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堅持原創的day296 悠揚平淡,弱弱相吸的愛情故事。

對於本季新劇《春夜》,我覺得大部分觀衆在開播之前,都是不抱太多期待的。

導演是安畔錫,韓國知名導演編劇。非常有個人特色,不誇張地說,你完全能從電視劇的打光,背景,配樂,敘事節奏裏,認出他來。

上一部作品《經常請喫飯的漂亮姐姐》高開低走,偏偏在最後大結局的時候,作爲一部熱播劇,公開傳達了近年來總被抨擊的價值觀。

前期撒了那麼多糖,孫藝珍+丁海寅那麼有CP感,配樂那麼錦上添花,場景細膩動人,每一幀定格畫面都很美好。齁甜到最後的狗血爛尾,讓人接受無能。

強烈建議,只看前面10集就好。

這部《春夜》,男主還是丁海寅,女主是韓智敏。都是熟悉的面孔。

不吹不黑,我覺得男主這次的表現很好,帶給我的期待和驚喜比女主大,相比以往層次單一的活潑角色,這次複雜內心戲很出彩,沒有他自己的影子。

女主的表現不是不好,只是太熟悉,太程序化了。

李靜仁(韓智敏)是一位圖書管理員,懂得欣賞生活中的小確幸。劉智昊(丁海寅)則是一個彬彬有禮的藥師,在遇到愛情時絲毫不會猶豫。

一場突如其來的愛情打破了兩個人原本平靜的生活,他們不再堅持自己的執念,而是尋求內心真實的想法。

豆瓣

假期裏我一口氣補了已經出來的前4集。

還是一如既往的“安氏風格”,而且評價還是一如既往地兩級分化。

這種劇情緩慢的發展節奏,很多人會覺得拖沓着急。與我而言,這是適合夜深人靜,聽着好聽的背景音樂,慢慢品味的劇。自然無法與其他節奏快得無法分神的神劇相比較,但是講述普通人生活的慢劇也有慢劇的定位。

在這慢慢打磨的日常場景中,導演刻意呈現的“小而美”細節,也會讓我有種願意去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平淡日常的感受。

我從書裏看過一個觀點,婚姻中的搭配組合方式可以分爲三種:

強強聯手,強弱搭配,弱弱結合。

前幾天才和團友討論過一個觀點:婚姻,不就是一場大型資產重組。

要麼帶資入股,要麼就是有創造資產的能力入局。

很直接,很現實,很正確。

一直以來,包括韓劇在內的電視劇,經常展示更多是“強 + 弱”的愛情模式:一方特別突出,不管是財富,地位,性格,或者全部,另一方就是平淡普通如你我,這樣才更有反差,也才能給人編織一些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過過癮。

看膩了這種“灰姑娘”,“灰小夥”的戲碼,電視劇又開始開啓勢均力敵的愛情。看着情商智商雙雙在線的主演們,一邊談情說愛,一邊互相碾壓PK,看聰明的成年人互相撩撥,是一種享受,太過癮了。

而總是着眼於普通人的生活,和祕而不宣的內心世界的安導演,這次借《春夜》,講述了一個“弱 + 弱”相吸,情不能自已的故事。

男主,外表,爲人,工作,似乎無可挑剔。然而他卻是在婚戀市場上始終佔據劣勢,不敢去考慮感情,甚至要接受別人建議的,適當放低條件,將就——因爲他未婚生子,有個很可愛的兒子。

就像他好朋友和父母替他憤憤不平的那樣:有孩子,是一種罪嗎?

確實不是,但現實確實殘酷。

劇裏男主頂着一張這樣的臉,都尚且如此被動悽慘,現實生活裏,大多數情況下,不就是需要接受很多人審視,可惜,可憐的目光,不斷收到別人建議他湊合將就,找個不那麼相當的人選結婚的提議嗎?

女主,外在條件,沒什麼硬傷。

有穩定的工作,家境一般但沒有負擔,長相好看,性格不錯,於所有人來說,她就是個不能再合格的結婚對象。

所以她的未婚夫,也是這麼想的。

戀愛多年,結婚就應該水到渠成。沒有驚喜,沒有耐心,也沒有用心。

即使她的內心隱隱覺得哪裏不對,可是家人支持,男友家境優越,條件無可挑剔,多年感情,確實應該像大姐一樣,接受這種順遂的命運和生活。

但內心總有種不甘心和不情願。

如果這兩人沒有相遇邂逅的話,彼此的人生,大概就可以看到結局了。

偏偏兩人動了心,無可救藥的,掩飾不了的,相互吸引。進而開始相互瞭解,彼此理解。

這部劇不只是要講述一個出軌的故事,也沒有要洗白出軌的行爲。所以我相信,劇情走向會盡量避開容易遭受道德譴責的行爲。劇情緩慢的開展,也是用了大量篇幅,在描述兩個人的內心掙扎。

誰的感情世界能真的做到非黑即白,簡簡單單?

男主有過猶豫和糾結,在人前拒絕一次又一次的相親提議後,形單影隻,落寞無比。不是沒有期待,只是希望渺茫。在被女主吸引後,耿直地第一次就告訴對方,自己的情況。雖然莽撞,但是真心。

與其說他是自卑,倒不如說,終於等來了邂逅,遇到了期待的人。

女主並不是“漁場管理”的高手,也有最起碼的忠誠度,不會一邊享受未婚夫的優越條件和穩定生活,一邊陷入一見鍾情的意外。在對未婚夫的失望中,逐漸發現自己不想要的是什麼。

她準備協議離婚的姐姐,婚姻的結局,也未嘗不是她選擇未婚夫的未來。

所以,不論是條件的弱勢,還是內心的糾結軟弱,猶豫不定,弱 + 弱也不見得就不能在一起,沒有好的結局。

關鍵看,自己的內心真正需要什麼,而你有沒有勇氣打破世俗桎梏,勇敢忠於內心。

我很喜歡前期的劇情調調,沒有黑白曲直,沒有對價值觀明顯的傾向和批判,沒有主觀評價任何人的選擇是對是錯。

感情,本就是個適不適合,選擇與否的問題。

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不會因爲主角光環,就刻意美化所有行爲;也不會因爲是男二號,就一定要有不能原諒,非分手不可的緣由。

真實生活也是如此,我們始終要做取捨和選擇。猶豫糾結的原因,就是因爲選項裏,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

不是無懈可擊的完美幻想,也不是毫無可取之處的對象,而是優缺點共存的選項。我們爲了一些因素,做了選擇,就必須要放棄他不具備的條件。

所以,這部曖昧撩撥的劇,也不單純在講述愛情,同時也在講述生活的抉擇。

選擇做自己,忠於內心真實的聲音,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堅持自己心之所向,需要放棄很多,更要承擔很多負面評價和非議壓力。尤其是義無反顧,做出了所有人都覺得你錯了你瘋了的決定。

能對自己隨遇而安的生活知足常樂固然好,但始終沒辦法摒棄內心和天性的人,也需要一絲絲自由的空間。

人生從來都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種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也都值得尊重。

我真心希望這部劇,在用隱祕愛情打動人的時候,可以繼續保持中立客觀的態度,不要預設,不要爛尾,不要狗血。

保持千人千面的開放情節也未嘗不可,讓所有的觀衆都能從其中思考自己的答案和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