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羅那自治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了白堊紀晚世恐龍皮膚紋理的印痕化石。印痕留下的時間剛好是在恐龍滅絕前。

 

  當時研究人員正在巴塞羅那附近對Vallcebre村進行地質調查,探索白堊紀晚世岩石沉積物(年齡約6600萬歲)的起源。他們認爲化石是恐龍躺到泥巴上形成的,該地點在當時是一處泥濘的河岸。後來印痕被沙子所覆蓋,沙子變成了砂岩,將恐龍的皮膚紋理像浮雕一樣保留了下來。

 

  巴塞羅那自治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了白堊紀晚世恐龍皮膚紋理的印痕化石。印痕留下的時間剛好是在恐龍滅絕前。    當時研究人員正在巴塞羅那附近對Vallcebre村進行地質調查,探索白堊紀晚世岩石沉積物(年齡約6600萬歲)的起源。他們認爲化石是恐龍躺到泥巴上形成的,該地點在當時是一處泥濘的河岸。後來印痕被沙子所覆蓋,沙子變成了砂岩,將恐龍的皮膚紋理像浮雕一樣保留了下來。     恐龍滅絕    劇烈的隕石撞擊造成恐龍滅絕,白堊紀晚世由此結束。現在也很難找到那個時期比較完整的砂岩沉積物,因此這項發現非常重要。必要的證據有助於我們瞭解當時這些恐龍如何應對惡劣環境以及它們消失的原因。    研究員Victor Fondevilla說道,“這是歐洲現有的該時期唯一的恐龍皮膚印痕化石,也是全世界離大滅絕時期最近的化石樣本。恐龍皮膚印痕化石非常少見,之前只在美國和亞洲出現過。在伊比利亞半島、葡萄牙和阿斯圖里亞斯也發現了這種化石,但它們屬於年代更久遠的時期。”    化石紋理很像一些食肉性恐龍和鴨嘴龍的皮膚紋理,但印下這些紋理的恐龍似乎比當時一般的恐龍要大得多。Fondevilla稱,紋理的主人應該是一種大型食草性恐龍,可能是雷龍,他們曾在附近發現這種恐龍的腳印。    被發現的皮膚印痕化石有兩塊,一塊寬約20釐米,另一塊寬約5釐米,相隔1.5米,應該是同一只恐龍留下的。Fondevilla稱,這些印痕化石表明它的主人來自沉積岩時期,是最後的恐龍之一。骨頭化石的年代測定更爲複雜,因爲它們會移動。    這項發現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再現滅絕前的恐龍。Conca Dellà博物館館長àngel Galobart稱,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幾個考古地點已經證明了5種恐龍的存在:雷龍、甲龍、手腳壓模恐龍、鴨嘴龍和凹齒龍。庇里牛斯山考古地點的科學價值很高,能讓我們拋開隕石的影響,從地理學的角度研究恐龍大滅絕。    論文全文《最後的歐洲恐龍的皮膚印痕》(“Skin impressions of the last European dinosaurs”)發表在Geological Magazine上。

  恐龍滅絕

  劇烈的隕石撞擊造成恐龍滅絕,白堊紀晚世由此結束。現在也很難找到那個時期比較完整的砂岩沉積物,因此這項發現非常重要。必要的證據有助於我們瞭解當時這些恐龍如何應對惡劣環境以及它們消失的原因。

 

  研究員Victor Fondevilla說道,“這是歐洲現有的該時期唯一的恐龍皮膚印痕化石,也是全世界離大滅絕時期最近的化石樣本。恐龍皮膚印痕化石非常少見,之前只在美國和亞洲出現過。在伊比利亞半島、葡萄牙和阿斯圖里亞斯也發現了這種化石,但它們屬於年代更久遠的時期。”

 

  化石紋理很像一些食肉性恐龍和鴨嘴龍的皮膚紋理,但印下這些紋理的恐龍似乎比當時一般的恐龍要大得多。Fondevilla稱,紋理的主人應該是一種大型食草性恐龍,可能是雷龍,他們曾在附近發現這種恐龍的腳印。

 

  被發現的皮膚印痕化石有兩塊,一塊寬約20釐米,另一塊寬約5釐米,相隔1.5米,應該是同一只恐龍留下的。Fondevilla稱,這些印痕化石表明它的主人來自沉積岩時期,是最後的恐龍之一。骨頭化石的年代測定更爲複雜,因爲它們會移動。

 

  這項發現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再現滅絕前的恐龍。Conca Dellà博物館館長Àngel Galobart稱,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幾個考古地點已經證明了5種恐龍的存在:雷龍、甲龍、手腳壓模恐龍、鴨嘴龍和凹齒龍。庇里牛斯山考古地點的科學價值很高,能讓我們拋開隕石的影響,從地理學的角度研究恐龍大滅絕。

 

  論文全文《最後的歐洲恐龍的皮膚印痕》(“Skin impressions of the last European dinosaurs”)發表在Geological Magazine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