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位超級大力士活得久一點,南北朝或是另一個走向

提起中國古代的大力士,人們會自然想到“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項羽,他膂力驚人能舉起千斤鼎。

春秋時期楚國將領、神箭手養由基也是力大無窮,他曾一箭射穿七層鎧甲。

今天我要說的這位大力士,他的臂力驚人。

放到現在,不管重量單位如何換算,他也是力量型體育項目的世界冠軍了。

他就是南北朝時期,南梁的大將羊侃。

都知道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晚年糊塗,被東魏拋棄的亂臣賊子侯景騙取了信任,落得餓死臺城的悲催下場。

但是梁武帝手下並非沒有能人,羊侃就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勇將,甚至可以說,羊侃不死,南北朝的歷史或許就會改寫。


如果這位超級大力士活得久一點,南北朝或是另一個走向

01

羊侃是山東新泰人。

東漢時期,他的祖上羊續當過南陽太守,是個著名的廉潔自律的官員,他將屬下送的魚懸掛在屋外的柱子上,以表示自己拒絕賄賂的態度,南陽百姓都敬稱他爲“懸魚太守”,留下一段佳話。

後來便有成語“羊續懸魚”來形容爲官清廉,拒受賄賂。

羊侃的祖父羊規之,原爲宋武帝劉裕部下,當過劉宋的任城(濟寧)縣令,後來投降了北魏,留在北魏當了雁門太守。

他的父親羊祉是北魏將軍,當過益州刺史,生性剛烈殘忍,名聲不佳,後來被封爲平北將軍。

羊祉認爲南朝纔是正統,常有迴歸的念頭。

他對自己兒子們說過:一個人怎能長久滯留在異國,你們以後一定要回歸南朝。


如果這位超級大力士活得久一點,南北朝或是另一個走向

羊侃成人後,身高七尺八寸,長得高大魁梧,膂力過人。

《南史·羊侃傳》說:羊侃騎在馬上作戰時用六石弓,而站在地上能用二十石的強弓。

按照古代1石相當與現在60斤計算,那就是1200斤的神力了。

難怪他有一次抓住橋上幾個身長八尺、腰粗十圍的石頭人互相撞擊,能將石人打碎。

羊侃武藝高強,擅長各種兵器。

還練就一身輕功,他曾在兗州堯廟的牆壁上行走,竟然能直上四丈高,左右橫行七步。

他的手上功夫也十分了得,一次他爲北魏孝莊帝表演,用指頭在宮殿的硬地上挖到一指多深。

可是羊侃絕不僅僅是一介赳赳武夫,他愛讀文史,博覽兵書,能文能武。

他甚至還精通音律,會作曲。考慮到羊侃少年有爲,不到二十歲時便隨父親去西北征戰,因爲立下戰功,被任命爲尚書郎。


如果這位超級大力士活得久一點,南北朝或是另一個走向

公元527年,羌人在秦州(甘肅天水)造反稱帝,並且往東攻打陝西。

羊侃擔任偏將,隨軍征討平叛。他上陣後,一箭便射死了叛軍首領,叛軍頓時潰敗而逃。

這次他被晉升爲徵東大將軍、任命爲泰山太守,封鉅平侯。

泰山郡是羊氏的故里,魏明帝原本是想借羊氏的名望收攏這裏的民心。

可是他沒想到,羊侃心中牢記其父羊祉不能久居異族的囑咐。


03

第二年恰逢北魏發生了河陰之變,靈太后爲了長期控制朝政,毒死自己的親生兒子孝明帝元詡,另立3歲的元釗做皇帝。

素有野心的柱國大將軍爾朱榮以爲孝明帝報仇爲藉口,率軍南下,攻佔京城洛陽。殘害了太后和小皇帝后,又在河陰誘騙殺害了北魏諸王和全部文武百官2000餘人。

羊侃在北魏大臣徐紇勸說下,決定南歸投降南梁。

他的企圖被他的堂兄、兗州刺史羊敦獲知後,憑藉兗州城池據守抵擋羊侃。

羊侃率3萬精兵前去襲擊,沒能成功,便一邊將兗州圍困起來,一邊派人向梁朝請降。

北魏孝莊帝派使者去見他,加封他爲驃騎大將軍、司徒、泰山郡公,承諾把兗州刺史一職也授予他。

可是羊侃南歸完成先人意願的決心已定,毫不猶豫地殺掉了來使。

十月,北魏派遣數十萬大軍征討,將羊侃重重圍困。

南梁的援軍遲遲不至,營中士卒又死傷慘重,箭矢用盡。

堅持到次月,羊侃率軍趁夜突圍,邊戰邊行,經過一天一夜才逃離北魏。

準備渡江南下時,性情寬厚的羊侃將難離故土,希望回到北魏的士兵們都遣散了回去。

羊侃到達建康後,梁武帝蕭衍看到羊氏家族來投,十分高興,任命羊侃爲安北將軍、徐州刺史。

羊侃的兄弟羊默、羊忱等人也都被任命爲刺史。

蕭衍早就知道羊侃武功了得,希望得以見識一番。

在樂遊苑大宴羣臣時,羊侃手執一支二丈四尺長的巨槊,騎着馬上左右擊刺,舞得風生水起,異常精彩。

引來衆多圍觀者,爲了看清表演,人們競相爬到一棵大樹上,結果大樹都被折斷了。

這支槊也因此被稱爲折樹槊。


如果這位超級大力士活得久一點,南北朝或是另一個走向

羊侃被南梁派到晉安(福州)去當太守。

當時閩越地區民風彪悍,常有反叛作亂髮生,歷任太守都拿它沒辦法。

羊侃一到任,就大刀闊斧地平亂,斬殺掉叛軍首領,從此郡內再也沒有人敢反叛。

後來羊侃還當過衡州(衡陽)刺史。


04

547年,北方的北魏十幾年前已經分裂爲東魏和西魏。

這一年,鎮守河南的東魏大將侯景起兵叛亂,先後向西魏和南梁請求歸順,實質是謀求援兵。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深知侯景乃奸佞小人,對他心懷戒備。

可是梁武帝卻希望借侯景的力量北伐成功,於是再次發兵十萬北伐援救侯景。

由他的侄子蕭淵明擔任主帥,羊侃作爲次一等級的冠軍將軍也隨軍出征。

蕭淵明根本不會打仗,屯兵在寒山(徐州東南),只是讓羊侃去監修寒山堰。

寒山堰修成後,羊侃建議蕭淵明放水攻打彭城(徐州),但未被採納。

東魏援軍趕到時,羊侃多次建議蕭淵明趁敵軍立足未穩,果斷出擊,也都被駁回。

羊侃只得率部駐紮在寒山堰。


如果這位超級大力士活得久一點,南北朝或是另一個走向

結果,東魏大將慕容紹宗在寒山大破梁軍,蕭淵明也被東魏活抓了。

梁軍損失慘重,只有羊侃率領所部擺好陣勢,完好無損地撤回了南梁。

羊侃迴歸南梁後,一直沒能得到重用,一展馳騁疆場的抱負。

直到侯景之亂髮生,梁武帝纔想到起這位蓋世英雄。

梁武帝蕭衍本是一位雄圖大略、文治武功的開國之君,而且還是一位博學多才之士。

可是到了晚年,卻變得昏庸糊塗起來,他無心朝政,卻熱衷於佛教。

甚至幾度出家,住到京城邊的寺廟裏,逼迫羣臣用錢把他贖回去。

更加荒唐昏聵的是,梁武帝做了一件致命的糊塗事——他愚蠢地引狼入室,接納了侯景這個反覆無常的東魏叛將,還封他爲河南王、大將軍。


如果這位超級大力士活得久一點,南北朝或是另一個走向

蕭衍

惡果很快便降臨了,侯景不滿南梁與東魏通好,以清君側的名義在壽春起兵叛亂。

叛軍攻陷了江北的歷陽(和縣),羊侃建議梁武帝立刻派2000人馬防守江防要地採石磯,阻止侯景渡江,然後率軍襲取壽春,這樣侯景叛軍進退兩難,自然就會瓦解。

可是其他大臣卻認爲侯景不敢進攻都城,沒有采納這個建議。

採石磯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進逼建康的一條捷徑,南梁居然無人防守。

果然侯景從採石順利渡江,很快就打到南梁都城建康。


05

梁武帝將軍務託付給皇太子蕭綱, 蕭綱又將總督京城諸軍的重任交給兒子蕭大器,由羊侃協助蕭大器總督建康的兵馬。

叛軍兵臨建康城下,百姓紛紛湧入城內,人心惶惶。

羊侃首先劃分好防禦區域,安定城內秩序。

他假稱收到消息有援軍將要到達,使得軍心稍稍安定。

羊侃自己親自登城指揮作戰。

侯景在東掖門發起火攻,羊侃率領衆人滅火。

叛軍乘勢攻城,羊侃施展他的射箭神功,一連射殺叛軍數人,擊退了這次進攻。


如果這位超級大力士活得久一點,南北朝或是另一個走向

叛軍進入城門洞內,用長柄戰斧劈砍城門。

眼見城門危急,羊侃索性在城門上砍開一個洞,用馬矟伸出去一連刺殺多人,把氣勢洶洶的叛軍嚇得只好退回去。

侯景令叛軍推出攻城利器尖頂木驢,城牆上的弓箭和壘石都拿它沒有辦法。

羊侃指揮守軍官兵制作雉尾炬,裝上鐵箭鏃,然後澆滿油脂,點燃後投擲到木驢上,頓時將叛軍的木驢全部燒燬了。

侯景一計不成又施一計,他命令在建康城的東西兩面,堆起兩座土山,居高臨下對守軍進行射擊。羊侃隨即做出應對之策,他命人挖地道通到土山之下,將土山的底部挖空,土山失去根基轟然倒塌。


如果這位超級大力士活得久一點,南北朝或是另一個走向

叛軍又做了一個十幾丈高的登城樓車,準備從車上往城內射箭攻擊。

守軍士兵很害怕,羊侃見了卻讓衆人不必理會。

他告訴大家,那麼高的樓車走到虛軟的壕溝邊,肯定會傾倒。

後來叛軍推出車子,果然一動就倒掉了,大家都很佩服羊侃的判斷。

侯景見久攻不下,便將建康城團團圍困。

面對羊侃的嚴密防守,侯景無計可施,又怕南梁的援軍到來。

相持一段時間後,叛軍恰好俘獲了羊侃的長子羊躭,就把他押到城下,脅迫羊侃投降。

羊侃說:“我以整個宗族報效君主,尚且不夠,怎會在乎一個兒子,希望你早點殺了他!”

過了幾天,羊躭又被叛軍押來,羊侃對羊躭道:“你怎麼還活着?我以身許國,不會因爲你而動搖。”

說完就要拉弓射向羊躭。

侯景這個惡棍也被羊侃的忠義打動,最終沒對羊躭下手。

梁武帝的養子蕭正德因爲不滿梁武帝沒讓自己當太子,居然與侯景勾結起來,伺機打開宣陽門將侯景迎進城內,叛軍很快便將梁武帝圍困在皇宮所在的臺城內。


如果這位超級大力士活得久一點,南北朝或是另一個走向

經受數月圍攻,城內糧草短缺,病餓交加,大多數人瀕臨死亡。

羊侃帶着不到3000多尚能作戰的守軍,對抗着臺城下10萬叛軍。

侯景依然不能破城,只好築長圍阻斷了臺城與外界的聯絡。

不幸的是,這年十二月,54歲的羊侃因病在臺城去世。

羊侃去世後,都城內再無能擔大任的股肱之臣,而城外多支勤王人馬各懷鬼胎,觀望不前。

幾個月後,叛軍攻入臺城。

梁武帝受到侯景欺凌虐待,最終86歲高齡餓死在臺城,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逆子蕭正德當了半年僞皇帝,就被侯景趕下臺,來不及反抗便被侯景勒死了。


如果這位超級大力士活得久一點,南北朝或是另一個走向

南梁的滅亡起源於梁武帝老年後的昏庸,釀成了侯景之禍。

可是即便如此,假如羊侃能及早得到重用,他的主張被接納,侯景也難成氣候。

只可惜羊侃這樣臨危不撓的曠世奇才,生不逢時,未能在歷史上建功立業,只留下一段傳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