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玉米去库存的序幕拉开之后,很多人都在猜测下一个品种是小麦还是稻谷,事实证明,小麦成为了下一个调减种植面积品种!河北省农业厅、财政厅日前发布2018年耕地季节性休耕制度试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提出在全省45个县(市、区)组织实施季节性休耕,将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种植面积适当压减,每亩补助500元。这也是当前首个明确提出调减冬小麦种植面积的省份。

由于我国喜食面食的饮食习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口粮品种之一,加上其易于保管,更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据悉,作为全球种植和食用最广泛的食用粮食品种,世界种植小麦的国家很多,但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乌克兰、哈萨克、阿根廷等国家,这9个国家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多。在这9个国家中,我国是惟一总产量超过1亿吨的国家,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然而,我国虽是小麦生产大国,但却不是生产强国。

资料显示,自我国2006年实施小麦托市收购政策以来,我国小麦产量整体呈现出持续增产的趋势,但也正因为政策性收购,导致我国小麦种植市场呈现出“量增收入增,量减收入减”的局面,在小麦生产上对产量的重视度高于质量。

表现在进出口市场,除了2006-2008年全球粮食暴涨阶段我国小麦的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数量外,其余年份我国每年都处于出口量低于进口量的贸易逆差状态。而与此同时,我国大量普通国产小麦开始出现库存高企——截止到目前,有关方面仍在积极组织2012年、2013年这年保管多年的粮食销售工作。

造成此种原因最根本的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消费升级过程中长期对品质的忽视,导致国内小麦供应结构出现了问题。由于优质和普通小麦之间价差在收购过程中不明显,农民种植更愿意种植产量高的品种,而作为科研部门,从产值效益出发,高产品种更能迎合农民的种植需求,最终导致我国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优质小麦进行结构调剂。加上当前居民饮食消费的多样化,面食在整个社会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开始下降,因此,当前国内小麦市场供应问题成为次要因素。

除了供应因素外,成本也是制约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悉,虽然当前国家小麦收购价格为1.15元/斤,但对于用粮企业而言,加上银行利息、运输、中间商利润、仓储种种成本叠加,其小麦的综合采购成本要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托市价格。但在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对小麦收购价格具有决定性的引导作用,但在农资、化肥方面的调控力度显得弱了很多,导致农民种植效益近年来呈现出下降态势。

在供给侧该给提出今后,对于小麦市场而言,重点在于品质和效益的提升。主要包括在收购市场针对优质麦、普通麦之间价差需要继续拉大,在市场需求端价格放开,让优质优价能够传导至农户的种植收益上去;改变以储代消的策略,加大对消费市场的培育,避免过多的农业扶持投入在仓储物流方面——若没有消费市场的支持,再好的仓管设施也只是样板工程;针对当前农业保险“非绝收不理赔”的局面,应合理调整农业保险补贴策略,降低对第三方保险公司在“绝收理赔”方面的补贴力度。

作者:粮小微;来源:每日粮油;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