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就是說拼多多在C2M上的努力,力度與速度,產行業寬度與深度,能否對消費補貼的削減形成對沖效應,並對低價模式形成支撐效應,還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目前所做也遠遠不夠。李政權:拼多多的低價模式能不能獲得持續成功。

要將普惠進行到底的拼多多,低價就一定能繼續成功嗎,底氣何在?

李政權:拼多多的低價模式能不能獲得持續成功?

拼多多的低價模式能不能獲得持續成功?

作爲拼多多這樣的平臺來講,這將會主要取決於:拼多多能不能找到將低價模式持續下去的辦法。如果,它找到了能夠持續下去的方法,那麼其低價模式就能獲得相應持續的成功。

但是,這裏面有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在發生作用;與此同時,這裏面所可能涉及的因素對有心借鑑拼多多模式的商業項目來講,又是否有可借鑑、可參考的價值呢?

我們接下來探討的東西,就與這些有關。如果你對這些問題感興趣,也在尋找與此相關的問題的答案,你可以選擇加入我的圈子“未來商圈”價值深聊。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拼多多爲什麼能玩低價模式?

這裏面主要取決兩點關鍵因素:

1.平臺消費補貼:

拼多多2018全年營收爲人民幣131.20億元(淨虧損總額爲102.17億元),同比增長652%。

但是,運營開支相對營收的增長數,幾乎翻了一倍,達到了1200%~2018年運營開支爲210.15億元人民幣(2017年爲16.17億元人民幣)。其中,2018年銷售和營銷開支的增長幅度達到了900%~2018年,此部分費用爲134.418億元人民幣(2017年爲13.446億元人民幣),僅銷售和營銷開支就比2018年的營業收入還要多。

大家可以從這組數字裏看到什麼?

說拼多多在營收、平臺活躍買家(2018年第四季度,獲客成本達到了156元,而該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是22元),以及GMV的快速增長,主要是靠推廣和消費補貼取得的,一點都不爲過。

說到消費補貼,這正是支撐其低價社交模式並以此開展有效用戶重組的核心因素之一。當然,並不是只有拼多多在補貼用戶,也不是隻有拼多多通過用戶補貼重組用戶的。


從目前看來,無論是現在進行時的618期間,還是稍早前開展的“美好生活萬人團”,還是2019年2月決定的繼續定向直補5個億促進“品牌下鄉”等,大力度補貼依然在進行中。

那,支撐拼多多低價模式的,還有什麼關鍵因素呢?

要將普惠進行到底的拼多多,低價就一定能繼續成功嗎,底氣何在?

大規模的用戶補貼是拼多多低價模式得以實現的重要原因


2.核心排名規則,同樣在拼多多的低價模式得以維繼中,起着重要作用。

拼多多的低價,如果更多、更長久的依靠倍受詬病的“假冒僞劣”來支撐低價,肯定是走不遠的,但是,僅僅依靠拼多多平臺自身的消費補貼同樣也是不堪重負的,這裏面離不開平臺商家的支持。

如何引導和確定這種支持,以及對平臺的低價模式形成支撐?排名規則!

商品價格及質量,正是拼多多的核心排名規則。

要將普惠進行到底的拼多多,低價就一定能繼續成功嗎,底氣何在?

價格及商品質量是拼多多的核心排名規則,在引導低價


其次,拼多多的低價模式能否持續,甚至是能否繼續成功下去,取決的因素離不開上述低價模式支撐因素能否持續下去,但是,影響其繼續成功的因素卻遠非前述因素所能概括。

現在,有很多可能未知的因素擺在拼多多的面前,並影響着其低價模式的持續性。

1.資本逐利&不能賺錢的企業就是“僞企業”。

資本是逐利的,儘管拼多多2018年在美股成功上市,在融資途徑及股東投資變現上,讓拼多多創始團隊及投資人大大的鬆了一口氣,但是拼多多依然處於鉅額的虧損之中,其一年的營收還抵消不了銷售及營銷開支成本。

這樣下去,肯定是不行的;股東們以及來自於資本市場的盈利壓力肯定也會越來越大,他們總有一天會講“在這麼補貼下去,不行了”……在這些若干現實情況之下,拼多多的鉅額消費補貼,一定會有減少力度,大幅削減的一天。

再加上,獲客及流量成本的持續高漲等因素交織,拼多多過去數年以來的低價模式與低價幅度,將是難以爲繼的。

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這一天,是2020年,還是2021年,又或者是未來3~5年的具體哪一年。

要將普惠進行到底的拼多多,低價就一定能繼續成功嗎,底氣何在?

李政權:不能賺錢的企業就是“僞企業”。


2.緩解負面輿情與解決補貼削減下的低價模式壓力,拼多多已經在行動。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上溯供應鏈上游的產地與生產製造端,搞C2M~C2M強調從用戶/消費者直接到廠家/品牌商等,將要幹掉中間渠道環節、商品流通環節,以及大幅削減庫存風險等,通過這些方面的努力將會非常有利削減成本,控制商品價格,將會讓拼多多平臺商品,即便在補貼減少的情況下,也能保持一定的價格競爭力。當然,之於拼多多而言,做C2M還有利去僞求真控制負面輿論,以及通過C+B,佈局產業互聯網等諸多益處。

也就是說,從現實情況及未來趨勢來看,C2M之於拼多多而言,有着許多特殊的意義,並且基本上可以理解爲是在工業和農業兩塊上同時發力:農業上,向供應鏈上游即產地上溯,進入產地打造類似“多多農園”這樣的項目~5年內,拼多多要搞1000個多多農園;工業上,2018年,拼多多推出了新品牌計劃,計劃扶持1000家覆蓋各行業的工廠品牌,搞生產可視化(如結合直播等),開展萬人拼單拼團,以需定產(對C2M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李政權 頭條主頁最新專欄《見勢:大公司佈局動作背後的商業風口》,有關C2M的內容更新上線。)


但是,1000個多多農園也好,1000家工廠品牌也罷,這個力度及數量,之於用戶過4億,高速成長中的拼多多而言,C2M所能支撐的商品類目肯定是遠遠不夠的。也就是說拼多多在C2M上的努力,力度與速度,產行業寬度與深度,能否對消費補貼的削減形成對沖效應,並對低價模式形成支撐效應,還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目前所做也遠遠不夠。

要將普惠進行到底的拼多多,低價就一定能繼續成功嗎,底氣何在?

拼多多面臨阿里、京東、蘇寧易購等的圍剿


3.競爭:拼多多的低價社交模式,正面臨阿里、京東、蘇寧易購等的圍剿。

阿里的新制造戰略以及與此關聯的淘寶天天特賣,京東拼購,蘇寧拼購……拼多多,從2019年開始,正面臨着其過去未曾經歷過的“圍剿”壓力。

而其對手們,同樣在採取類似於拼多多的低價、社交模式,同樣在佈局C2M等,在這種情況之下,拼多多能否獲得股東們的持續支持,有沒有能力應對這種強度陡增的高壓競爭,同樣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這場有關低價社交模式的戰爭,至少會讓拼多多以及其它參與者陷入1~3年的競爭泥潭,拼多多這家成立於2015年的公司,正在面臨過去三、四年以來的一場關鍵的戰役。

而且這場戰役,還是持久消耗的!

更多有關新商業、有關大公司動作背後的商業趨勢與商業機會等,關鍵李政權頭條號主頁相關專欄,或者是加入李政權#未來商圈# 圈子,深聊。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歡迎轉發分享,但謝絕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