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大多數時期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帝王就沒有這個限制,"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所謂三千佳麗,也只是某個時期的後宮佳麗的概數,也不是每個皇帝都標配三千佳麗,秦代以前的宮女配置約在千人許,秦始皇則有“數鉅萬人。

面對如此龐大的後宮佳麗,皇帝如何召幸后妃?其實各個朝代都對侍寢做了明確規定,讓我們看看各時期的召幸制度。

周代:月亮說了算

周有周禮,最講禮法制度。《禮記》中就有後妃制度的記載:“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位世婦、八十一御妻。”就是說,周天子的後宮有6個娘娘、3個夫人、9個嬪妃、27個世婦、81個妻子,合計126個後宮娘娘嬪妃。

當然,這裏“妻子”並非今日所謂的妻子,從排位和數量上,便可知當時的妻子在後宮中的地位是最低的。

既然講究禮法,那麼臨幸不臨幸,就不能由着天子的好惡,而是由天命來決定的,就跟抽籤一樣,抽到誰就是誰,讓每一位後宮嬪妃能夠雨露均霑。具體辦法就是以於月亮的陰晴圓缺來決定。

具體操作是,上半月時,月亮由缺轉盈,下半月時月亮則由盈轉缺,所以前半個月侍寢的嬪妃就由低級別到高級輪流;下半個就從高級到低級了輪流,根據月亮盈缺對應侍寢妃子級別。

這樣的安排看似雨露均霑,其實不然。包括地位最高的六宮三夫人,也不能一對一侍寢,何況還有地位最低的27位世婦、81位妻子?

漢代:權臣說了算

漢代朝堂中,有個大人物叫霍光,他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最爲關鍵的在於:他是宣帝的皇后霍成君的父親,又是昭帝的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霍光身爲大司馬、大將軍,位極人臣,歷經武帝、昭帝、宣帝三朝,獨攬大權,一言九鼎,連皇帝的私生活也是他說了算。

霍氏雖非皇帝,卻是皇帝的皇帝,昭帝劉弗陵在霍光的輔佐下即位,昭帝12歲時詔立年僅6歲的上官氏爲皇后,這個上官皇后就是霍光的外孫女。

昭帝身邊,外有霍光的女婿陪駕出入,內有外孫女統御後宮,皇宮內外人員無不以霍光馬首是瞻。

爲了讓漢昭帝專情於上官氏,霍光通過御醫要皇帝守禮“節制”,並採取相應措施,嚴令皇宮內外女子須穿大襠褲,禁止着裙裝,以免春色外露,干擾皇帝視覺。

可惜的是,上官氏不爭氣,儘管享受專寵待遇,卻始終並未生下子嗣。

晉武帝:羊車說了算

司馬炎滅掉東吳後統一了全國。隨後與民休息,發展生產,到了太康年間,西晉全國出現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

此後,司馬炎怠惰漸生,懶於朝政,開始腐化。公元273年,司馬炎詔令朝野,凡中品及以上官家適齡女,悉數充入後宮。次年,又擴招至所有官員及普通士族家庭,加上之前收攏的魏元帝和吳末帝后宮的5000餘名宮女,司馬炎的後宮美人已經過萬。

面對如此龐大的後宮,司馬炎每天都在到底召幸誰而煩惱。後來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坐羊車選寢妃,羊車在誰們前停下,司馬炎就在誰房間飲酒作樂,並就寢於該處。

妃嬪們爲爭寵,就在羊車上下功夫,妃子們變着法地在自己房前將栽種竹子,撒上鹽汁、嫩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