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09年4月6日“國家新醫改方案”公佈之日算起,新醫改已走過了近十年。

全文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如果本文對您有任何啓發,歡迎點擊文末評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醫改十年,出現了不少典型案例,包括三明經驗、廈門模式在內的福建醫改便是其一。2018年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2018年度最後一次新聞發佈會上,三明市副市長張元明分享了三明醫改的典型經驗。

新醫改的推進除了政府、醫院、藥企等各方面努力外,也少不了金融的支持。作爲總部位於福建的全國性商業銀行,興業銀行主動融入全國醫改進程,在總分行層面分別成立醫改業務專項工作小組,爲醫改先行區福建省市兩級醫療保障管理部門提供專業化、綜合化的金融服務,在共同緩解“就醫難”問題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

探路“三保合一”

去年12月,各地醫保局紛紛掛牌成立,三十一個省級醫保局中逾二十個爲正廳級,醫保局成爲醫改中備受矚目的一個部門。

人們常用“九龍治水”來形容我國過去的醫保基金管理體制。以福建爲例,改革前,其人社部門承擔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城鄉生育保險的職責,衛計部門承擔新農合、藥品醫用耗材集中採購職能,民政部門承擔城鄉醫療救助管理等職責;而市級醫保管理體制則有四種不同模式,分別負責不同的險種和醫療救助項目。基金統籌層次不一致,醫保政策難以統一,政令難以暢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面對這個問題,福建省開啓了大刀闊斧的醫保改革。改革期間,福建省直及各地市醫保管理部門相繼成立,新設立的醫保管理部門整合了原來的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等三類醫療保險管理職能,即實現“三保合一”。而且,還承擔了藥品價格談判、藥品限價採購、配送與結算等職責。

而推進“三保合一”對軟硬件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三類醫療保險原屬於不同部門,數據、系統等都各自獨立運行,這就需要對原有醫保信息系統進行整合、優化,還需配套建立相應的統一醫保電子支付系統、藥械陽光聯合限價採購系統等。

興業銀行充分發揮自身金融科技優勢,積極參與福建省省級以及漳州、莆田等地的“三保合一”系統建設,協助當地醫保信息化建設有序推進。同時,通過實現銀行系統與醫保電子支付平臺、藥械採購平臺的互聯互通,將銀行支付結算服務內嵌至醫保各類支付場景,有效提升了醫保資金處理效率。

◆ ◆

提供醫保基金管理綜合服務

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實現“合一”之後,其收支、結算等都需要醫保局一個部門進行統籌整合。面對繁雜的資金整合、管理,銀行恰好能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服務體系和收支場景。

在服務福建醫改過程中,興業銀行積累了不少經驗。該行先後參與建設了三明市、漳州市醫保線上繳費系統,兩地醫保管理部門通過該系統實現了城鄉居民線上繳納醫保金的功能,不僅爲參保人和醫保部門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收取假幣的風險。

同時,興業銀行還圍繞醫保部門在醫保賠付、藥械採購、異地醫保週轉金等涉及資金支付環節,均配套提供專業化的現金管理服務,並打通以醫保爲核心的醫藥產業鏈,爲醫藥流通企業、醫藥生產企業、醫藥配送企業提供高效融資服務。

不僅福建,醫改工作走在前列的青島市也有類似做法。青島醫保因其特藥特材制度廣受好評,而這一制度一定程度上受益於與當地銀行的合作。青島市通過委託銀行對個人賬戶基金的靈活管理,獲取一定的利息用於支撐惠民的特藥特材制度,不但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特藥特材的籌資問題,還實現了醫保基金的結餘。

◆ ◆

構建“智慧醫療”生態圈

看病難、看病煩,是廣大患者就醫時面臨的突出問題,也是醫改着力解決的痛點所在。圍繞患者就醫的難點、痛點,興業銀行積極探索“互聯網+醫療+金融”服務新模式,2014年在國內率先推出“智慧醫療”金融解決方案,與佛山市中醫院攜手打造首家移動“智慧醫院”平臺,通過該平臺,患者可通過手機輕鬆實現預約掛號、取號候診、門診繳費、報告查詢、就診卡充值、住院費用支付等一系列就診服務,極大地縮短了患者就診等候時間,有效緩解了“看病難”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興業銀行“智慧醫院”基於微信和支付寶等互聯網支付渠道,協助醫院搭建便民的移動醫療服務平臺,爲患者提供貫穿診前、診中、診後的全流程、一站式智能診療服務,免除病人就診過程中的“難”和“煩”,同時也大大緩解了醫院的管理壓力。

除了傳統的掛號、繳費、查詢報告以外,興業銀行移動“智慧醫療”產品還圍繞整個就醫環節推出多項特色功能和個性化場景服務,如智能停車、院內點餐、產程直播、掃碼付、當面付、迷你繳費機支付、醫保結算等,着力打造智慧醫療生態圈。

截至2018年底,該行已簽約醫院499家,上線“智慧醫院”362家,覆蓋全國37個省市,其中三級以上醫院達40%,惠及就醫羣衆超1200萬人,其中福建省已簽約醫院69家,已上線醫院57家,覆蓋全省9個地級市。

隨着“健康中國”上升爲國家戰略,深化醫改進入新階段,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正在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管理爲中心轉變,從注重疾病診療向預防爲主、防治結合轉變。興業銀行表示,未來該行將順應醫療健康服務覆蓋生命全週期、健康全過程的轉變,繼續優化交易銀行業務,深化“互聯網+醫療+金融”的服務模式,延伸服務領域,提升服務品質,爲建設“健康中國”貢獻更大金融力量。

王紫曼|責編

本文首發於財新健康點 caixin-life;

投稿方式:[email protected]

我們堅持並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授權請聯絡健康點管理員Mand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