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悬空的实名制却使虚拟运营商号段成为诈骗重灾区。当然,170和171号段不等于诈骗电话,也不能把虚拟运营商和这两个号段一棍子打死。

8月19日,山东临沂市18岁女孩徐玉玉接到了一通号码以“171”开头的诈骗电话。即将进入大学的她被骗走9900元学费。在报警回家的路上,她突然心脏骤停,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数据显示,在收集的近150万个恶意号码中,仅170号段号码就占到8.6%,1705号段的恶意短信更为猖獗,1000条短信中99.2%为恶意短信。

170和171号段为何背上电信诈骗的黑锅?

电信诈骗缘何“青睐”170和171号段?先来回顾一下这两个号段的历史。

2013年12月,工信部审批通过了虚拟运营商170专属号段,并在2014年逐步投入市场;

2015年8月,工信部开放171号段,并于今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下发的号码转售虚拟运营商使用。

170和171号段成为虚拟运营商的专属号段,被寄予厚望。

但是,悬空的实名制却使虚拟运营商号段成为诈骗重灾区。一方面,受困于盈利模式难,在开放业务初期及早期发卡阶段,虚拟运营商主要依靠渠道养卡。为了迅速累积用户量,部分虚拟运营商的渠道商未能严格执行对电话卡的实名开卡,导致其在实名制规范上不够严谨。另一方面,虚拟运营商线下门店特别少,主要是通过线上商店开展业务,实名制成本高。这一漏洞被电信诈骗分子大家利用。

当然,170和171号段不等于诈骗电话,也不能把虚拟运营商和这两个号段一棍子打死。深藏于幕后的是那条利益纷杂的电信诈骗地下黑色产业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