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收到一个家长的留言:

我的孩子刚刚读书。我之前有收听过你的一些课,大致了解了一些学习英语和中文能力的启蒙方法。但是我操作中,真的有很多实际困难。

我平时照顾孩子已经很忙了,还有一份工作;现在孩子读书,还要全程陪同,实在没有精力。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我能去请个老师,来帮忙教孩子吗?老师教不应该比我陪,更专业一些吗?求解答。

优秀的孩子是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01

这位家长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的困境。我们慢慢来说。

我们“想请老师”来教孩子,大多因为以下2个原因。一是老师是专门搞教育的,总是会一些我们家长不会的技能,应该能教的比家长好;二是家长自己也有一摊子事情。如果能有老师代劳,的确省下一些麻烦。

但是真实的情况,真的如此吗?我想讲一个我自己接受教育的故事。

我念的高中,是杭州二中。在杭州乃至浙江,也算得上是一所名校。我当时进去读书的时候,恰逢我们的老校长徐校长,从校长岗位上退下,在我们隔壁班教担任物理老师。

我们的徐校长,当时是杭州教育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在我们学生中奖,传说具有两大神技。一是物理教得出神入化,凡受过他点拨的孩子,物理成绩都是杠杠滴;二就是校长特别热爱我们二中的环境,喜欢捡垃圾。

在新生入学不久,我从教室后门走出去,一眼就看到老校长蹲地上,在那里奋力地挖什么东西。走进一看,原来是一看粘在地上的口香糖。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他老人家一边用手挖,一边用一种特别痛心的语气说:“我就不明了,他怎么就吐的下去呢?!”

当时我们很多同学都看见了。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不由自主地上去帮忙。最后是某个男生,弄来了一把小刀。老校长就当着我们的面,一点点把口香糖刮干净。

然后徐老校长啥也没说,捧着他的书,仙人一般地飘走了。

我没有缘分获得老校长关于物理的点拨,其实他都根本有跟我说过一句话。但是我发现,我后来就根本做不出来随手扔垃圾、吐痰、吐口香糖这样的事情。因为,我也觉得,实在是不忍心。

现在回忆起来,这个才是名校名师在我身下留下的非常深刻的印记。

优秀的孩子是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02

后来,当我自己开始从事教育研究工作,我就越来越发现,家长特别容易把“教育”与“培训”混淆在一起,形成错误的观念。

如果,你是想培养孩子掌握某种技能,懂得某种知识,大可以找人教,找人讲解,或者自己去百度。这个属于培训的领域。

但是,一旦涉及到教育,就不是讲解技能那么简单了。教育的载体,可能是某一项知识或技能,但是本质上,是价值观、能力与习惯的传达。这个过程,就像前面老校长所传达的人生态度,不能教,甚至不用讲,只能靠“养”,得靠人带动。

优秀的孩子是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我们都明白,在启蒙阶段,孩子最重要的成就,不是考多少分,会做什么题,而是能力、态度和习惯的培养。就像我们陪孩子看书,虽然也为了认字,但是核心是为了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热爱文字的态度,以及静心专注的学习能力。

这个培养过程,就是需要言传身教,就是需要靠一分分时间积累出来。想请人来代劳,应该很难成功。

我们一旦看懂“教育”与“培训”的区别,我们就能明白家庭教育在其中承担的意义。

优秀的孩子是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03

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老师的作用。优秀的老师,一来能够引出正确的教育方向。二来,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答疑解惑,修正方向。只是,这样的老师是稀缺资源。想找到这样的老师来完成言传身教的过程,大概只能靠缘分。

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父母和孩子共同实践在家读书,才是能操作

、很实际的方案。我也始终相信:“陪孩子读书”,并不是一个单向的奉献;而是父母与孩子双向成长的过程。

今年,我在一个小实验班里,陪着一批孩子读《道德经》,然后一起写字,一起享受中文。

孩子的天赋,总是令我们惊叹。一段训练下来,小朋友的语感突飞猛进,连带这性格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最让我感动的事,是某一个孩子妈妈的几句话。家长告诉我:

“陈老师,我们家女儿这几天天天在家读《道德经》,我听着听着才发现,原来这本书竟然那么美!我和老公听孩子读,都听出一点感觉来。我们小时候都没有学,真的好后悔。”

谁说陪孩子读书,一定是一种付出?其实说不定我们大人更有收获。恰好是因为孩子,我们大人有了重新学习的缘分和动力。从这个角度而言,算不算是“教学相长”、算不算是“好人有好报”?我们的孩子,可不可以也算我们的老师?

优秀的孩子是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我始终相信,只要是真正坐下来,去干一件真正和“学习”有关的事情;尤其当这件事情还是读书的时候,只要参与,都会快乐。这个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样一件事,能够再次激发我们内心的柔软,激发我们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对生活的追求;我想,这应该是“生儿育女”这件事的核心价值之一。

优秀的孩子是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04

正是基于这样的美好,也就有了我们今天的探索。我作为老师,理应尽一切可能,去好好研究教育的内涵,并为孩子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学习素材和学习方法。

而家长有了素材,可以开始在家践行全新的家庭教育。可以更顺利地完成言传身教,陪伴孩子经历探索和成长的过程。

我们各自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应该就可以算是教育革新的一种起步。当教育有了希望的时候,我们的未来也就有了希望。

归根结底,还要感谢孩子;是孩子给了我们成人重新思考、再次成长的契机。

这样想想,是不是会发现陪伴孩子读书,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

愿与天下注重教育的家长共勉!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