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皙的皮膚,大大的眼睛,扎着一個長長的馬尾,笑起來一口整齊的牙齒,鄧州市90後的楊哲熱情洋溢、活力四射。“我希望盡我所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在生命的低谷中走出生活的困境。”近年來,傾心於微公益事業的楊哲,帶領她的愛心團隊,所做的好事灑在穰鄧大地的角角落落。

“喜歡做公益事業,也許和我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吧。”說起這句話的時候,楊哲的眼眶有些溼潤。楊哲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在她9歲的時候家裏發生了重大的變故,母親在那一年因車禍導致半身不遂,更讓人難過的是父親因母親的病憂慮過度去世了,那一年小楊哲一下子就長大了。

微公益大愛心,鄧州這位90後姑娘這樣做

楊哲和孩子們在一起

她清楚地記得,那一年春節有很多叔叔阿姨給她家送去了米、面、油,還有棉被和新衣服,一家人都非常感動,也許做公益事業的種子在那時已經生根發芽。在以後的生活中,只要是遇到有需要幫助的人,楊哲總是盡己所能,全力相助。

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哲走進市區一家愛心粥鋪當起了志願者——幫助粥鋪做飯、蒸饃、打掃衛生。愛心粥鋪爲環衛工人、孤寡老人和流浪人提供免費早餐。“志願者們不僅在這裏免費爲大家義務勞動,他們還從家裏往粥鋪送米、面、油等,我也被大家的行爲深深地感動着。”楊哲很快融入了愛心粥鋪這個大家庭,自己也經常爲粥鋪捐款捐物。

由於楊哲畢業於南陽理工學院,文字功底不錯,她又肩負起愛心粥鋪的宣傳文案工作和每日的賬目收支工作。“楊哲這姑娘真不錯,不僅人長得好看,還任勞任怨,從不說累,是我們粥鋪的‘主力軍’。”在一起做志願者的王濤這樣評價楊哲。

2016年12月底,由於粥鋪負責人家裏有事,便把粥鋪的工作全權交給了楊哲。不管是下雨天,還是大雪天,每天早上4點20分,楊哲的鬧鈴都會準時響起,她快速梳洗完畢後,騎着電動車從龍堰鄉趕到花洲書院對面的粥鋪,和志願者們一起忙碌起來,以便於6點鐘環衛工人們能喫到熱騰騰的早餐。

“一個小姑娘每天那麼早起牀,又走那麼遠的路,你不害怕嗎?”記者問道。“走的時候,還是有些害怕,但一想到有那麼多人在等着喫早餐,也就顧不上怕了。”楊哲笑着說。在愛心粥鋪做志願者的一年多時間裏,楊哲還和大家一起湊錢,買上米、面、油等物品,去看望貧困戶,幫助他們打掃衛生,鼓勵他們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

2018年1月,楊哲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假如同村村民家裏發生重大事故或疾病,讓全鄉鎮人一人捐一元錢來幫助他們救急,那大家都會自願踊躍捐款。如果每個鄉鎮、行政村把身邊有愛心的人組建一個日行一善愛心紅包羣,大家每天往裏面捐一元錢。這一元錢不算什麼,而對於一個流浪人、環衛工人,卻可以買到兩個饅頭,甚至能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一元一元積少成多,它就可以去幫助本村最需要幫助的人和家庭。

說幹就幹,2018年初楊哲在網上發出創辦微公益的倡議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稱讚,經過深思熟慮後,她發起的鄧州市微公益志願團正式成立並開始捐贈。

附近的幾個鎮也先後建起微公益平臺,對各鄉鎮微公益平臺收到的善款,楊哲會統籌使用,主要對孤兒、棄嬰進行長期微助。雖然每個人捐贈的數額不多,但還是需要楊哲一一登記造冊,每天收到的捐款和賬目支出情況,楊哲也都會在微信羣裏一一公佈。

微公益大愛心,鄧州這位90後姑娘這樣做

“我們對孤兒的幫助是每個月給其100元的生活幫扶,也許大家覺得100元真的不多,但是在需要幫助的人那裏,是能解決他們很多生活難題。”楊哲說,以前沒真正走入公益事業時,真不知道有那麼人需要幫助。

陶營鎮腎衰竭病人文軍在患病後,微公益平臺及時送去善款504元;龍堰鄉胃癌患者李改雲在病牀前收到微公益平臺送去的520元善款……錢雖不多,卻讓受益者們感受到來自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李清是龍堰鄉沈莊村人,今年11歲,上小學六年級,也是楊哲的幫扶對象之一,她在日記中寫道:非常感謝好心人對我的無私幫助,雖然我不知道怎麼用語言表達,但是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楊哲說:“每每看到這些孩子們的生活狀況和他們那種渴望親情的眼神,我都覺得自己不能停下腳步,必須認真把這項公益事業做好,讓更多的孩子或者困難家庭得到幫助。”

在走訪中,記者瞭解到微公益慈善平臺的創建不僅讓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微公益活動中去,也爲大家提供一個表達愛心的平臺。“雖然捐款都是一元二元,但愛心沒有大小之分,我也在幫助別人中體會到給予的快樂。”志願者麗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自市微公益志願團成立以來,共接收志願者捐贈7252人(次),救助孤兒、棄嬰23人、意外事故和大病救助12人、發放救助金14692元。

(張洋 鄧州頭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