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來,馮小剛的日子可不好過,說他是度日如年一點都不誇張。《手機2》事件發生之前,馮小剛在觀衆心目中的印象是敢說敢做、敢怒敢言的北京“老炮兒”,但事件發生後,馮小剛卻成了人人喊打的“馮褲子”。

平心而論,馮小剛在導演方面的才能還是比較突出的,不然不會拍出像《集結號》、《一九四二》、《天下無賊》以及《芳華》等一系列優秀影片,而且還多次獲得包括臺灣金馬獎在內的多個最佳導演獎項。毫不誇張地說,馮小剛可能是中國第五代導演中能同時保證票房和口碑的一位,在這一點上,連“老謀子”張藝謀都只能望其項背。

馮小剛的厲害之處還在於他的那張嘴,他其實是一個電影營銷高手。每次有新電影要上映,馮小剛都會故意拋出各種奇葩言論,深諳市場營銷理論中最著名的“事件營銷”的套路。一部電影,如果想在上映前獲得足夠多的曝光度和宣傳效果,那就得靠充滿爭議性的言論和事件來達成,而馮小剛每一次都能完美的完成這項任務。

比如當年爲了宣傳《我不是潘金蓮》,馮小剛不惜在微博上髮長文炮轟萬達,而且還故意用“潘金蓮”的口吻。結果被王思聰公開懟了回去,隨後馮小剛立馬服軟。服軟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炒作這部影片的目的達到了。

不過最讓網友印象深刻的,還是馮小剛在一個公開活動上拋出的“垃圾觀衆論”。當時有記者問到了有關“爲何中國每年會誕生這麼多的爛片”這樣的問題,於是馮小剛一臉不屑地回應道:“那是因爲垃圾觀衆太多,有人願意看這樣的垃圾片,所以纔會有這麼多的爛片湧入市場。”

馮小剛此言論一出,立刻引來網友們的集體聲討。多數網友都對馮小剛批駁道:“你們作爲導演不反思自身,反而把拍爛片的責任推到觀衆身上,真是沒有羞恥心。”其實網友的反駁也非常有道理,這一點從今年7月份的那部《我不是藥神》就能看得出來。並不是觀衆垃圾,如果你們電影人能提供像《我不是藥神》這樣的精品,我們是會用腳來投票的。

不過最近小編看了一期《圓桌派》的一段視頻,視頻中就有一位大咖對馮小剛的“垃圾觀衆論”表達了支持和認同的立場,這個人就是中國電影文學會的副會長、編劇,汪海林。汪海林是業內非常著名的影視編劇,像由陳道明主演的歷史大劇《楚漢傳奇》以及由張國立、王剛、張鐵林三人主演的《鐵齒銅牙紀曉嵐》都是由他擔任的編劇。

他在節目中就說:“馮小剛的垃圾觀衆的說法雖然有些偏激,但是我給它翻譯一下,其實意思就是:我們很多觀衆的趣味,確實還是更適合看爛片,因爲這還是跟整個大衆的審美有很大的關係。”汪海林接着還提到了目前有些影視劇的製作過程,其實就是爲了迎合某些低趣味觀衆的需求,如果不這樣做,收視率還真就高不起來。

小編覺得這位編劇解釋的還挺有道理,的確是有一部分觀衆就愛看那種無腦神劇,完全不講究邏輯、鋪陳,也不顧是否符合常識,只要男主帥、女主美,然後劇情狗血一點,就能看的津津有味。不知道大家如何看這位編劇的解釋?你認同他的說法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