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給錢!我要買隱形眼鏡!”

每隔幾個月,當女兒這樣問我要錢時,我就給她1萬日元。

現在,一次性隱形眼鏡佔了主流,消費者都是一次買上幾個月的量,放在家裏慢慢用。

在給女兒錢的時候,我不由得懷念起我的學生時代。

那時候,隱形眼鏡是很貴的,一片就要兩三萬日元。而且那時,清洗鏡片還常常發生鏡片被流水沖走的意外情形,每當這時遭受父母斥罵的孩子不在少數。

那時候,只有經濟條件好的、非常寵愛孩子的家庭纔會給孩子買隱形眼鏡。與此相比,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

現在的一次性隱形眼鏡,一片的價格大約是80日元。與從前比起來,價格真是下降得很厲害了。但實際上鏡片生產商隱藏了“減價”這一事實。因爲生產商公開提出了“清潔、健康”的口號,提倡使用一次性鏡片,建議“爲了清潔、健康,請每週(每天)換用新的鏡片”。

仔細想一想,使用者大量購買價格極低的鏡片後,用了就丟棄,不再洗一洗再用了。他們並沒有注意到,鏡片的品質實際上並無什麼大的變化。因爲隱形眼鏡的鏡片是置入眼睛裏的用品,使用人是不會“以降低質量爲代價換取廉價”的。假如有商家打出諸如“大跌價!一片只要80日元!”這樣的廣告來推銷的話,肯定會把消費者嚇跑。由此可見,一次性隱形眼鏡是通過在銷售方式上下功夫,而非提高產品質量成功實現了大量銷售。

我家還出現過這樣一幕場景——

“咦,奶酪不夠了啊,爸爸,你不喫嗎?”

這會兒是廚房裏的兒子發聲了。他在用奶酪和火腿片做三明治的時候發現了一個變化。

若是按照往常給每人做一份三明治的話,奶酪應該剛剛好,但現在少了一片。

“爸爸不喫。”我說。

“是誰喫掉了呢?”兒子一臉詫異地問道。

其實,那時候我已經知道“作案者”是誰了。但我在猶豫,要不要把真相告訴兒子。對這個如同推理小說中“意想不到的兇手”的“作案者”,還是小學生的兒子能理解嗎?

對,“作案者”就是生產奶酪的廠商。

奶酪的生產廠商,將一包奶酪的片數從8片減至7片。

商品一提價,消費者就感到不舒服;尤其是日常買慣的食品,稍微有點價格變化,就會帶給消費者很大的精神痛苦。所以,現在食品廠商都是保持銷售單價不變,但減少了內在數量。

以奶酪來說,就是保持價格不變,通過將8片裝減爲7片裝來實現“實質性提價”。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我們對價格的變化很敏感,除此之外,對其他變化卻十分遲鈍。食品企業正是把握了消費者的這種認知特性,來實施“減少數量的實質性提價”的。

恍然大悟的讀者朋友,請務必注意這一點。不知不覺中,我們經常接觸到的食品的“個頭”在變小,炸薯片、杯裝冰淇淋都變小了。說起來,連現在的餐巾紙、衛生紙好像都“瘦”了許多……

賣便宜與賣貴,結果大不同

隱形眼鏡——在改變觀念上下功夫,倡導清潔、健康的生活習慣,從而實現大量銷售。

食品企業——不是觸及消費者痛處的單純提價,而是通過減量來實現“實質性提價”。這兩個案例都體現了先進的美式銷售理念。

這些年來,美國出現了不少運用市場學和心理學知識爲商品定價的例子。這些案例都是在“顧客是主人”的思想指導下,以顧及顧客的情緒和感受爲出發點制定銷售和定價策略。

與此同時,曾以“Made in Japan”爲傲,產品製造獨步世界的日本,至今仍拘泥於產品的品質,心無旁騖地一心想着“如何通過減少成本來降低商品銷售價格”。而曾經輸給日本的美國,卻在反省的基礎上,不斷站在顧客立場上琢磨定價策略、銷售方式,美國的商業學校開設有“定價策略”的課程,也出版了許多相關的書籍。

從一次性隱形眼鏡和奶酪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在歐美國家,已出現了很多新穎的營銷手法,單純的“降價、提價”已經落伍。在制定價格策略上,理念先進的美國和觀念落後的日本,兩者的差距正在不斷拉開。

20世紀初,美國從汽車產業起步,揭開了工業社會的序幕。後來,日本虛心好學,超越了製造業先進的美國。

進入21世紀,美國再次在信息業、服務業方面超越了日本。現在,美國由信息和服務業培育起來的定價技術已處於領先地位。

歷史就是這樣,追趕、超越,被追趕、被超越;後來者學習先進者,並超越之,不斷循環往復。在商品價格的制定上,我們不能默默地甘居落後地位。現在,該是輪到我們超越美國的時候了。

帶着這個想法,我決定爲廣大讀者撰寫一部連“菜鳥”也能輕鬆學習的有關定價策略的教材。在本書中,我參照日本和美國定價策略的歷史演變過程,從管理會計學抽出有關定價的內容,通過實例和圖表加以說明。同時,也涉及市場學、行爲經濟學(商業心理學)等領域,爲讀者介紹相關的有用知識。這樣,就內容上來說,本書就構成了繼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之後的第三種,即“價格會計”。

在本書中,我圍繞定價策略,介紹了從傳統的“重視銷售額”到“重視利潤”的變遷路徑。現在的不少企業,至今還留有以往單純“重視銷售額”和“成本定價”的思想。必須改變現狀——很多人都這樣想,卻又苦於不知從何做起。呼應這一需求,本書力圖圍繞“定價”,爲廣大讀者提供新的視點。

近年來的商品價格下降,原因不單單是“通貨緊縮”,還與社會的“數字化”發展有關。隨着數字化的發展,今後的社會,“特定職業”的報酬將會持續降低,這與一國經濟能否擺脫通貨緊縮的困境沒有關係。請從事信息、服務、稅務、社會保險行業的朋友注意了,根據工作的內容,你付出的勞動走向“免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這種走向免費的“死亡之旅”已經開始了!

在新的DOG(Digital,Online,Global)營商環境中,存在着與此相適應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同低價訣別,你必得要有自己的“價格哲學”,掌握能定出“讓顧客滿意的‘高’價格”的技術。只有這樣,你纔不用在DOG的營商環境中苦鬥,而進入很少需要降價的CAT(Cozy,Analog,Touch)世界。

從到處是刀光血影低價競爭的“紅狗”(Red Dog)的世界,邁入能給顧客帶來愉快體驗的“藍貓”(Blue Cat)的天地——你手中的這本書就充當了這樣的嚮導。

本書按照從定價的數字(第1至第3章)到市場學、行爲經濟學(第4至第8章)這樣的順序編排。總的來說,列舉數字比較多的第1至第3章較爲枯燥難懂,但後半部分,也就是從第4章開始,內容會漸漸通俗易懂起來。讀者朋友務必堅持讀完第1至第3章的數字部分,讀完這一部分後,要讀懂其餘的就沒什麼問題了。

一邊精心製作高品質的產品,提供充滿好客精神的服務,一邊卻滿足於“廉價銷售”——這樣的企業該行動起來了,再不改變,那不是太憋屈了嗎?

希望我的讀者中,“滿懷信心,以高價出售商品”的商務人士越來越多,這便是我創作本書的初衷。

田中靖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