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十)

中台禅寺开山方丈惟觉长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十)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个咒不可思议。现在一般人都要求知解,要去翻译这个咒的意思。其实这个咒翻成中文:“到彼岸,到彼岸,快到彼岸去,究竟到彼岸。”就是一般的文字。但是若不翻译它的意思,直接称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佛之秘密语,微妙深隐,就好像有无量的禅机一样,真正是不可思、不可议。

  所以我们要了解,法门是相通的,显和密是相通的,都不离这一念心性。这一部经很有意义,里面有声闻法、有四谛法,还有十二因缘法、菩萨法、如来法,里面还有大般若,所以《心经》看起来字数很少,假使要把每一个段落讲清楚,不是几天可以讲得完的,仅是四谛之理就可以讲很久。

  我们讲《心经》主要是讲般若,了知显和密是一个,显当中有密、密当中有显。念出来就是显;研究这个密咒,身口意三密相应,这就是密。所以,学密的人要先通达经教,为什么?假使不了解经教道理,就容易执着修法,成了法执,迷失了本心,乃至如《楞严经》演若达多一般“迷头认影”,得不到好处!

  教理,不外乎是修戒、修定、修慧,不外乎是以般若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最后空也不执着,契入佛的智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思、不可议,这就是真正的密。这是什么道理呢?我这一念心真实存在,但谁也看不见,这不是密是什么?只有自己才能安住,是自受用,其他任何人都得不到受用,这就是密。

  禅宗祖师说:“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是在你那里,不是在我这里。诸位听法这一个心,一念不生,这是最高的密,这个密就是大圆满、大威德,这是体。然后在体当中起用,做什么都有成就、都有感应。虽然有感应,也不要执着。

  依照唯识来讲,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四智成就三身,三身不离一念,还是这一念心。哪一念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如如不动,寂照一如,这是我们自己的本分,时时刻刻安住在本心本性,这个地方是无所得,是不可思、不可议。入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六祖坛经》所说:“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这是自己受用的大光明藏。

  由文字般若起观照,最后证到实相。实相,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假使执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能、有所,又落入名字相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佛法;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说没有度一个众生,始终是归于当下不生不灭这一念心性。这一个心性经常存在,就是自受用,就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一切究竟圆满。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