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风流才子刘墨林为何成为雍正和弘历父子谋划的棋子?

雍正王朝电视剧刘墨林身为雍正亲封的探花,不只是才思敏捷学富五车。更是个风流才子,在与名动京城的歌妓苏舜卿一面之缘后,再次见面以后,就将其拿下,可谓是一时佳话,这个人物出场虽然不是太多,但使人印象深刻。

那么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有关刘墨林的一个剧情,那便是河南生员罢考时,弘历前往安抚,回来以后,为何推出刘墨林来应付来得罪百官的事情,这背后透出雍正与弘历父子二人合谋的深沉用意。

雍正十三年因为田文镜在河南试行新政时操之过急,以致河南生员罢考,朝廷百官趁机弹劾田文镜,实则是冲着新政冲着雍正而来的。此时老八的八爷党也在背地里推波助澜,雍正又一次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危机。

雍正王朝电视剧身为经典之作,主题在于“改革”。前半部剧情九子夺嫡可以说是雍正的成长之路,认清大清的社会弊端所在。后半部雍正登基以后,自然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新政,以使爱新觉罗的江山永固。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并非是一路打怪升级做任务无敌的套路。而是在于贴近现实,有胜利有失败更有妥协,最重要的是突出人性还有凸显智慧所在。

而面对河南生员罢考,雍正就是想通过妥协,来不着痕迹的渡过这个政治危机。刚开始他大怒之下,都撕了百官联名的折子,后来再仔细对比之前弹劾年羹尧的折子,发现了其中的猫腻所在,所以惊呼道”朋党”。

《雍正王朝》风流才子刘墨林为何成为雍正和弘历父子谋划的棋子?

与老十三商议之时,雍正自然明白百官针对的是他的新政,所以说道“朕绝不让步绝不姑息,哪怕是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但在老十三的劝说之下,雍正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法,也可以视为妥协,那便是派宝亲王弘历和刘墨林前往河南安抚和视察。

雍正自然是想通过派弘历前往河南以后,就当地新政的成果,来堵住百官的悠悠之口。

弘历前往河南以后,顺利的摆平了生员罢考的动乱。而他在路上时的一个表现很是意味深长,路过黄河大堤一带时,面对迁移的百姓,弘时说道“田文镜在这里推行新政,又做的过于操切,怎能不受到人家的非议呢。”说明弘历对于田文镜也是有所不满,对于新政也不是多么的热心。而刘墨林这个人精马上回道“至理名言,王爷。”

通过弘历的表现来看,他也并非支持新政。但他有一点学父亲雍正学的像,那便是懂得揣摩圣意。所以父亲雍正是靠着当孤臣,博取康熙信任和赏识而成功继位的,他也是虽然不支持新政,但却无条件的支持父亲,所以方能使雍正默定储位于他。

而京城之中,早已是风雨欲来风满楼。

老八知道百官代表的是天下读书人,早已看不惯雍正的新政,所以并没有使八爷党趁机发难,免得雍正反过来趁机针对八爷党,而是背地里推波助澜。

一方面老八明面上以总理王大臣的身份,在军机议会,以奏折不能留中的祖制,来不断的催促雍正处理河南生员罢考之事,甚至直言道“那您就赶紧批呀。”一方面老八见老十三病重,雍正新政惹的百官反对,就趁机去策反弘时来助他完成大计。

《雍正王朝》风流才子刘墨林为何成为雍正和弘历父子谋划的棋子?

弘时被策反以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去迎接从河南回来的弘历。打着兄弟情深的名义,怂恿弘历“宁愿得罪一个田文镜,也不要得罪普天下的读书人。”心机深沉的弘历虽然不以为然,但也连连称是。

弘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当然是与老八密谋后的成果,弘时妄想怂恿弘历也站在百官这面,然后使雍正成为孤家寡人,更使雍正下不了台,处治田文镜会威信大损。不处置,继续僵持下去,更是会局势紧张。

同时这样一来,弘历办事办不到雍正心上,父子二人背道而驰,对于弘历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不过老八和弘时把弘历想的太简单了,弘历可不是老八这个贤王,只知道拉拢人心,却不知道决定传位的是最高统治者皇帝。弘历清楚的很谁才是真正的做主者。

次日弘历与雍正见面以后,雍正就开始大倒苦水,说道实施新政的巨大难处。雍正其实言下之意是你父亲我好难啊,你要替父亲承担承担。

弘历见状马上表态,说道“皇阿玛,儿臣认为新政决不能停止。田文镜就是有错,为了新政,也绝不能处治他。”

弘历表态支持以后,雍正自然高兴点了点头,说道“好有你这句话,阿玛心里就踏实多了。”

《雍正王朝》风流才子刘墨林为何成为雍正和弘历父子谋划的棋子?

弘历表态支持完以后,又继续以行动来支持。跪下说道“苟利社稷,虽千万人吾往矣。让儿臣去跟他们斗,就是得罪了全天下读书人,儿臣一个人担下来。”

弘历这番表现就好似雍正当年向康熙表态做孤臣一般,可见就揣摩圣意来说,弘历是深得父亲雍正真传。

雍正见此很是欣慰,扶弘历起来,对他说道这本就是你皇爷爷的心愿,我现在不能把这个难题再留给后人啊。又说道“要得罪人要留下骂名,你阿玛一个人担着。”还对弘历嘱咐道“你记住啊,任何时候,都不要得罪天下的读书人。这方面你要学你皇爷爷,不要学你阿玛。”

雍正的意思便是好儿子你的心意,阿玛我领了。但骂名这种事情,我是不会让你背的,我一个人背就好了,不想再让你背了。你应该学你皇爷爷的帝王心术,千万不要得罪天下的读书人。

弘历何等人物,马上顿悟父亲的话,说道“皇阿玛,我懂。”

不久雍正召见清流大臣李绂、陆生楠、谢济世之时,雍正直接叫道刘墨林来回答三位大臣的问话,直接忽视了弘历,这是摆明将刘墨林往火坑里推。刘墨林也是个人精,自然知道雍正的意思,但身为臣子,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硬着头皮的上了。

陆生楠直接问道“请问河南的生员为什么罢考?”

《雍正王朝》风流才子刘墨林为何成为雍正和弘历父子谋划的棋子?

刘墨林开始中规中矩的回答“表面上是因为田文镜罢免了罗镇邦他们,实际上是反对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言下之意是这群人反对的是皇上的新政,你们三个要是聪明人,咱们的问话就到此为止了啊,免的大家都不愉快。

李绂因为田文镜虐待读书人的事情,早已是怒火冲天,因此刘墨林话声更落地,就急不可待的说道“他们为什么反对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呢,是因为新政本身不好,还是因为田文镜试行新政有偏差?”言下之意是新政好不好,你肯定是不敢说不敢评论的,你只能说田文镜不好,只要你这么一说,我就要借题发挥整田文镜了。

刘墨林这个人精也不是白给的,可不想顺着李绂的节奏走,皇上新政他说不得,皇上宠臣田文镜他也不想说,所以笑着说道“李大人这话我无法回答,但是我这儿有一个价目表,是我和宝亲王详查得来的,我给皇上和众位大臣念念。”刘墨林也知道回话这事情不好干,所以说道价目表就拉着宝亲王弘历了,看似是证明这个价目表是更具权威,实则是想证明自己只不过按宝亲王弘历吩咐办事罢了。

之后刘墨林以价目表来入手,洋洋洒洒的说了不少,简而言之就是田文镜到了河南以后当地的粮价及其绸缎布匹还有油盐米醋什么的大幅度降价,百姓生活好多了。同时黄河大堤修的很好,今年夏讯水很大,也没有决堤,对百姓没有造成丝毫影响,同时又带上宝亲王弘历作证,还想不着痕迹的表明自己只是按宝亲王的意思来的,并不想真的与百官为敌,不想造成他们误以为自己会替田文镜说话的印象。

《雍正王朝》风流才子刘墨林为何成为雍正和弘历父子谋划的棋子?

雍正听到以后自然大为高兴,以田文镜有利于百姓来入手,认为他办的很好,是利国利民的好官。然后避重就轻的说道现在河南的生员也复考了,至于为什么罢考的事情,朕会慢慢再查,为这件事情下了定论。并且将他们弹劾田文镜的折子退还回去,让他们端正心思,不要意气用事。还叫他们给联名上折子的官员带话,叫他们不要再闹了。意思是差不多得了,我给你们台阶下了,到此为止哈。

就这样雍正通过这种柔性的妥协方式,处理了河南生员罢考的事情。也警告了一下这些清流官员,但没想到陆生楠和谢济世不知死活,还要不依不饶,雍正自然大怒,认为他们是在结党营私还不知好歹,以朋党罪为由处死李绂、陆生楠、谢济世。

相信很多熟悉剧情的朋友,会想起老八被抄家,与弘时交谈时,点评他们三兄弟的话。认为是弘历推出刘墨林来得罪百官,自己置身事外,是出卖了刘墨林。其实弘历推出刘墨林,应该是雍正和弘历父子俩合谋而为的。

而且就算是弘历推出刘墨林,那也是应该的。因为封建社会的特色是什么呢,是家天下模式。而清朝的特色是什么呢,是奴才文化。

所谓的刘墨林一开始就是雍正的棋子罢了。

《雍正王朝》风流才子刘墨林为何成为雍正和弘历父子谋划的棋子?

雍正为了推行新政其实也是步步为营的,也拉拢了一批新兴势力。比如说科举考试时,为状元王文昭掌灯,就是笼络人心之举。而同批的刘墨林更是表现的很出色,顶的当时如日中天的隆科多说不出话来,又通过一句“追比圣贤本就是读书人的心愿”来拍雍正马屁,一看就不是那种墨守成规之人,所以之后雍正是大力起用他,甚至那怕刘墨林身为考生前往青楼抛头露面,也要力排众议,亲封他为探花,更是一直重用他。

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刘墨林得如此重用,该替弘历顶雷之时,雍正和弘历父子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将其推出。

当然雍正笼络人心还是有一套的,刘墨林因此被陆生楠骂为斯文败类。恩师李绂被赦免以后,也是不喝他的送行酒,雍正知道了以后,当晚就将刘墨林召进宫中一起喝酒,刘墨林感动的是一塌糊涂。

雍正和弘历父子的套路,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雍正王朝电视剧为何能经久不衰,这些烧脑而又贴近现实的剧情,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89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雍正王朝》风流才子刘墨林为何成为雍正和弘历父子谋划的棋子?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