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9月7日電 中華醫學會第十六屆全國胰腺疾病學術研討會7日在西安開幕。開幕式上,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對國內參與“中國胰腺疾病大數據中心”數據共建的38家三甲醫院,進行了創始成員認證,這也標誌着中國首個多中心、常態化、高質量的共建共享模式的疾病數據平臺正式成立。

會上,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作爲項目牽頭人,發佈了“中國胰腺疾病大數據中心”成立以來的首期研究數據。

從調查數據看,中國胰腺癌存在“重男輕女”的情況,男女比例爲6:4,即男性罹患胰腺癌的風險是女性的1.5倍。從發病部位來看,67%的胰腺癌爲胰頭癌,胰體尾癌佔33%。

如何提升胰腺癌的診療水平,一直是困擾中國乃至世界醫學的一個難題。

據悉,美國是癌症診療水平和癌症藥物研發最爲領先的國家之一,美國著名的SEER數據庫早在47年前就建立起了全美共享的腫瘤疾病數據庫。而中國大數據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纔剛剛起步,各大醫院雖然已經建立數據庫,但相互之間並沒有打通共享,已有的數據沒有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在此背景下,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與睿醫(北京)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創建了“中國胰腺疾病大數據中心”,也是中國首個共建共享的醫學專病化大數據平臺。

“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一方面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掌握全國胰腺疾病的發病情況、發病特點以及診療情況,另一方面這也將推動胰腺疾病科研水平的提升,進而提高中國的胰腺疾病,尤其是胰腺癌的診療水平。”趙玉沛說,搭建中國胰腺疾病大數據平臺,是希望通過數據的共建共享機制,讓數據彙集、流動、應用起來,在促進胰腺病學科發展的同時,更好地造福於中國廣大患者。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學組委員吳文銘表示,希望通過“中國胰腺疾病大數據中心”的建立,利用真實世界數據,獲得真實世界循證依據,提升胰腺疾病在診療和科研方面的質量與效率,惠及中國廣大患者。(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