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書法的先河,書法史上承前啓後的書法大師

唐代書法的先河,書法史上承前啓後的書法大師

初唐時期是繼魏晉南北朝以來又一個書法黃金時期,在書法史上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作爲“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無論是在書法作品還是書法理論在同時期的書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虞世南繼承了南朝書法的風格特點,同時又開創了唐代尚法的先河。

唐代書法的先河,書法史上承前啓後的書法大師

作爲初唐四家之一的虞世南在初唐時期的地位遠遠高於其他三位。與其同時期的歐陽詢,從年齡上看與虞世南相仿,只比其大一歲,然而縱觀歷代書法家對二人的評價可知,虞世南在初唐時期書壇地位遠遠高於歐陽詢。張懷瓘在《書斷》中評道“然歐之與虞,可謂智均力敵,亦猶韓盧之追東郭兔也。論其成體,則虞所不逮。歐若猛將深入,時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選,罕有失辭。虞則內涵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爲優。”

唐代書法的先河,書法史上承前啓後的書法大師

從兩人的書法風格來看,虞世南剛柔並濟,而歐陽詢鋒芒外露。“君子藏器,以虞爲優”一語幾乎成了虞世南地位的定論。朱長文在《續書斷》中說“(虞世南)故其爲書,氣秀色潤,意和筆調,然而合含剛特,謹守法度,柔而莫瀆,如其爲人;雖歐、虞同稱,德義乃出詢右也。”朱長文對虞的評價基於其個人性格、品德方面,認爲虞字如其人,形成了獨特的具有中和之美的書法風格。梁巘在《評書貼》中說“歐陽詢險勁遒刻,鋒骨凜凜,特闢門徑,獨步一時,然無永師之韻,永興之和,又其次也。”

唐代書法的先河,書法史上承前啓後的書法大師

到了清代,梁巘認爲歐沒有智永的韻、虞永興的和,相較這二人次之。從以上書家的評論中可以得知,虞世南在初唐時期地位極高,而這種地位的確立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離不開其自身書風的獨特性,二是迎合了初唐時期的書法審美風尚。

唐代書法的先河,書法史上承前啓後的書法大師

唐朝是我國書法史上一個輝煌的時期,初唐書法的繁榮離不開統治者的愛好和推崇。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淵設立修文館。唐太宗即位後改名爲弘文館。弘文館是當時國家藏書的地方,聚書二十餘萬卷,也是皇帝招攬賢文學之士的地方,置學士,掌校正圖籍,教授生徒。據《唐會要》記載“貞觀元年,敕見在京官,文武職事五品以上,有性愛學書及有書性者,聽於館內學書……敕虞世南,歐陽詢教示楷法。”

唐代書法的先河,書法史上承前啓後的書法大師

同時,弘文館還是書法研究學習的地方, 教授書法的老師都爲當時書法名家。雖然弘文館只是針對封建統治集團內部,但是其對初唐時期尚書法的社會風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弘文館的設立也爲虞世南書法才能的施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唐代書法的先河,書法史上承前啓後的書法大師

虞世南和唐太宗的關係不僅是君臣,更是益友。據《貞觀政要》記載唐高祖去世後,太宗由於過度操勞,身體欠佳,國事有所耽誤,但是隻要虞世南覲見太宗必會高興的親自接見。並且還發出“羣臣皆若世南,天下何憂不治?”這樣的感嘆。太宗不僅在國事上能夠採納虞世南提出的中肯意見,還能夠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與其傾訴,可見兩人的關係已不僅限於君臣。虞世南的去世,令太宗極度悲傷和惋惜,在給魏王的信中寫道“虞世南於我,猶一體也。拾遺補闕,無日暫忘,實當代名臣,人倫準的。吾有小善,必將順而成之;吾有小失,必犯顏而諫之。今其雲亡,石渠、東觀之中,無復人矣,痛惜豈可言耶!” 石渠、東觀指的是藏書、校書的地方,相當於唐朝的弘文館。

唐代書法的先河,書法史上承前啓後的書法大師

虞世南在初唐時期享有很高的聲譽,不僅僅只是書法家,還具有文學家、政治家、詩人等多重身份。另外,由於自身理論和客觀條件的有限,關於虞世南書法理論的分析還不夠透徹,沒有深入挖掘其思想內涵,只是流於表面的研究。對於其在同時代的書法家來說未進行深入的比較,在地位的突出上還有欠缺,對後世書家的影響也沒有歸納的特別詳盡,在今後的研究中還需進一步的完善。

唐代書法的先河,書法史上承前啓後的書法大師

ps:頭條號書揚文化開通兩年來,受到了許多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您喜歡書揚文化的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書揚文化、公共平臺書揚文化(微信號:shuyangwenhua),我們會努力做得更好,也歡迎提出您寶貴的意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