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439字,預計閱讀4分鐘

大部分幼兒第一次上幼兒園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簡單說,分離焦慮其實就是與父母親人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然而分離焦慮讓家長極爲苦惱,看着孩子撕心裂肺的表現,心都碎了!其實,我們只要瞭解了分離焦慮,它並不可怕。

分離焦慮其實分爲三個階段:

1、反抗階段--哭鬧。

2、失望階段--繼續哭,情緒低落,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照顧,開始正常活動。

爲什麼會出現分離焦慮呢?

一、環境的巨大變化。

幼兒第一次邁出家庭,就是“心理斷奶期”。

1、生活規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

幼兒園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制度,不像家裏那麼隨意。往往幼兒園都會相對固定的時間組織幼兒喫飯、喝水、遊戲、學習、睡覺等等,很多孩子剛開始也很不適應。甚至有的孩子就是因爲不願意在幼兒園睡午覺,所以分離焦慮持續時間比較長。

2、成人與幼兒的關係。

在家裏,都是熟悉面孔。但在幼兒園一個全新的環境,幼兒會缺乏安全感。此外,幼兒園多以集體活動爲主,每個班三十來個孩子,三位老師,和家裏幾個大人關注一個孩子相比,孩子受到的關注程度也會不一樣。

3、陌生的活動室環境。

幼兒園的桌椅板凳還有玩具,都會給孩子新鮮感,但與此同時還有恐慌感。例如,有的孩子家裏都是坐便器,但是有的幼兒園是蹲便器,於是孩子從心理上也會引起不適應的壓力。

4、要求的提高。

幼兒園鼓勵孩子自我服務,同時也有相對應的各種規則和作息要求。這些要求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挑戰和壓力。

二、家庭的因素。

事實證明,平時注重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不嬌慣孩子,鼓勵孩子探索新環境和與新夥伴玩的家庭,幼兒入園的焦慮程度會相對較低,適應期也比較短,情緒問題也少很多。相反,那些溺愛孩子,一切包辦代替的家庭孩子需要的適應期會較長,甚至持續一年以上的時間。

甚至有些孩子由於環境的巨大差異,和所處環境的轉折,孩子因爲情緒的問題導致生理上的問題。比如晚上夜驚、惡魔或者腹瀉、生病。

三、自身個性與經驗。

如果在上幼兒園之前有多次與父母分離經驗的孩子,或者是性格外向、活潑大膽的孩子也會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

以上這些內容,算是給小班新生家長的科普內容吧。因爲這些內容,最近朋友圈的轉發都有提到。對於以上所有問題,通常情況下,老師都能很快的處理好。一般1-2周時間,寶寶的分離焦慮都會明顯好轉。下面我來說一個朋友圈裏面沒有提到的內容:新生入園的關鍵不在於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而是解決家長的焦慮問題。

孩子的適應能力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很多。我們在工作中更多的是看到家長比孩子更焦慮。送孩子來幼兒園不淡定的偷偷看孩子在幹什麼,有沒有哭?甚至中途請假跑回來看孩子怎麼樣了?要不就是不斷的問老師:孩子怎麼樣了?我在一線的經驗告訴我: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安撫家長!

其實作爲家長來說,要信任老師的專業能力。即使孩子在嬌慣的背景下成長起來,只要能做到淡定、信任老師,孩子一樣會很迅速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往往最難的都是家長的焦慮影響了孩子。很多家長看見孩子哭鬧,躲在大門口偷偷地抹眼淚,心疼孩子。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不是適宜的愛!

解決幼兒的分離焦慮,關鍵還在於家長的心態。回顧一下分離焦慮的階段:反抗-失望-超脫。很多時候,孩子的順利度過了反抗階段,來到失望階段的時候,家長給了孩子希望,所以很難到達超脫的那一天。甚至,部分家長在孩子反抗的時候就舉手投降了,後果當然是:放棄讓孩子接觸獨立面對社會的權利!

不下狠心讓孩子徹底失望,只會讓你不斷的失望!不如痛下決心,使自己淡定下來,給孩子一次展翅高飛的機會!

歡迎評論區留言!

小斌幼教,堅持做有良心的教育,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