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老張店村,東西以今西二路爲線界,南北以今美食街爲線界,形成“大十字”街,以其方位劃分爲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村。

1958年11月,張店人民公社成立,時轄10個大隊:第一大隊是喬莊、杜科;第二大隊是道莊;第三大隊是張辛、王辛、一里、太平;第四大隊是張店西北村(今北源社區);第五大隊是張店西南村(今柳泉社區);第六大隊是張店東南村(原東方社區);第七大隊是張店東北村(原東源社區);第八大隊是洪溝村;第九大隊是中心村(今勝利橋社區);第十大隊是大賈莊。

新中國成立前張店街裏不過方圓兩華里,西從健康街,東到淄博商廈,北從張店農貿市場北端,南到濟青路略南。

太珍貴了!老張店地圖首次網絡曝光

點擊可看大圖(張宇連 繪製)

三條大馬路,把張店街裏和火車站連在一起。一馬路由南北大街向南延伸,直達博山。二馬路從街裏東門起直達火車站。這條路是用石條鋪成,路兩邊店鋪林立。三馬路中段路東就是鐵路醫院,南頭直通火車站,也就是現在的金晶大道,曾經的中心路!

老張店人張宇連憑自己對家鄉的熱愛,根據記憶將老張店村一一復原。看看這張老張店示意圖,是不是也勾起了您無限的記憶呢?

太珍貴了!老張店地圖首次網絡曝光

點擊可看大圖

那時的老張店有四橋四廟四井六牌坊,看這張示意圖的上半部分,基本上都能找到。

而當時的小學也有多所,比如圖中的東北村小學、三馬路小學、興學街小學、銀行街小學、鐵路小學等。這些小學是不是也留下了很多老張店人的記憶呢?

太珍貴了!老張店地圖首次網絡曝光

點擊可看大圖

相關鏈接:

矗立淄博近四百年!你見過老張店十字街上的石雕牌坊嗎?

太珍貴了!老張店地圖首次網絡曝光

兩世承恩牌坊,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公元一五九九年)爲表彰五世祖張芝(直隸元氏縣知縣文林郎),六世祖張篤敬(壬辰進士,承德郎戶部主事),父子兩代,勤政於民,忠孝兩全,由濟南府新城縣奉旨而建的恩榮牌坊。

一九六四年拆除,存世三百六十五年。

該牌坊坐落在美食街與西二路十字路口東側。

相關鏈接文章:

老張店最有錢的大戶人家姓耿!十字街上建了“三戶大門”!

文 / 恣嘎啦悠(張愚)

太珍貴了!老張店地圖首次網絡曝光

我的好朋友淄博中心醫院工會辦公室主任侯凱手裏有一份畫稿,畫的是老張店的“三戶大門”。這是他在張店建區50週年時,應張店耿氏族人後裔耿羣(也是我的老同學)等人的要求而繪製的。

這幅畫是侯凱根據耿氏後人的記憶和描述,以中國畫的形式而畫的。綠樹掩映下的“三戶大門”,氣派整齊地排列在老張店十字街東街的南邊,是一組典型的中國北方清朝時期的民居。

傳說耿家在清朝時期出了一個兩廣鹽運使,家業日興,財富俞巨,因此蓋起了這青堂瓦舍,房屋聯垣的高大排場的組羣民居。又一傳說當時耿氏是兄弟三人,所以才建起了一模一樣的三組院落,這纔有了老張店人所說的“三戶大門”。

耿家不光在張店有家產,在灃水城東村還有莊園和大片土地以及風水墓地。老張店原來還有一條被視爲耿家之脈的“脈水河”,從灃水一路流淌,沿耿氏家族的田產,至張店東街“三戶大門”門前,向西匯入豬龍河。由此可以看出耿家的確是張店地區的勢大財厚的首屈一指的大家族。

“三戶大門”,由於張店人講話的發音問題,多年來一直誤讀爲“三合大門”,解放以後,由於歷史的原因,多數充公,用做他途。

在我的記憶當中,由於年久失修,倒塌破敗,只記得還有一個大門尚存,門前的石鼓和精美的木雕,都非常的漂亮。

只是進得大門後,院內的老房子都已不見了,重新修建成了數排磚瓦平房,成了張店區商業系統和區直部門的家屬宿舍了。直到80年代舊城改造,才全部拆毀。

“三戶大門”蕩然無存了,但老張店人說起它來,還是津津樂道。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張店政協編輯《張店鄉村記憶》

原文作者包括張宇連 張欽富 王秀剛 王慶祿,特此致謝!

掃描二維碼 關注淄博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角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