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奧巴馬不與他一起生活,他的品行問題自然不會對年幼的奧巴馬造成負面影響,同時,奧巴馬的母親也纔有機會去糟存精,塑造他在兒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從而成爲奧巴馬一生的榜樣。出生于山東農村,母親是一名隻字不識的小腳女人,這樣的母親農村很多,如果說她是影響莫言一生的人,可能最大的影響是給了他生命,他的閱讀與學習能力渲染了母親的影響力。

除了父母和老師,不要忽略對孩子影響深遠的“隱形人”

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有那麼一兩個人會對自己產生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好影響,還是壞影響。

這個人可能是母親,可能是父親,可能是老師,可能是伴侶,可能是兄長,可能是好友,也可能是生命中“偶然”出現的人,或者是一個看不見的“隱形人”。


1


作爲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當年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上,對着全世界說,影響他一生的是他的母親。

他說:“

母親教會了我什麼是大愛和親情,

什麼是寬容和理解,

什麼是憐憫和同情,

什麼是誠實和恥辱,

什麼是堅強和不屈,

什麼是人生和處世,

什麼是學習和生活,

什麼是夢想和志遠。”

出生于山東農村,母親是一名隻字不識的小腳女人,這樣的母親農村很多,如果說她是影響莫言一生的人,可能最大的影響是給了他生命,他的閱讀與學習能力渲染了母親的影響力。

因爲,莫言小學時期已經讀完了《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國內外名著。

這意味着,他看待事件和世界的眼光已與尚未開化的懵懂中的孩童大大不同。

可能很多人覺得莫言的母親了不起,我卻覺得莫言了不起。

如果他不是一生堅持自己的文學夢,且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相信他不會給予自己的母親如此高的評價。

除了父母和老師,不要忽略對孩子影響深遠的“隱形人”


2


貝拉克·奧巴馬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國總統,200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奧巴馬執政八年,美國從經濟衰退到經濟復甦。他是一位深受美國人民愛戴的總統。

奧巴馬的母親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個人認爲她最偉大之處在於奧巴馬兩歲時與奧巴馬的生父離婚,不僅從未在兒子面前說過父親一句壞話,反而把酗酒、風流成性的老奧巴馬塑造成了奧巴馬一生的榜樣。

奧巴馬回憶道:“母親不斷給我講他的故事,他如何在貧窮的大陸和貧窮的國家裏長大,生活多麼艱辛,但他沒有投機取巧,而是一貫地勤勞和誠實,無論付出何種代價。他的生活原則是另一種堅強,一種更高形式的力量。母親決定我要以他爲榜樣,我別無選擇,這是基因決定的。”

奧巴馬的父親固然很“渣”,但他智商超羣,就讀於世界名校哈佛大學。

因爲奧巴馬不與他一起生活,他的品行問題自然不會對年幼的奧巴馬造成負面影響,同時,奧巴馬的母親也纔有機會去糟存精,塑造他在兒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從而成爲奧巴馬一生的榜樣。


3


莫言和奧巴馬都是名人,對他們產生深遠影響的都是自己的至親。

作爲普通人的我們,無論而今過着怎樣的生活,一定也曾有人(現實的或虛擬的)對我們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比如,曾轟動一時的追星女孩楊麗娟,因爲癡迷歌星劉德華,人生從此改變。輟學、不工作、不交友,人生唯一目標是與偶像劉德華見面,爲此父母賣房,父親賣腎,最後跳海身亡。

或許在楊麗娟及其家人看來,劉德華是影響了她一生的人,是劉德華毀了他們一家的生活。

但是,在旁觀的我們看來,如果說楊麗娟年少癡狂,我們尚能理解,那麼,她的父母賣房賣腎供其追星,實在是超出了常人理解的範圍。

而且,作爲深受大衆喜愛的歌星,劉德華之所以紅極不衰,影響了大部分70後、80後,除了唱功了得,他的品行也是支撐他叱詫娛樂圈的基石。

我和周圍的小夥伴都是聽劉德華的歌長大的,他的歌曲伴隨我們走過了青少年時期的激情與青澀,與我們內心的情愫連接。

除了父母和老師,不要忽略對孩子影響深遠的“隱形人”


4

我的朋友小青,現在是一名三甲醫院的醫生,擁有碩士學位。

她出生在蘇北農村一個普通的家庭,她是她們那個村唯一讀到大學,取得研究生學歷的人。

她說對她影響最大的,是一個“虛擬”人物,是文學大師塑造的形象:自尊自愛、自立自強。

正是這個“虛擬”的形象向她打開了新世紀的大門,讓她看到,女性的生活,除了像奶奶、母親、村裏婦女那樣幹農活、做家務、帶孩子以外,還可以生活地更有尊嚴、更有底氣、更有價值。

少年時期的小青,也曾因生活的貧瘠和枯燥意志消沉,無心向學,覺得生活無趣、讀書無用、前途無亮,直到偶然 “遇見”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簡·愛》。

她說,這本書,她反反覆覆讀了好幾遍,每讀一遍都感覺像在心裏擦亮一根火柴,慢慢就點亮了心中向上向好的火把,從而,那個和她一樣出身普通、相貌平凡、身材弱小的簡·愛成爲引領她一生的精神導師。

也因爲這本書,青少年時期,她閱讀了大量中外名著,精神世界日漸脫離了小鄉村的狹隘與認知侷限。時至今日,“自尊自愛、自立自強”一直是她的座右銘。

如果父母本身能成爲孩子的榜樣,無須擔心孩子的人生走向。

如果父母不能成爲孩子的引領者,就需要格外注意孩子的精神導向。

孩子最喜歡的人、最崇拜的偶像、最喜歡的書籍……都可能對他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文:兒童心理課堂,楊小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