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玉米去庫存的序幕拉開之後,很多人都在猜測下一個品種是小麥還是稻穀,事實證明,小麥成爲了下一個調減種植面積品種!河北省農業廳、財政廳日前發佈2018年耕地季節性休耕制度試點(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提出在全省45個縣(市、區)組織實施季節性休耕,將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麥種植面積適當壓減,每畝補助500元。這也是當前首個明確提出調減冬小麥種植面積的省份。

由於我國喜食麪食的飲食習慣,小麥是我國重要的口糧品種之一,加上其易於保管,更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據悉,作爲全球種植和食用最廣泛的食用糧食品種,世界種植小麥的國家很多,但產量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巴基斯坦、烏克蘭、哈薩克、阿根廷等國家,這9個國家小麥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60%多。在這9個國家中,我國是惟一總產量超過1億噸的國家,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然而,我國雖是小麥生產大國,但卻不是生產強國。

資料顯示,自我國2006年實施小麥託市收購政策以來,我國小麥產量整體呈現出持續增產的趨勢,但也正因爲政策性收購,導致我國小麥種植市場呈現出“量增收入增,量減收入減”的局面,在小麥生產上對產量的重視度高於質量。

表現在進出口市場,除了2006-2008年全球糧食暴漲階段我國小麥的出口數量大於進口數量外,其餘年份我國每年都處於出口量低於進口量的貿易逆差狀態。而與此同時,我國大量普通國產小麥開始出現庫存高企——截止到目前,有關方面仍在積極組織2012年、2013年這年保管多年的糧食銷售工作。

造成此種原因最根本的是,隨着我國國民經濟的提升,消費升級過程中長期對品質的忽視,導致國內小麥供應結構出現了問題。由於優質和普通小麥之間價差在收購過程中不明顯,農民種植更願意種植產量高的品種,而作爲科研部門,從產值效益出發,高產品種更能迎合農民的種植需求,最終導致我國不得不從國外進口優質小麥進行結構調劑。加上當前居民飲食消費的多樣化,麪食在整個社會消費中所佔的比重開始下降,因此,當前國內小麥市場供應問題成爲次要因素。

除了供應因素外,成本也是制約我國小麥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據悉,雖然當前國家小麥收購價格爲1.15元/斤,但對於用糧企業而言,加上銀行利息、運輸、中間商利潤、倉儲種種成本疊加,其小麥的綜合採購成本要遠遠高於國家規定的託市價格。但在另一方面,雖然國家對小麥收購價格具有決定性的引導作用,但在農資、化肥方面的調控力度顯得弱了很多,導致農民種植效益近年來呈現出下降態勢。

在供給側該給提出今後,對於小麥市場而言,重點在於品質和效益的提升。主要包括在收購市場針對優質麥、普通麥之間價差需要繼續拉大,在市場需求端價格放開,讓優質優價能夠傳導至農戶的種植收益上去;改變以儲代消的策略,加大對消費市場的培育,避免過多的農業扶持投入在倉儲物流方面——若沒有消費市場的支持,再好的倉管設施也只是樣板工程;針對當前農業保險“非絕收不理賠”的局面,應合理調整農業保險補貼策略,降低對第三方保險公司在“絕收理賠”方面的補貼力度。

作者:糧小微;來源:每日糧油;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爲傳播更多信息爲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爲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