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何蘇六,萬達影視菁英+電影人計劃負責人唐秋,杭州遙望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謝如棟,知名演員李東學,青年演員陳子由,青年演員劉雅瑟,青年歌手、演員於朦朧,青年歌手朱星傑,知名編劇史航,奧運冠軍、演員劉璇等擔任頒獎嘉賓。晚會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組委會、海峽西岸(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藍媒手工藝創作文化有限公司聯合承辦。

6月6日晚,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的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副書記姜緒範、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胡芳、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高曉虹和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何蘇六出席晚會。晚會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組委會、海峽西岸(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藍媒手工藝創作文化有限公司聯合承辦。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何蘇六教授(右)出席晚會

爲了更好地承擔培養新一代文化文藝工作者的重大責任,爲傳媒專業的青年人才營造成長成才的良好環境,“半夏的紀念”在全球範圍內徵集高校學生的優秀影像作品,爲青年搭建專業而開放的交流平臺,激勵青年影像人關注社會發展、記錄時代變遷。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知名演員李東學(左二)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何蘇六(右二)爲獲獎者頒獎

本屆“半夏的紀念”共在全球範圍內徵集影片533部,入圍128部,提名26部,覆蓋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近萬名青年影像人才參與其中。

2019年時值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華誕,本屆“半夏”舉辦了“影像夢 青年夢 中國夢”特別環節,爲祖國母親的生日獻禮。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腳踏實地地艱苦奮鬥,青年影像工作者們用鏡頭講好中國故事,在創作的道路上勇攀高峯,不斷前行,在國內外各個平臺取得了顯著成就。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第16屆“半夏的紀念”年度作品獲獎者張大尉爲獲獎者頒獎

晚會邀請畢鑫業等五位導演來到現場與觀衆交流,向大家講述自己的經驗和自己與“半夏”的故事。歌手李慧珍演唱《給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在回顧“半夏”歷史的同時,致敬所有爲創作付出艱辛的影像工作者們。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歌手李慧珍演唱《給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

今年5月,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光明影院”項目迎來了啓動一週年的紀念。“光明影院”是由中國傳媒大學創立併發起,專門爲視障朋友創作無障礙電影的項目,旨在爲視障人羣釋讀經典影片,傳播新時代的新思想、新氣象,爲國家公益事業與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在特別環節中,特邀主持人阿雅,北京盲協主席何川,北京盲人學校學生孫銘晗以及“光明影院”的志願者代表們來到現場,講述“光明影院”的幕後故事,展現一年以來這條“文化盲道”的建設成果。歌手譚維維以一首《如果有來生》,配合“光明影院”的現場畫面,表達出志願者想要將美麗世界展現給視障朋友的真誠心願。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特邀主持人阿雅介紹“光明影院”項目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歌手譚維維演唱《如果有來生》

啓動一年來,“光明影院”製作團隊共完成製作104部無障礙電影作品,撰寫300餘萬字講述稿,舉行10次全國範圍的公益放映活動,向全國19所盲校、68所高校圖書館贈送無障礙電影作品,1300餘人次參與視障人士觀影志願服務。未來,“光明影院”團隊將再接再厲,用更加優秀的作品讓更多的視障朋友感受電影藝術的魅力。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介紹“光明影院”項目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特邀主持人阿雅(左)北京盲校學生孫銘晗(中) “光明影院”志願者趙雯玉(右)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光明影院”志願者代表

本屆“半夏的紀念”共設立年度作品、最佳攝影作品、最佳製作作品、最佳編劇作品、最佳導演作品、最佳中學生作品、最佳短紀錄作品、最佳長紀錄作品、最佳劇情片作品、萬達菁英+青年電影人計劃優秀作品十個榮譽稱號。清華大學學生王靜的作品《從上海到平遙》榮獲本屆“半夏的紀念”年度作品。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紹剛和影視演員沙溢共同主持晚會。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張紹剛(左)沙溢(右)擔任晚會主持

在晚會上,深受青年人歡迎的歌手王子異、火箭少女101-張紫寧、汪蘇瀧、周深、那吾克熱獻上精彩表演和祝福。本屆“半夏”邀請到了貓眼娛樂、愛奇藝、優酷、秒拍、一直播、鬥魚、時光網、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騰訊影業、影銘影視科技十家平臺作爲媒體合作伙伴,同時,晚會在愛奇藝、優酷、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時光網、鬥魚、一直播六家平臺實現了同步直播。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歌手王子異演唱《6AM》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火箭少女101-張紫寧演唱《半夏的紀念》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歌手汪蘇瀧演唱《耿》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歌手周深演唱《雪落下的聲音》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歌手那吾克熱演唱《兒子娃娃》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何蘇六,萬達影視菁英+電影人計劃負責人唐秋,杭州遙望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謝如棟,知名演員李東學,青年演員陳子由,青年演員劉雅瑟,青年歌手、演員於朦朧,青年歌手朱星傑,知名編劇史航,奧運冠軍、演員劉璇等擔任頒獎嘉賓。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奧運冠軍、演員劉璇(左)知名編劇史航(右)爲獲獎者頒獎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青年歌手、演員於朦朧

作爲“半夏的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5月27日至6月6日,“半夏的紀念”開展了優秀影片“百校聯展”活動,全國2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近百所高校參與聯合展映,爲全國各地的高校師生呈現了優秀的參展作品。

本屆“半夏的紀念”秉承“大學生講新時代故事”的主題。弱勢羣體的生存困境與需求,生態環境變化帶來的生存難題,邊緣青年的成長與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斷代與傳承,中國經濟轉型中底層工人的生活狀態,人與人的親情、友情、愛情,對生與死的追問和思考等等,都是青年影像人關注和思考的議題。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杭州遙望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謝如棟(右二)青年演員劉雅瑟(左一)爲獲獎者頒獎

年度作品《從上海到平遙》通過記錄一名從上海遷到平遙的普通紡織女工及其家人的生活,以女性視角窺看三線建設,探討了大時代變革下小人物命運的變遷。最佳導演作品《莫莉》通過對主人公進退兩難時抉擇過程的展現,拷問自我道德,喚起觀衆對個體內心的重新審視、對人生迷茫的細緻打量。最佳長紀錄作品《在人間》通過對一位母親爲女兒尋求公道之過程的記錄,展現出事件情理法理交織的沉重矛盾以及被記錄者試圖與過去和解、重新面向未來生活的艱辛努力。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奧運冠軍、演員劉璇(左二)知名編劇史航(右二)爲獲獎者頒獎

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晚會舉行

知名演員李東學(左二)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何蘇六(右二)爲獲獎者頒獎

“半夏的紀念”創辦於2003年。當時正值半夏,同學們借用文學大師魯迅先生《爲了忘卻的紀念》中的“紀念”一詞,將活動命名爲“半夏的紀念”,意在承襲魯迅的戰鬥精神。

2008年,“半夏的紀念”開始走向國際化,面向海外徵片,評委會加入國際評委,展映規模擴大。2012年,第十屆“半夏的紀念”得到了聯合國促進兩性平等和婦女賦權署的大力支持,開創“性別關注特別單元”。2016年,“半夏的紀念”開始和全國百所高校合作,開展優秀影片的“百校聯展”。2019年,“半夏的紀念”首次入駐北影節,設立北京國際電影節“半夏的紀念”大學生紀實單元。

經歷十七年的砥礪前行,“半夏的紀念”已經從一所學校的露天放映活動發展成爲集徵片、評選、策展於一體的知名青年影像賽事。許多青年影像人從“半夏的紀念”起步,開始走向國際舞臺;許多從“半夏的紀念”走出的影像作品,已經在國際上嶄露頭角:2017年的“半夏”年度作品《塬》,獲第48屆芬蘭坦佩雷短片節最佳劇情片獎。此外,在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德國波茲坦國際大學生電影節等國內外重要影像賽事上,從“半夏的紀念”走出的影像作品也都有優異表現。

未來,“半夏的紀念”將繼續鼓勵青年人用影像講述新時代故事、推動青年影像人走向國際舞臺。

附:榮譽作品名單

年度作品:《從上海到平遙》清華大學 王靜 蕭偉婷 北京外國語大學 陳穎

最佳攝影作品:《馬拉之死》北京電影學院 史志東

最佳製作作品:《歧路父子》北京電影學院 王博倫 中國傳媒大學 周天一

最佳編劇作品:《寬窄桂花香》中國傳媒大學 段智溢 田園

最佳導演作品:《莫莉》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鍾馨璇

最佳中學生作品:《野草》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趙韋弦

最佳短紀錄作品:《我的爺爺在走婚》中國傳媒大學 黃鈺

最佳長紀錄作品:《在人間》中國傳媒大學 黃京昆 文珹灝

最佳劇情片作品:《死了一個賊》中央戲劇學院 陳明望

萬達菁英+青年電影人計劃優秀作品:《一隻藍色的蝦》北京電影學院 祁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