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姚明曾是中國籃壇在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球員,在退役後,一直從事籃球工作,特別是在2017年當選中國籃協主席後,姚明對中國籃球的改革和推動有目共睹,此次當選亞籃聯委員會主席,中國籃球在亞籃聯乃至國際籃聯將有更重的話語權。某種意義上,姚明已經成爲一個包含着諸多意味的符號——賽場傳奇、中外交流、體育改革、社會公益。

原標題:姚明新職務刷屏,亞洲第二!網友:中國驕傲

姚明當選爲亞籃聯主席的消息刷屏了!

近日,在印度班加羅爾舉行的亞籃聯代表大會上,中國籃協主席姚明當選爲亞籃聯主席、亞籃聯中央局委員。

來自卡塔爾的阿勒薩尼當選爲亞籃聯總裁,這是亞籃聯的最高職位。

姚明的職位緊隨其後,位居第二位。

中國籃協副祕書長、國管與外事部部長徐嵐當選爲亞籃聯中央局少數性別委員。

姚明曾是中國籃壇在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球員,在退役後,一直從事籃球工作,特別是在2017年當選中國籃協主席後,姚明對中國籃球的改革和推動有目共睹,此次當選亞籃聯委員會主席,中國籃球在亞籃聯乃至國際籃聯將有更重的話語權。

網友:恭喜姚明!實至名歸!

@Taeyeon_Rain:姚明的高度是我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千黛汐Rebecca:恭喜姚明 中國驕傲🇨🇳

@太極任易門:當之無愧

@idol肌肉比臉大:除了點贊不知道說什麼

  延伸閱讀

姚明:感謝這個偉大進步的時代

來源:人民日報 (薛 原)

姚明是這些年流行語境裏的第一代“80後”。這個“80後”見過了大場面、經過了大陣仗,如今又挑起了大擔子。他是這個時代醒目的人物,不僅因爲超拔的身高和球場上那些叱吒風雲的時刻。

某種意義上,姚明已經成爲一個包含着諸多意味的符號——賽場傳奇、中外交流、體育改革、社會公益……每個符號於他都不是空泛的概念,不斷的角色切換中,每次展開的故事都足夠生動。

儘管姚明已經離開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休斯敦火箭隊多年了,但他的影響力從未遠離。2017年初,火箭隊還爲他舉行了盛大的球衣退役儀式,在球隊歷史上,迄今只有六位球員擁有這個殊榮。當年,他爲這支球隊贏得了無數中國球迷,至今,中國球迷還對火箭隊抱有一份特別的情感和關注。

同樣,在美國人看來,姚明帶有中國文化背景的性格和他在球場上的高光時刻一樣充滿魅力,他在球場上的一舉一動,球場外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間都傳遞着中國形象和中國文化的內涵,成爲中美文化溝通的一個標誌性人物。

在NBA打球時,姚明兩次登上《時代週刊》亞洲封面,兩次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年度“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人”。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將他稱作“中國對美國最大的單筆出口”,顯然,這個大個子屬於“軟實力”的出口範圍。另一位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則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說:“我想借用中國籃球明星姚明的一句話,無論是球隊新隊員還是老隊員,都需要時間彼此適應。這次對話,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達到姚明的標準。”

姚明徵戰NBA的九個賽季,正是新世紀頭十年。中國加入WTO,加速了與世界在經濟層面的交流。但即便人們已生活在地球村中,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理解,依然比經貿交流更富挑戰性和多樣性。因此,當普通美國老百姓看着這個中國大個子在他們最熟悉的NBA賽場上搏殺,文化間的阻隔在一種彼此都能欣賞的方式中被消減。他們還看到了這個中國小夥子帶來的幽默、謙虛、剋制和寬容,這在“肌肉叢林”的NBA中猶如一股清流,獲得了特別的好感。

姚明有一種特別的親和力。初見他的人自然會驚歎他的身高,但很快會爲他的談吐和見識所折服。球商和情商同樣出類拔萃,姚明的這種能力,奠定了他“姚式風格”的基礎。

“如果有了成績,我願意退後一點;出了問題,當然我來面對。”體育改革風雲際會,2017年3月,姚明擔任新一屆中國籃協主席,籃球的接力棒交到了他的手上。“成人達己”是他的施政策略之一,“改革是增量改革,先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急着重新分蛋糕。”

從CBA到NBA再回歸中國籃球,從運動員到管理者,這些年,姚明的身份在變化中更爲多元,他的視野更廣,思考更深,他對體育改革有強烈的期待。2013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後,他的新身份也幫助他爲體育改革發出更有力的聲音。取消賽事審批等改革舉措,就與他的呼籲有着直接關聯。

姚明懂得尊重歷史,也更願意去探索如何創造未來。

比如,如何看待體育舉國體制,他說:“過去舉國體制對我們的一些項目拿到金牌幫助很大。但在發展方式上,有些項目並不是那麼適合。其實過去的方法、現在的方法,都是在探索。哪一種方法更適合未來的潮流,要看新形勢下如何處理社會和政府之間的關係,怎樣能調動各自最有效、最具優勢的一面。”

姚明喜歡用比喻去闡明自己的想法。

比如,怎麼理解政社分開這個聽着很“官氣”的概念,他說:“政府是整個社會最後一道保險。就像銀行的保險櫃,如果每一次都用最後一道保險來處理事情,時間一長社會就有可能失去活力。錢全部鎖在保險櫃裏肯定不是辦法,所以要流動起來。”

“再進一步說,政社分工,政府要做的是保留最核心的東西,就像是外匯儲備負責兜底,也像個人理財,一部分錢放在銀行裏不動,一部分拿出去‘冒冒險’,我理解這就是政府和社會的關係。具體到籃球改革上,有了一剛(政府)一柔(社會)這兩樣東西,我們的戰略迴旋就會更大,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去面對不同的問題。過去是一套人馬兩套牌子,時間長了就變成一個辦法,一個思路了。現在我們則要去協調一種協會自治、善治的模式,形成新的良性循環。”

人生在不斷充實與收穫中前行,姚明對“獲得感”也有很深的感觸。“改革是讓更多人有獲得感。有些人追求金錢,也有些人更高一些,馬斯洛不是說人生有五層需求,你也不能說誰更高尚,只是不一樣吧。而且,我們如果只追求高層次需求而忽略了低層次,高層次也是空中樓閣,長久不了。回到改革的現實技術問題上,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得踏踏實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改革是沒有盡頭的,現在我們在推動改革,可能再過十年二十年我們又需要被推動,這也有可能,因爲時代在變化。”

“用什麼衡量我的成功?我們大家努力幹,有一天中國籃球出現新的標誌性人物時,大家忘了我。我覺得就是最大的成功。”

姚明常說,感謝這個偉大進步的時代。其實,我們更應該說,感謝無數個姚明推動這個時代不斷走向偉大和進步。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張力友)綜合自央視新聞(央視記者楊威)、中國之聲(央廣記者朱宏源)、中新網、人民日報 (薛 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