作证;他点亮一盏灯,让我们猛然感知,中国人的乡土文化、血性、骨气,是值得被描摹赞美,他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认可,也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有更多的自信和底气;他点亮一盏灯,指引对文字对人民对时代有追求有热爱的个体,该怎么讲好自己的故事,如何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作者。

  那年在获奖词的最后,莫言说:“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今后的岁月里,这位有生命力的点灯人,将会继续讲他的故事,而我们不仅要做倾听者,更要在此中学习莫言对待生命的诚恳与悲悯,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苦难,学会接过灯火,照亮远方。

  作者: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高二(6)班 龚业淇

  指导老师:陈爽

  主编:李坤媛

  编辑:王镇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