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友說:“九蛭出一蠱,這是我們這行的說法,養一個蠱種容易,但成蠱的,就太少了。下面就是養蠱的重點了,膽小的請退後,當蠱蟲們淘汰完畢後,這些可培養盅苗,就要開始餵食飼主的精血來培養蠱。

“蠱”好多人都聽說過,但是真要問你什麼是蠱,我想好多人多半半是答不上來的,可以說“蠱”是一種比“毒”更毒的利器。

有一位苗族資深的養蠱人在網上給大家講解的如何養蠱。

概覽

《本草綱目》裏記載蠱的製作方法是,捉一百隻像蜈蚣,螞蟻,蜘蛛,小蛇等類似這樣毒蟲蟲,把這些毒蟲放在一個器皿裏讓這些毒蟲相互殘殺,大蟲喫小蟲,到最後剩下的那隻最毒的蟲就被稱爲“蠱”。

據學者研究,蠱的歷史淵源流長,,早在殷墟的甲骨文中,就有關於蠱字和蠱事的記載。

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蠱流行於宮廷之中,《左傳·莊公二十八年》記載:“楚令尹子元欲蠱文夫人,爲館於其宮側而振萬焉。”《史記·秦本記》:“(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蠱。”

對於什麼是蠱做了解釋,《左傳·昭公元年》記載:“何謂蠱?”孔穎達疏曰:“以毒藥藥人,令人不自知者,令律謂之蠱毒。”李時珍《本草綱目·虫部四》集解引陳藏器曰:“取百蟲入甕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即此名爲蠱。”這就是我國古代對於蠱的記載。

後來由於儒學文化的發展,養蠱愈發被視爲陰邪小術,隋唐以後逐漸從中原地區轉向了少數民族地區。

解析

網友便是一位來自於苗族的養蠱人,他首先分享了一張蠱蟲卵的圖片,他手持着卵,從他的手指可以看出傷痕累累。

網友分享的養蠱歷程,場面嚇人!!!膽小的不要看.....

任何盅都要從幼苗期開始培養。當然免不了也要選盅。這樣纔會挑出強壯的個體。網友就挑選了一些最爲強壯的作爲了蠱蟲。

網友分享的養蠱歷程,場面嚇人!!!膽小的不要看.....

網友說,選蠱蟲有講究,體長通靈者最佳。就像下面這樣。

網友分享的養蠱歷程,場面嚇人!!!膽小的不要看.....

網友說:“九蛭出一蠱,這是我們這行的說法,養一個蠱種容易,但成蠱的,就太少了。”

網友分享的養蠱歷程,場面嚇人!!!膽小的不要看.....

爲了讓盅苗加強嗜血的本性,通過搶食,在食物短缺的環境下,讓它們相互殘殺。這就是爲什麼九蛭出一蠱的原因。

網友分享的養蠱歷程,場面嚇人!!!膽小的不要看.....

下面就是養蠱的重點了,膽小的請退後,當蠱蟲們淘汰完畢後,這些可培養盅苗,就要開始餵食飼主的精血來培養蠱。

網友分享的養蠱歷程,場面嚇人!!!膽小的不要看.....

網友說:“第一次餵食的盅蟲是飢渴的,它會果斷盤繞上去。雖然不痛,但是你能感覺到它的胃口是多麼大,你的血源源不斷的向它口中流去。”

網友分享的養蠱歷程,場面嚇人!!!膽小的不要看.....

第一次餵食的時間取決於盅苗,飼主需要耐心等待,飽食鮮血的盅苗是豐滿晶瑩剔透的,而且培養起來是最合適的,培養到成型,一旦成型,再施蠱。

網友分享的養蠱歷程,場面嚇人!!!膽小的不要看.....

被盅苗吸食的的傷口會血流不止,流血的時間與吸食的時間同等,然後傷口自動止血癒合。因爲蠱種的胃口越來越大,你所耗費的精血就越來越多。

網友分享的養蠱歷程,場面嚇人!!!膽小的不要看.....

等到這些蠱種成熟,它們會長大變爲成蠱蟲。

網友分享的養蠱歷程,場面嚇人!!!膽小的不要看.....

很多人都問網友養這個有什麼用,網友說,一般都是拿來入藥的,中藥鋪裏很常見,苗醫也經常用到,再就是拿來祛毒的,南疆多毒蟲,在中毒地方放上去一會,毒血就會被吸走,碰到毒性猛烈的,往往要消耗好幾只蠱蟲來吸除毒血,比機器或者人更加的有效。最末的用途就是施蠱了,不過現在基本用不上了。

傳說中曬乾研磨成粉的下蠱方式並不正確,都和喫中藥差不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