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與此同時,人類也付出了某種代價:那些使用天然染料染出的色彩其實有非常強的地域特色,例如中國的蠟染、扎染面料上的藍色,印度薑黃粉染出的黃色,墨西哥阿茲特克人及印加人使用胭脂蟲染出的紅色是所有化工染料都無法模仿的顏色,隨着這些色彩漸漸退出當下的日常生活,被這些色彩塑造的性格、引發的情緒、養成的情感也漸漸離人們遠去。中國歷史上各王朝在制禮時,都會對色彩的使用加以規範,因爲人們尚什麼顏色直接影響到社會生產與消費需求的匹配度,一旦失衡,就會造成某種程度上的社會混亂。

殷智賢專欄|色彩,由來已久的生產力

(一)

今年高考北京出的作文題二選一,其中一題即和色彩有關,要考生們寫一篇“2019的色彩”。

殷智賢專欄|色彩,由來已久的生產力

在各地文化裏, 色彩都是一個非常醒目的要素,對於70%以上的信息靠視覺接收的人類來說,辨識、製造、運用不同的色彩是人類重要的生活內容。

中國歷史上各王朝在制禮時,都會對色彩的使用加以規範,因爲人們尚什麼顏色直接影響到社會生產與消費需求的匹配度,一旦失衡,就會造成某種程度上的社會混亂。

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賁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公曰:“諾。”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莫衣紫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齊桓公作爲一國之君,自然是時尚的KOL,他好穿紫衣,便引得大衆跟風,以至“以紫爲貴”,五匹素絹才能換一匹紫絹,一旦他宣稱討厭紫色,此風迅疾止息。管仲爲什麼要勸他扭轉此風呢?因爲紫色染起來太貴,到唐朝時,四品以下的官員都是被禁止穿紫色的。一切都和生產力有關。

所以對於穿什麼服飾,孔子是高度重視的。

君子不以紺鯫飾。紅紫不以爲褻服。

當暑,穆締絡,必表而出之

緇衣羔裘,素衣麂裘,黃衣狐裘。

《論語·鄉黨》

在孔子看來,亂穿衣是天下大亂的徵兆,禮樂是治理天下的根本。

在現代化學染料大規模生產之前,人類的染織原料主要來源於植物、礦物和動物這些天然材料,隨着現代工業的發展,人類創造出了大量以前無法生成的色彩,而且色牢度和色彩呈現的精準度都遠超天然染料所能企及的標準。人們迎來了運用色彩的自由時代。

但與此同時,人類也付出了某種代價:那些使用天然染料染出的色彩其實有非常強的地域特色,例如中國的蠟染、扎染面料上的藍色,印度薑黃粉染出的黃色,墨西哥阿茲特克人及印加人使用胭脂蟲染出的紅色是所有化工染料都無法模仿的顏色,隨着這些色彩漸漸退出當下的日常生活,被這些色彩塑造的性格、引發的情緒、養成的情感也漸漸離人們遠去。當我們說失去某種情懷時,並不意味着那是一件抽象的事情,它是體現在各種支撐這種情懷的色彩、線條、肌理、圖案、聲音……陸續消失。

殷智賢專欄|色彩,由來已久的生產力

使用蓼藍染制的織物

殷智賢專欄|色彩,由來已久的生產力

使用胭脂蟲染制的織物

(二)

色彩是有鄙視鏈的。

每個時代都有它推崇的顏色。中國有以五色象徵五行的符號系統,王朝更迭也追求在新朝主色上對前朝形成剋制的關係。例如秦朝尚黑,黑爲水,而周朝得火德,秦代周取的是水克火的意思,漢朝則尚黃,承土德,取土克水的意思。

中國人的自然觀使中國人在色彩運用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系,現在有些本土設計師不熟悉這套相生相剋的關係,在色彩處理上會犯禁忌,視網膜層面的“好看”是很個人化的判斷,比個人審美能力大得多的體系是文化與習俗。

中國是隨類賦彩,對顏色的認知代表着人對大自然的一種經驗,解讀的是大自然賦予人什麼能量。當中國人說紅茶或綠茶時,說的是茶湯的顏色,是對事物造成的影響的描述,不完全落實在物體本身的性狀上。

但西方人就注重研究顏色是怎麼進入人眼睛的,追求的是科學理性。所以當他們對中國人命名的紅茶做顏色定義時,他們會用“black",黑色,因爲這是茶葉的顏色。

這種認知方式使西方有着自己的色彩傳承。

天主教主導的中世紀,教堂壁畫用色濃重,強調神聖感;文藝復興時期,色彩華麗絢爛成爲對天堂的描繪,但隨着新教改革,崇尚簡約則成了用色的核心理念。我們今天看到的新教爲主的德國、美國、英國都在現代盛行極簡風格,和新教倫理關係甚深。

殷智賢專欄|色彩,由來已久的生產力

倫勃朗是加爾文教派的信徒,他的畫只有黑白棕三種主要顏色,因爲新教反對奢華和繁複的生活態度。

殷智賢專欄|色彩,由來已久的生產力

福特汽車一開始只生產黑色,除了有生產成本的原因,新教的簡約信念是內在的價值觀。

不瞭解這些色彩使用背後的文化變遷及抉擇標準,就會做出貽笑大方的設計來。

前一段圈中追捧的某設計師的作品即暴露了此方面修養的欠缺。在以歐洲古堡命題的樣板間設計中(首先“古堡”就是個僞命題,古堡是歐洲封建時代的軍事要塞,而非生活居所,以古堡爲題是不知道歐洲建築功能劃分),用色完全是現代簡約風,而非古堡所在年代的古典風,錯用的色彩原則使得設計和推廣試圖傳遞的主題完全不搭界,只是因爲大多數消費者也無此相關知識及判斷,無從察覺,但一衆專業人士力捧,只能說我們對歐洲文化了解不夠,拿來時並不知如何甄選和借鑑。

(三)

用色彩提升價值是現代時尚工業的必修課。

善用色彩創造價值也是一種生產力。

前一段廣受稱道的阿爾巴尼亞總統埃迪·拉馬通過將街道染成五顏六色,使首都煥然一新,振奮了民心,也省了大批城市改造的費用。

殷智賢專欄|色彩,由來已久的生產力殷智賢專欄|色彩,由來已久的生產力

戴森的大多數產品選擇明度高的色彩,以提高人們對其產品輪廓的辨識度,從而強化了產品線條帶來的衝擊力。

殷智賢專欄|色彩,由來已久的生產力

如今產品外觀色彩的時尚感是品牌價值中極爲重要的一部分。

非專業的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不會準確說出自己想要的顏色,但通常會有比較明確的情感方向或情緒屬性,例如“我想找一種看起來清新的顏色”或“我想選一款使我看起來更溫柔的顏色”。

如何找到色彩和情緒之間準確而精細的對應關係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

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宋文雯介紹,他們正在做的一個自主的課題,叫“中國人情感與色調認知”研究。

“我們從《中國情緒刺激材料庫》中選擇了140個正向單位形容詞,比如歡快的、高尚的、優雅的等等,然後再對標色調。我們專門從美國買了顏色研究的基準—孟賽爾色卡,從明度變化、飽和度變化定對應色調,這樣中國人就有一個對應自己情緒的色調庫。我們爲之命名爲“蒼煙幽烏淺混黯亮濃豔”十個調子。”

真心希望這個成果早日面世,模糊的溝通語言使人們在色彩的選擇上發生了很多誤會,而這些誤會使色彩可以爲人類生活創造的價值有所損失。色彩是人的情緒和心性的折射,瞭解人,就會找到恰當的色彩表達方式,不過度,也不會不及。

(宋文雯女士對本文的觀點和圖片有重要貢獻,特此鳴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