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多寂寥。刘禹锡一言概括了所有忧郁派文人的悲秋情结。当落叶萧瑟,长天空寂,流水失却了夏日里的激情与活力,秋虫气若游丝地呢喃着,吟的却是化土化泥前最后的絮语。秋的悲凉,在于某一段时期内,它让人失却了希望,因为短暂的平稳日子过后,将会迎来摧枯拉朽的寒冬,许多孱弱的老人和病人将在冬的严厉里离去,如我父亲一般,带着等不到下一个春天的遗憾。

当然,秋也是收获的季节,对于庄稼人来说,意义要大许多。对于处在精神食粮需求层面的人们来说,缸里有米,填的是肚子;心灵中缺失的养分,拿什么来填充?这秋的悲戚,仿佛抽丝般地,把那些养分,一丝丝地抽了去。

幸好我们还有银杏……

你见过成片黄透了的银杏林吗?不如在一个日照良好、天清气朗的秋日,造访一片黄透的银杏林,会明白什么叫大自然的臻美化境。平日里威严的阳光变得聪颖,它们透过无数片金黄的扇形小叶,产生了神奇的丁泽尔透射现象,营造出圣洁、通透、清绝、空灵的境像。光的魅力被演绎出极致的美学效应。风一过,片片黄叶金蝶般飘坠,按着自己的节奏,优雅有序地向着土地亲吻过去。见的是金光闪闪的精美绝伦,虽静寂无声,却似响着金玦轻撞的玲琅之音。

金叶子渐渐铺满地面,松软温暖如厚实的地毯,使人禁不住想要憩身其上。捡起一片银杏叶子,更忍不住惊叹它天造地设的几何之美:由细茎处展开一个流畅的扇形,扇形边缘有起伏的波浪纹 - 辐射状的叶脉是只有大自然才能画得出的完美线束。记得小时候喜欢收集几片完美的银杏叶子当书签,在字典里压干压平了,用钢笔在叶子上画仕女图案,送给要好的小伙伴。母亲有时也会收集了银杏叶,洗净晒干后填充枕头,虽然不如蚕沙枕头舒服,这意境却是优美了许多:试想蚕沙是蚕的粪便,这一枕银杏叶,笼的却是金色树林里那个美妙的梦。

美丽的银杏叶,于宏观、于微观,都是大自然令人啧啧称奇的造作。它让我想起了珍藏在圣彼得堡冬宫里的那棵孔雀黄金树,灿烂炫目到让人屏气凝神,叹为观止。这春蚕吐丝般吐尽了的黄,把我们眼中苍凉寂寥的秋,染得金光灿灿、绚丽辉煌。这暖人的金黄,仿佛是银杏树几个季节以来一直默默吸纳的阳光,最后在秋凉到来之际,为人类彻底释放,让“秋气悲哉、薄寒中人、皇皇何之”的我们,突然就感觉到了一种令人心安的陪伴、值得信赖的温暖和希望。

它是经历了千万年的日月轮回,才会修成今朝如此不计得失的吐纳与纯粹吧!突然想起了自己一年前写过的一首诗 - 《我不如一棵树》:

“它在这里站了千年/

孤独而不傲慢/

脸孔布满风干的沧桑/

自始至终默默无言/

我不如一棵树/

它活过我好几个生命轮回/

人的一生漫长而遥远/

可在它眼里不过是些断片/

曾经历多少战火纷飞/

也见过无数相聚离别/

幸福时刻和血腥场面/

全都无情呈现在面前/

它无法选择接受与否/

它无法逃离手无寸铁/

只是侥幸成为一个幸存者/

见证了历史的残酷与变迁/

我聪明机智狡黠警觉/

处理事情也能够随机应变/

可我不如一棵树/

百年后谁还记得我的容颜”

银杏,请接受我深刻的感激,和最崇高的礼赞!

【云端原创】

(作者声明:本人文字皆为原创,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