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學校、家庭的教育、管理,一切爲了高考,也有很多人覺得,學生們通過高考考試 自然會獲得品格、意志的磨練,但他們忘記了,高考的目標,說到底是功利的目標,如果不關心學生的興趣、個性發展,人格與心理教育,這並不能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一旦他們達成功利的目標,很多學生就會懈怠,心智成長與知識成長不同步,各種問題都暴露出來。另外,在功利教育的影響下,更多人信奉叢林法則,把學生高考、中考後自殺,極度放縱,沉迷遊戲都視爲“優勝劣汰”,這種功利教育,不可能給每個學生公平的成長環境,因爲這已經突破教育底線,只是把教育作爲競爭的工具而已。

高考結束,考生們本來應該憧憬大學生活,積極爲未來進行新的規劃。可是,卻接連傳來兩則令人震驚的消息。

一則是6月8日下午,高考剛結束,河北省衡水市兩名剛剛走出考場的高三男生髮生衝突,其中一人被捅傷後死亡。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公安局微信公衆號6月9日上午通報稱,8日下午,冀州區某中學兩名學生髮生糾紛,其中1名學生被捅傷、死亡。

另一則是6月8日,山東濰坊公安局寒亭分局發佈一則警情通報,稱8日下午,寒亭區寒亭一中發生一起故意傷害案。學生王某因糾紛捅傷同學周某,周某送往醫院搶救無效後死亡,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已被警方控制。據瞭解,涉事學生均爲今年高考學生,疑有早戀糾紛。

這兩起發生在高考結束當日的悲劇事件,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選擇高考結束日了斷糾紛,對於當事學生來說,可能並不偶然。而這種把高考作爲“了結”恩怨、糾紛的重要時間節點的心態,折射出對待高考的畸形心理。高考前爲高考,很多事可以“壓下來”、“忍住”,不及時進行疏導,而在高考後就把所有積累的負面情緒釋放出來,由此出現諸多高考後遺症。

以如此極端的方式,處理糾紛,是很少見的。但是,高考後,感情早就破裂的父母,終於不再爲孩子高考而忍,選擇離婚的新聞報道卻不少;高考前爭分奪秒學習,高考結束後卻整天醉生夢死、無所事事的學生則不少;還有的學生高考前被父母、老師管着,不打遊戲,高考後由於父母不再管而很快就沉迷遊戲;至於把高考作爲學習的終點,更是很多學生的普遍心態,一個得到很多學生認可的說法是,高考是很多中國學生掌握知識的巔峯時期。

這些正常嗎?很不正常。於個體而言,這是扭曲的成長過程,一切爲高考讓道的結果是,對學生成長非常重要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都被邊緣,學校就是開展這樣的教育,都是爲了高考,而且,也以高考來“壓下”學生的矛盾、衝突,告訴學生,一切以高考爲重,把問題留在高考後解決。於是,同學關係、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在共同的高考目標下,顯得很和諧、融洽,但其實暗流湧動。多年前,還有高考學生在高考離校前,趁着混亂毆打教師。

對於學校、家庭的教育、管理,一切爲了高考,也有很多人覺得,學生們通過高考考試 自然會獲得品格、意志的磨練,但他們忘記了,高考的目標,說到底是功利的目標,如果不關心學生的興趣、個性發展,人格與心理教育,這並不能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一旦他們達成功利的目標,很多學生就會懈怠,心智成長與知識成長不同步,各種問題都暴露出來。進大學後,沒有獨立性、缺乏責任心,不懂得自主管理、自主規劃的學生,失去奮鬥的目標。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時代,如果嚴格質量評價,估計超過半數的大學畢業生,僅僅只有高中畢業水平。

事實上,高考的後遺症,已經相當明顯。我國教育部也對此並不迴避,去年曾批評“玩命中小學,快樂大學”的現象,但是,卻沒有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給中小學適當減負,給大學適當增負,似乎是好辦法,但怎麼能實現?可以說,只要當前的高考制度不改革,這就做不到,因爲基礎教育就會圍繞高考辦學,就會是培養考生,而不是育人。

然而,更多人還滿足於基礎教育培養考生,並以公平爲由,讚美當前的培養考生教育模式。這其實捍衛的是畸形的高考競爭生態,而並不關心學生的成長、成才,全社會也都以學生的高考升學來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成功。另外,在功利教育的影響下,更多人信奉叢林法則,把學生高考、中考後自殺,極度放縱,沉迷遊戲都視爲“優勝劣汰”,這種功利教育,不可能給每個學生公平的成長環境,因爲這已經突破教育底線,只是把教育作爲競爭的工具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