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讀點|電影版《晝顏》,快把我這個《晝顏》粉氣哭了

文|火鍋

我不算愛追劇。這五六年來,追過的劇一隻手數得過來。養病的時候看不動電影,追了一部日劇《晝顏》、一部韓劇《密會》、一部英劇《唐頓莊園》;養好病之後機緣巧合,看過一部令人驚豔的四集迷你美劇《奧麗芙·基特里奇》。

這就是全部了。

不愛追劇和品位無關。看電影的話,不管電影人物如何動人或者奇特,我和ta的感情聯繫基本上維持在觀影的一到幾個小時之內。然後,ta就完全變成了一個藝術品,猶如蒙娜麗莎或者梵高的向日葵,不管是好是壞,都進入了畫框,釘在了牆上,遙遠、淡漠,保持着安全的距離。

但電視劇是不一樣的,好的電視劇日復一日生活在你的身邊,像吸血鬼一樣吸取你的感情,然後和你捆綁在一起。這實在是個費力氣的事。

比如說《晝顏》。看《晝顏》的時候每週盼着更新,更新來了又不捨得一次看完,看一段就讓自己抽身出來,去幹幹體力活。可是心裏藏着它,不管什麼體力活都變得甜蜜動人。

當時我在西郊醫院治療,每天來回兩個小時車程,開車的時候一直在迴旋《晝顏》的主題曲。前奏非常長,先是清冷的鋼琴,手指一下一下砸在琴鍵上,枯靜、沉寂的心境,突然之間絃樂加入,一個反覆使用、不斷強化的變奏,不安和激情同時湧入,鋼琴的聲音成爲背景,然後女聲開始囈語一般傾訴,最後加入合聲製造最後的高潮——一切都不可控制、遭到毀壞,最後又回到清冷的、一下一下砸在琴鍵上的鋼琴聲。

歌詞是英語的,反覆出現的兩個詞是“away”和“mine”,這也許是愛情的兩個主題,“離開”和“佔有”。以愛情爲介質離開平淡的生活,以佔有來滿足內心永遠無法填滿的黑洞。這兩者可能都不是“愛一個別人”,但又的確是“愛”的本質。

這首歌的高潮到來的時候,腦子裏總是會出現紗和在黃色的夕陽下努力騎着自行車飛奔的剪影。不知到哪裏去,路不知道對不對,但就是這樣奮不顧身、飛蛾撲火。

真奇怪,我當時面臨的是生死,並不是愛情,但這個曲子可以勾出你所有的情緒、所有的記憶,然後你會發現,你的情緒和記憶,都和這首曲子有着同樣的軌跡。

即便如此迷戀這部劇,但是因爲記性不好的緣故,現在回想起來,情節上只剩了一個大概,只有主題曲還常常會拿出來聽一聽。所以當我去看電影版《晝顏》的時候,我十分緊張會遲到——因爲怕錯過主題曲。

主題曲慢慢響起來的時候我當然會哭,但是內心又非常氣憤——這真是我看過的最糾結的電影了。

出軌的紗和離了婚,北野卻迴歸家庭。紗和搬離東京到海邊小城生活,她好像對全世界都感到抱歉,她需要不停地對這個世界說對不起。當她又和北野重逢,北野這次決定馬上離婚,要趕緊在一起,因爲感覺到“懲罰”就要來到。

我不能理解爲什麼編劇(是個女編劇啊)一定要紗和揹負着“紅字”生活。這是21世紀啊!道德和倫理的重壓沒有能力支撐起一部電影的主要矛盾衝突了吧?

在北野離開紗和,偷偷把求婚戒指放在森林公園的木頭盒子裏,然後去東京前妻那裏拿離婚協議書的時候,我在心裏默默懇求這部電影就這樣結束就好了。如果我拿出像以前那樣看電影時的正常智商來看,反正這就是一部平庸的電影,那麼就讓相愛的人在一起,平庸而高興地結束不行嗎?

但就是不行,一定要變成悲劇,一定要代表這個社會的道德和倫理給出一個嚴厲的懲罰。所以北野老師必須去死,而且他的死還是那麼徹底,不像復聯的英雄們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起死回生。這樣的結局把我這個電視劇《晝顏》粉氣哭了,我在心裏對這個女編劇進行了嚴厲的人身攻擊,我覺得她生活在上古時代,而且心理扭曲。

但是呢,看完電影慢慢往回走的時候,我接受了這個結局。也許只能是這樣一個結局,非常抱歉,但北野老師必須去死。

片子一開始的時候北野就在森林公園裏培殖螢火蟲。螢火蟲的亮光,那是怎樣一種轉瞬即逝而又微小的亮光。當紗和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兩個人一起躺在地上看銀河,手往天空的方向伸過去好像就摸到了銀河,一隻手伸上去,就有另外一隻手溫柔熨帖地像攀援的植物一樣生長過去,糾纏在一起。就是這樣的感情。

人類盼望擁有這樣的感情,這種願望就像銀河一樣亙久、堅硬,永不熄滅。但是,即使遇上了這種感情,它只會像螢火蟲的亮光一樣脆弱和短暫。道德和倫理並不是殺手,甚至也許還是催情劑。

等出軌的感情回到了軌道之中,纔是真正的比死還深的寂滅。

所以,那首主題曲的名字叫做:Never Again。

(壹點號 讀點)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