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金洽會 | 南京金洽會今天開幕!“金秋之約”成城市首位度助推器

從1990年起步,金洽會今年迎來第29屆。作爲南京最具代表性的高層次招商推介會,這場一年一度的“金秋之約”給金陵大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當前更是成爲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助推器。回首一路走來的歷程,她像“邀請函”,把諾獎獲得者、院士等高端人才請進門,爲南京建設全球有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注入澎湃動力;她像“鼓點”,將引領產業升級的大項目迎進門,奠定構築高端產業地標的基石;她像“窗口”,向世界“秀”出南京開放包容的國際化形象,釋放區域中心城市的魅力。

一面鏡子,照出南京轉型升級脈絡

“這些年,全市超過70%的合作項目是在金洽會上籤約或者捕獲信息推進的。‘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辦會理念讓金洽會始終保持活力。”

在第29屆金洽會新聞發佈會上,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郝建這樣表示。在他眼中,金洽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近年來南京經濟轉型發展的脈絡。

體量大、層次高,是近年來金洽會簽約項目的重要特徵。翻看這幾年金洽會重大項目集中籤約情況,2016年64個項目總投資1857億元,2017年75個重大項目,總投資已達4500億元。隨着一個個龍頭項目在南京落地生根,相關產業像珍珠一樣“由點串成線”,進而孕育出汽車、新型顯示、物聯網、信息通信設備、智能電網、新材料、節能環保等若干個千億級產業高地。放眼未來,它們蘊含着從“高原”成長爲“高峯”的力量,是南京打造高端產業地標的“潛力股”,將助推南京城市首位度“水漲船高”。

產業結構“輕”了。近年來,金洽會引來的大項目中一半以上是服務業大項目,直接推動南京偏重的產業結構越來越“輕巧”。與此呼應,今年上半年,南京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首次叩開“6”字頭大門,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9.1%,孕育出巨大“紅利”。

招商方式變了。從最初“撿到籃子裏就是菜”,變成了沿着重點產業“順藤摸瓜”。今年金洽會的所有活動都緊扣“4+4+1”主導產業格局。走進金洽會專場活動,如果不是通過脖子上掛着的工作證,你很難辨別滿口“專業術語”、用中英文“混搭”方式交談的人中,哪些是“海歸”,哪些是招商人員。爲了搭準新興產業發展的脈搏,爲了與高端人才同頻共振,招商隊伍被“倒逼”成了專家型人才。

一扇窗口,讓你讀懂南京、留在南京

8月初,3000名嘉賓報名;8月底,4000名嘉賓報名……在金洽會的嘉賓統計表上,數字每天都在滾動更新。

金秋九月,南京是一座“星光之城”——諾獎獲得者、院士、泰斗、世界五百強企業掌門人……一批批名字帶着光環的大咖,乘着大巴、小車在主會場和各大園區間穿梭,把南京裏裏外外看了個遍。其實這些客商並不是每個人都帶着項目來參會的,他們的光臨會給南京留下什麼?

南京市貿促會會長梁潔近日正在爲金洽會配套活動——2018市長國際諮詢會議做最後的準備。對於這個問題,她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首先,大咖用他們的全球視野、閱歷來爲南京出謀劃策。我們會把他們的建議彙編成冊,作爲各部門工作決策的參考。其次,一場高端大活動本身就是一次城市宣傳推介,參會嘉賓個人是很好的傳播平臺,傳播的前提是,要讓他們來南京、瞭解南京。”

事實證明,大咖們的造訪帶來的後期效益是長遠的。回顧這些年的辦會成果,西門子、花旗銀行、普華永道等都是通過市長國際諮詢會議瞭解南京,進而落戶的。當前,南京有超過10位諾獎獲得者在全市創新創業,而早在2012年,南京就開始邀請諾獎得主來寧參加金洽會,2013年甚至曾一次邀請5位諾獎得主來寧,爲他們後續與南京達成深入合作做了長久的“鋪墊”。

一個舞臺,傳遞出來自南京的權威聲音

一座城市首位度高不高,除了看產業硬指標,還考量一些細節,比如權威聲音的“首發”。一般來說,北上廣是行業權威指數的“常規”發佈地,當這些權威指數發佈地移師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該城市該產業的潛力。

每年的南京金洽會,都是行業標準、權威指數、白皮書的集中發佈期,今年也不例外。金洽會組委會介紹,今年,AI研究權威機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將在寧首發《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白皮書》。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將發佈《中國人工智能優秀技術和應用案例集》以及相關專題獎項,勾畫2018中國人工智能亮點。在全球服務貿易大會高峯論壇上,商務部研究院將發佈《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報告2018》……這些白皮書、權威指數吸引着業內人士的視線,也讓金洽會躍升爲行業風向標,傳遞出來自南京的權威聲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