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出那些假冒的愛新覺羅後裔?

關於愛新覺羅後裔身份的真僞辨析

宮銀強

自外部大環境緩和以後,愛新覺羅家族的後裔們開始恢復本身的生活,至少會對外人說起自己的本姓---愛新覺羅。如今,愛新覺羅的後裔們在各個行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績,真是可喜可賀。首當其衝的是書畫界,愛新覺羅家族在書畫界影響舉足輕重,誕生了至少300位知名書畫家(數字來源於我自己的統計,不完全統計)。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冒充愛新覺羅後裔身份的人也越來越多。根本原因無非就用“愛新覺羅”這四個字打響知名度,而後獲得物質利益。用金從政(載濤幼子,原名溥仕)先生的話說,“愛新覺羅”這四個字有市場。依我看來,不僅有市場,而且很有市場。

但是,爲了保護熱愛愛新覺羅文化的羣體利益不受損失和侵害,我特此總結了能夠辨別真僞後裔身份的幾個點。

一、世系

自中華文化確立了以儒家文化爲統治思想以來,“家”文化的傳承便植入每個華夏人的心裏。滿族入關初期,從順治帝開始,對滿族家族的管理便重視起來,後來有了宗人府、有了《玉牒》。不過滿族漢化的速度也是令人咋舌,民國以後,滿漢開始通婚,徹底的漢化。

如何分辨出那些假冒的愛新覺羅後裔?

在歷史大環境的進程中,由於家庭本身的各種原因,某些家庭沒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家史傳承當中,導致世系隔斷,自身到現在不能明確屬於哪一支。近些年,隨着網絡化程度的普及,網上電子版《愛新覺羅宗譜》也隨之全部予以公示,從付費閱讀到免費下載,而今又出了高清版本。隨時代變遷,從《宗譜》出版到現在也有八十餘年,所以一般至少需要曾祖的名諱,便可根據《宗譜》自行查閱,找到世系(因不知祖上名諱找不到世系的不是太多)。下步,相信會有後裔組建《宗譜》大數據(“愛新覺羅宗譜網”算作基礎大數據模板)集成,極其方便查閱。

二、園寢與墓地

這是說的園寢(祖墳)是指先祖埋葬地點,墓地是指父祖輩埋葬地點,這方面研究做得最好的是馮其利先生,後來的《清代園寢志》(作者宋大川、夏連保)收錄了鎮國公品級以上的園寢信息。

當然,這部分內容,首先要感謝金灝(胤礽世子弘皙之子永琳後代)同學,年方二十,除了對本支的家史瞭如指掌,還告訴我胤礽每個支派的埋葬地點,像金盞、馬各莊、郎辛莊等等。其實,以前各家的原生態皇家玉牒,除了《宗譜》上的內容之外,還涉及女性後裔基本情況及去世家族人墓地所在,只是後來統編《宗譜》,這些原生態的玉牒都遺失或損毀了,目前存世的不多。現在的愛新覺羅後裔們都會在清明節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今天大規模祭祖是在永陵和腰站。因此,對祖墳、墓地一無所知的人,很大概率不是愛新覺羅後裔。

三、府址與祖宅

府、宅、舍、廬、齋、寓都是居住的地方。在清代,獲得入八分及以上爵位的宗室(一般是大宗)的居住地,才稱得上是府。在《欽定大清會典》中,規定了府的規制,“逾制者罪之”,其歸內務府總管或分配,爲公產。祖宅,一般稱爲宅院、大宅院,有多“進”,旁有耳房、廂房,爲私產。

如今,這些府宅大多數有的被收歸國有,有的已經被規劃不復存在。但是,對於愛新覺羅後裔們來說,都會清楚先祖居住過得地方,比如,胤礽後代一脈中,弘晥府址在豐盛衚衕,弘晀府在大菊衚衕。而且,後裔們仍會居住在離先祖的府址、祖宅的周圍。所以,這方面也是判斷後裔身份的一種途徑。

四、旗籍

這方面是最容易知曉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滿洲八旗從明萬曆二十九年起,經過了太祖、太宗、多爾袞的政治紛爭,到順治時期才形成最終格局,而後雍正時期再分爲四十個“族”,一直延續到今天。旗籍對於絕大多數宗室來說是固定的,還有個例。像褚英曾孫蘇努一支,被黜宗室後,乾隆時期恐其淹沒復入宗室,佩紅帶子,其後代被分派到各旗,長房入正黃、正白旗;二房、八房、九房入鑲白、鑲紅旗等。某後裔雲:我是褚英之後(非蘇努支),正黃旗。先不說真假,把自身的旗籍弄錯了也是丟份兒的事。

五、傳統禮俗與禁忌

儘管滿族漢化了,但滿族文化依舊根植於後裔們的骨髓中。傳統禮俗像清明節,一般會舉行盛大的祭祖儀式;頒金節,是滿族人傳統節日;有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禁忌如不食狗肉、忌坐西炕等。鑑於冒充愛新覺羅的大多數是漢族,無論從滿族的內在或是外在特徵,都能明顯區別開來。

如何分辨出那些假冒的愛新覺羅後裔?

上次彙總了關於愛新覺羅後裔的一些資料,有位先生提到褚英後裔的家譜也要公開出版。後來,我搜到了一本書,叫《一枝一葉總關情 後金杜度家族人物史略及其直承後裔譜志》。應該就是那位先生所說的書籍。看了一下,這本書只不過將以前關於褚英後裔的資料做了整合,而且由於時間原因,沒聯繫到更多的褚英後裔,而且錯誤和疑點也不少,不過這本書還是給了我一些重要的信息參考。

作者宮銀強

滿族文化網原創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