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光鬥

美國爲什麼要拿華爲開刀?因爲華爲把蘋果切開了……

當華爲愛上《山海經》:如何給品牌取一個好名字?


華爲事件愈演愈烈。面對美國的制裁,華爲表示早有準備,已經在研發自主操作系統了。這個自主操作系統的名稱叫“鴻蒙”,網友們不禁感慨:太燃了!於是,僅僅只是一個名稱,就被刷爆了朋友圈。這足以可見,好的名稱是自帶刷屏體質的。哪一個老闆不希望自己的產品未出先火?

“鴻蒙”是中國遠古歷史傳說中的一個時代,產生在混沌之前,代表着一切的起源,即盤古開天地。華爲起名鴻蒙,則就預示着其要開闢一條新道路的決心,同時名字又非常具有中國特色,配上華爲如今的處境,自然會引起喫瓜羣衆的熱烈討論。如果單一個“鴻蒙”還不足以吸引你,那你可以把華爲的產品名全部拉出來,你就會發現其中的另一個大亮點。

華爲的手機芯片,取名叫“麒麟”;

華爲的基帶芯片,取名叫“巴龍”;

華爲的服務器芯片,取名叫“鯤鵬”;

華爲的服務器平臺,取名叫“泰山”;

華爲的路由器芯片,取名叫“凌霄”;

華爲的人工智能芯片,取名叫“昇騰”;

華爲這是要把整本《山海經》都給註冊下來嗎?

當華爲愛上《山海經》:如何給品牌取一個好名字?


人們最擔心的是在美國的強力制裁下,華爲的國際化戰略受到遏制,變成一個純中國本土品牌。鴻蒙雖好,但如何跟老外解釋清楚,卻要大費周章。國際化的品牌必須要有一個國稱化的名稱。當年長虹的英文商標Changhong,老外根本讀不出來就是一個教訓。

而著名的白象牌(White elephant)電池在出口東南亞時更是折戟沉沙,因爲White elephant在東南亞和印度被視爲是昂貴又無用之物,另一個涵義是需高額成本維護而實際上無利可圖的資產或損失已成定局的資產。

當華爲愛上《山海經》:如何給品牌取一個好名字?


如果說華爲是一個“神話世界”,那阿里就是一個“動物園”。阿里的產品名稱大部分都和動物有關:天貓商城、閒魚、菜鳥網絡、神馬搜索、螞蟻金服、飛豬旅行、盒馬鮮生……於是馬雲也被大家戲稱爲馬園長。

在產品起名這方面,比亞迪也同樣擁有着某種執念,與阿里和華爲不同的是,它是抱着本上下五千年去註冊的。比亞迪的王朝系列車直接以朝代命名,且都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朝代,即秦、漢、唐、宋、元、明等。

顯然,不論是華爲的“神話世界”,還是阿里的“動物園”及比亞迪的“上下五千年”,都給喫瓜羣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嘉誠就曾說,一家企業最寶貴的資產不是你的土地、廠房、設備,甚至不是你的人才,而是你的商譽和品牌。

一個好的品牌名稱應該是朗朗上口,百年流傳。可口可樂的總裁說過這樣一句話,即便全世界的工廠在一夜之間化爲灰燼,但是隻要可口可樂這個牌子存在,第二天早上的新聞是全世界的銀行都爭着要向可口可樂貸款,因爲可口可樂就是一個金字招牌。

但即使是可口可樂,也曾出現過起名失誤,致使其在中國一度銷量慘淡,打不開市場。1927年,上海街頭突然賣起了一種喝起來味道怪怪的飲料,而且名字也怪怪的:蝌蚪啃蠟。這直接讓人聯想到,無數個小蝌蚪在蠟燭上爬來爬去的畫面,可以說相當滲人了。

當華爲愛上《山海經》:如何給品牌取一個好名字?


後來,Coca-Cola公司也覺得這個名字不太雅觀,懸賞350英鎊徵求譯名。最終,上海一位留學英國的教授蔣彝想出了可口可樂這個經典譯名,不但保持了英文音譯,而且比英文名更有寓意,可口可樂在中國的市場才一下子打開。自此,可口可樂深入人心。

在企業起名這方面,各大公司可謂是煞費苦心。最早時物流不發達、信息不透明,只有代表地域特色的產品才能深得當地人的喜愛。爲了討好消費者,各大品牌也都紛紛選擇以“地域”命名,比如:蒙牛、青島啤酒、寧夏紅等。當消費者喜歡“洋味”時:爲了增加自身的“洋氣”,獲得消費者的喜愛,提升銷量,不少企業以“洋名”命名,比如:TCL、腦白金、雅戈爾等。

爲了與目標客戶聯繫起了,使消費者看到產品名就能聯想到實際產品,也有企業直接以目標人羣來命名,比如;娃哈哈、太太口服液、商務通等。有強大個人IP的企業,則就更加簡單粗暴,直接用名人、明星或企業創始人的名字來命名,充分利用IP效應,達到傳播效果,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比如:李寧、戴爾電腦、王致和腐乳、老乾媽、福特汽車等。

當華爲愛上《山海經》:如何給品牌取一個好名字?


當然了,以上都是以前的傳統玩法,等到了互聯網時代時,企業起名就相對“歡樂”很多了,不是菜園子就是動物園。其中包含有植物派:土豆、西瓜視頻、蘑菇街、荔枝FM、豌豆莢、IT桔子、小米等。

凡是能喫的,幾乎都被互聯網公司註冊的差不多了,尤其以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居多。有數字派:360、58同城、51talk、一號店等。還有以阿里爲代表的動物派:搜狐、搜狗、三隻松鼠、途牛、天貓、螞蟻金服等。

在互聯網時代,最成功的起名法,還要數直接把企業名玩成動詞的,比如谷歌、百度、滴滴、淘寶、餓了麼等,已經成爲了生活的一部分。

孔夫子有句名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又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裏的文是文釆的意思。一個廣爲流傳的段子是這樣說的:真理與謊言一起在河裏洗澡。謊言先上岸並且穿走了真理的衣服。真理上岸時發現自己的衣服被穿走了,它不願意穿謊言丟下的衣服,便赤裸着走上了大街。從此,世界上赤祼的真理不受歡迎,穿華服的謊言卻四處流傳。

“人靠衣裳,馬靠鞍”,起一個好的名字,就相當於爲企業穿了一件華麗的外衣,能大大的節省傳播費用。

名字是品牌的臉面,名字取得好,不僅很容易讓人記住,而且還有助於品牌影響力的形成。目前很多企業在品牌保護上疏於對商標名字的保護,要麼品類註冊得不全,給以後的發展帶來了影響,要麼沒有及時註冊加以保護,給以後的發展帶來了麻煩。

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向特朗普學學,在2005年的時候,特朗普就開始在中國註冊商標,而且註冊的品類非常多,除了地產外,還涉及保險、金融、教育等行業。到目前爲止,特朗普在中國註冊的商標已經達80多個。

當華爲愛上《山海經》:如何給品牌取一個好名字?


看來,特朗普以後退休後在中國除了地產行業外,還會在金融、教育等行業賺中國人的錢。到時候該如何和特朗普開展一場競爭?先從取一個好名字開始吧。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李光鬥: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華盛智業•李光鬥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