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昏侯的陪葬品如此豐碩貴重,墓主人劉賀也因此被網友戲稱爲“寶藏男孩劉沫沫”。至此,墓主人的身份水落石出,他就是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數一數這幾年的大熱IP,盜墓肯定得佔一席之地。

《盜墓筆記》和《鬼吹燈》這兩部盜墓經典,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影視公司搬上銀幕。

只不過,這些打着盜墓名號圈錢的電影紛紛撲街,爛不忍睹。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還有以《愛情公寓》爲名的盜墓爛片)


這次,對這些氾濫成災的盜墓爛片,央視爸爸實在是不能忍了——

《海昏侯》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僅有三集,豆瓣高達8.7,穩穩吊打以上盜墓爛片。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豆瓣上標記的是紀錄片,但鋪子一口氣看完後,反而覺得它更像一部懸疑片

2011年,江西省南昌市觀西村。

一個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偏僻的山村忽然多了幾個鬼鬼祟祟的黑影。

事有蹊蹺。

天色吐白,幾位村民便一起上山察看。

果然,一個新勘的大型盜洞出現在他們眼前。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見此不妙,村民立馬向政府部門上報情況。

很快,考古所的楊軍到場了。

一看到盜洞,楊軍心裏就犯愁:墓穴會不會已經被盜賊掏空了?

心急如焚的楊軍決定冒着生命危險先進墓穴探看被盜情況。

接着,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他剛剛下去盜洞的三分之一,一陣濃厚的香味撲鼻而來。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這座墓穴竟然有如此獨特的香味,肯定非比尋常。

一到洞底,楊軍發現槨木已經被鋸開,墓穴也很可能被盜賊掠劫一空了。於是,他立馬向國家主管部門上報。

國家文物局一查史料,得出一個震驚的結果:這座墓穴極有可能是西漢海昏侯的陵墓。

國家文物局專案組立馬趕赴南昌,展開搶救性發掘。

這一發掘,成果出乎意料地驚人。

陵墓中既有大批精美的車馬具,又有國內首次發現的、文物價值極高的鐵質編磬。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這樣看來,墓主人的身份非同小可啊。

不僅如此,陵墓裏還挖出一座有銅錢堆砌而成的錢山。

錢山裏大約有兩百萬枚五銖錢,重達11噸。放在古代,這批錢可以買近800噸大米,2400噸小米或者今天的50斤黃金!

嗯,按現在的金價換算,大概是1700多萬。

墓主人是個真·腰纏萬貫的壕啊!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考古專家光是清理主墓外迴廊就花了三年時間,出土的文物就有上萬件。

主墓外迴廊的成果都如此豐碩了,核心區域的主墓豈不更貴重。

令一衆專家憂心忡忡的是,盜墓賊會不會已經把主墓的珍寶洗劫一空了?

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專家們打開了存放主槨的主墓室。

幸運的是,由於地震產生偏移,主槨已經挪到了東北角,並不在主墓室中心,因此也逃過了盜墓者的黑手。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這真是民族之大幸啊。

在主墓室裏,考古專家發現了更貴重的珍寶——黃金和玉器。

仔細清點一下,這裏面有大馬蹄金、小馬蹄金、麟趾金、金餅和金板,皆是皇家專屬用金。金器總重達78斤,超過了全國漢墓所有已出土金器的總和。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能有這麼貴重的陪葬品,長於斯,葬於此的到底是誰?

在主槨裏,工作人員發現了一枚晶瑩剔透的小玉印,上面赫然刻着“大劉記印”的小篆銘文。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這麼一來,專家們終於可以確定該陵墓爲西漢海昏侯墓了。

但是,問題又來了,歷史上有四代海昏侯呢——

第一代,劉賀;第二代,劉代宗;第三代,劉保世;第四代,劉會邑。

墓主人究竟是哪一位海昏侯呢?

隨着發掘工作的深入,考古專家又發現了一枚小巧玲瓏的方寸之印,上面刻着兩個字——“劉賀”。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至此,墓主人的身份水落石出,他就是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西漢海昏侯劉賀墓自2011年開始發掘,歷時五年才發掘完畢。

該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佈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對復原西漢列侯葬制和園寢制度價值巨大。

海昏侯的陪葬品如此豐碩貴重,墓主人劉賀也因此被網友戲稱爲“寶藏男孩劉沫沫”。

至於爲什麼叫“劉沫沫”,鋪子一開始撓破頭也沒想明白。

直到看了這條微博......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鋪子已經在牆角笑暈了好嗎。

不過,鋪子還是有不少疑問:海昏侯劉賀是誰?一個侯爵怎會如此壕?

追溯起來,劉賀的祖父是令匈奴聞風喪膽的漢武帝劉徹,祖母則是備受漢武帝寵幸的「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李夫人。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劉賀的身世血脈原來如此顯赫非凡,擁有豐厚的財富自然就不足爲奇了。

但他又怎會淪落爲一介海昏侯?

說起來,劉賀的一生大起大落。

劉賀四五歲時,父親昌邑王劉髆去世了,他世襲父位,成爲西漢第二位昌邑王。

其後,膝下無子的漢昭帝(劉賀的叔叔)駕崩,權傾朝野的重臣霍光爲了把持朝綱,盤算着選一個易於操控的王位傀儡。

年齡不到二十歲、沒有政治經驗的昌邑王劉賀就成爲了他的首選。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來。劉賀被冊封爲皇太子,承襲皇帝的尊號。

但是,皇位還未坐熱,登基僅僅27天,劉賀就被大臣霍光和張安世謀劃廢黜,成爲第一位漢廢帝。

班固在正史《漢書》裏是如此記載的: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什麼意思呢。

劉賀即位二十七天,便頒發了1127道詔書徵繳財物,可謂壓榨百姓到極致。

平均下來,劉賀一天起碼得頒發41道詔書。

說實話,鋪子是不大相信的。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事實上,廢黜劉賀的詔書上,沒有列舉任何一項實質性的內容,大多數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既然如此,劉賀爲何會被廢黜?

史學家們認爲,其實是政治不成熟的劉賀,動了宮廷的禁衛軍,觸及了霍光的底線。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雖然劉賀最後被貶爲海昏侯,但繼位的漢宣帝念於親情,將他的家產完完整整地保留下來了。

這纔有了海昏侯墓裏價值連城、不勝枚舉的文物瑰寶。

近年來,由於盜墓題材的影視劇井噴,在某些網友心中,考古逐漸等同於官方盜墓。

在知乎上,有網友還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考古和盜墓有什麼區別?


碾壓所有盜墓劇,央視這大招厲害了



有人會認爲,先人既然已經入土爲安,何必再叨擾祖先亡靈。

但鋪子想說,墓園裏的文物是中華文化幾千年的積澱。

盜墓者往往爲了一己私慾而盜墓,他們將無價的文物瑰寶隨意販賣,這是對幾千年文化積澱的踐踏和侮辱。

考古則是一場與幾千年前的政治、文化的隔空對話。

在這場隔空對話中,考古工作者始終充滿着敬重感。

不說別的,一座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就持續了整整五年。

而海昏侯墓的發掘,又吸引了歷史學家對海昏侯劉賀的研究。

歷史網紅“寶藏男孩劉沫沫”的人生也得以更真實更完整地呈現大衆。

正是考古工作者們不辭勞苦的搶救性發掘,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積澱才能重見天日,被觀衆熟知。

是考古,讓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更完整,也更真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