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地時間6月10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由於發現工作人員受外國“數百萬美元”獎勵方案吸引、並被關聯項目招募,美國能源部已禁止其科學家和大多數承包商參與外國政府資助的人才招募計劃。從本週一開始,美國能源部要求所有僱員和幾乎所有承包商披露參與外國政府資助項目的情況,這些項目旨在招募科學家、研究人員和企業家。

原標題:外國“百萬美元挖人”,美能源部出臺禁令防“中國威脅”

在華裔教授實驗室突遭關閉、人才資助遭聯邦調查局抹黑後,美國能源部門也出臺禁令,對外國人才引進計劃“扎進籬笆”。

當地時間6月10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由於發現工作人員受外國“數百萬美元”獎勵方案吸引、並被關聯項目招募,美國能源部已禁止其科學家和大多數承包商參與外國政府資助的人才招募計劃。該禁令將適用於全美多地和實驗室的超過10萬名人員,主要爲合同工。

雖然“禁令”內容只是提到“外國”,但美國能源部高管在接受採訪時明確提到“中國威脅”,《華爾街日報》因此宣稱,上述禁令是“特朗普政府加強與中國科技競爭,並積極防止‘技術外泄’的努力之一”。

從本週一開始,美國能源部要求所有僱員和幾乎所有承包商披露參與外國政府資助項目的情況,這些項目旨在招募科學家、研究人員和企業家。如果參與的項目被視爲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項目,這些員工就必須退出該項目或是辭職。

“能源部發現,外國人才計劃向國家實驗室系統、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開價數十萬美元。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高達數百萬美元。而在某些情況下,能源部的實驗室人員一直被外國軍方關聯的人才計劃招募。”美國能源部副部長丹·布魯耶特(Dan Brouillette)在接受該美媒採訪時,如是說道。

這位官員稱,新政策是必要的,因爲能源部之前並不要求所有員工和合同工披露他們參與外國政府項目的情況。

與此同時,該命令還禁止被美國視爲對手的國家,包括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使用人才計劃僱傭或使用其他方式吸引美國科學家幫助其開發技術。

“人們‘幾乎必須故意失明’,才能忽視中國構成的威脅。”布魯耶特說道,“威脅在於,他們將接受美國納稅人支付的技術和研究費用。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技術和研究會在商業和國防兩方面都具備用途。”

而在美國能源局上述措施推出前,中國的人才引進計劃已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等機關盡力抹黑,稱這是對美國的科技剝削,並且產生了大量在美的經濟間諜。

此外,布魯耶特還說,白宮已和能源部成立了一個聯合委員會,旨在做出適用於各個政府部門的建議。同時,美國能源部的反間諜人員還將制定一份完整的招聘計劃清單。

作爲美國政府的主要機構,能源部主要負責美國聯邦政府能源政策制定,能源行業管理,能源相關技術研發、武器研製等,支持從物理科學的元素研究到軍方核武庫等廣範圍項目。上述人員通常從事被認爲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工作,包括能源生產、人工智能和核子物理。

此前,美國能源部規定並未清楚闡明在各個領域參與外國政府項目是非法或不適當的,尤其是對合同工而言,因此將能源部的政策制定成法規將爲今後實施禁令提供法律依據。

一段時間以來,中方部分赴美留學人員的簽證受到限制。

觀察者網此前報道,據國家留學基金委統計,2018年我國計劃公派赴美留學10313人,其中因簽證問題無法按原計劃赴美331人,佔計劃派出人數3.2%;今年前三個月,中方計劃公派赴美留學1353人,因簽證問題未能成行的比例已經高達13.5%。

本月,中國教育部、文旅部、外交部在24小時內先後發佈各類預警信息,提醒赴美中國公民和在美中資機構提高安全意識。

同一天,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就此事公開回應稱,這是形勢使然,如果沒有必要性,中方也不會這麼做。

“美方到底做了什麼事情,設置了什麼障礙,造成了什麼影響,他們心裏很清楚。”耿爽說道。

他強調,中方始終支持同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留學生交流以及教育和人文領域合作,但是這種合作不應該是單向的,應該是基於雙方的共同意願和相互尊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