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股商譽減值爆雷升級:14家公司一天計提178億元商譽)

商譽減值突然成了A股上市公司最大的黑天鵝事件。

根據Choice數據不完全統計,僅1月30日一天,共有335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預減、預虧的業績預告,其中有48家上市公司業績“變臉”,有23家上市公司公佈的業績變臉原因就涉及商譽減值。

在上述23家涉及商譽減值的業績“變臉”上市公司中,除了未具體說明商譽減值金額的9家上市公司除外,剩下的14家上市公司至少計提了178.68億元的商譽減值金額。


計提商譽減值準備最直接的影響,是導致企業當期的淨利潤減少。與存貨等資產不同的是,商譽減值一經計提無法轉回,會對企業的業績直接造成拖累。

從1月30日公佈商譽減值具體金額的14家上市公司情況來看,超過10億元的就有8家上市公司,其中天神娛樂(002354)以49億元的商譽減值位居首位,其次是東方精工(002611),商譽減值在30.6億元至41.42億元之間。

而從天神娛樂發佈的2018年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來看,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爲虧損73億元至78億元,這使得天神娛樂成爲當晚公告虧損額最大的公司。

除了計提49億元的商譽減值,天神娛樂還表示,公司或其子公司以劣後級合夥人身份參與設立併購基金,對優先級合夥人、中間級合夥人出資份額及優先級合夥人、中間級合夥人應取得的收益承擔回購或差額補足義務。受宏觀政策影響,投資標的經營業績不及預期,經初步評估測算,公司或其子公司對其出資份額預計計提減值準備8.2億元,預計承擔超額損失15億元。

2018年11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從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商譽減值事項的審計和與商譽減值事項相關的評估三方面,就常見問題和監管關注事項進行說明,明確對因企業合併所形成的商譽,不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都應當至少在每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

2019年1月4日,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發文稱,會計準則委員會於2018年11月主辦了亞洲-大洋洲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組第十屆全體會議,會上諮詢委員對會計準則諮詢論壇部分議題文件提出了反饋意見。

其中指出,大部分諮詢委員認爲,相較於商譽減值,商譽攤銷能夠更好地實現將商譽賬面價值減記至零的目標,因爲商譽攤銷能夠更加及時、恰當地反映商譽的消耗過程,並且該方法成本低,便於操作,有利於投資者理解,可增強企業之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1月8日,會計準則委員會網站說明,這些僅是專家研討意見,請各有關單位和企業按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現行要求對商譽 做好相關會計處理。

“由於一些公司商譽規模太大,實施攤銷的話,很容易出現連續多年利潤無法覆蓋商譽攤銷的問題,上市公司會面臨退市風險。在這種政策不確定性下,很多上市公司更願意採取一次性‘洗澡’的方式。”聯訊證券如此表示。

有審計業內專業人士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說:“此前有些上市公司在收購的子公司時候,經濟環境好,預期樂觀,對子公司出價相對較高,但在當時看不一定是高。商譽是否減值主要看對應的業務的預期現金流,如果大環境不好,未來預測肯定下來,那就要減值了。”

上述人士進一步解釋,如果說當時收購時候定價的假設條件後續變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不存在計提商譽的問題了。

除了受商譽減值計提的影響,一些上市公司也受困於行業發展環境以及債務問題。

比如,*ST凱迪(000939)發佈公告稱,預計2018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50億元-60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5%-158%。

究其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是因爲*ST凱迪2018年5月中期票據兌付違約,信用評級迅速下調,融資通道全部關閉,此後逐漸出現大規模債務違約情形,公司2018年財務費用上漲;因流動性資金不足,公司旗下電廠大面積停產,盈利能力受到影響;部分在建電廠受制於公司資金壓力,與項目所在地協商終止電廠建設,產生了較大金額的資產減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