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體量僅次於阿里、京東的國內第三大電商巨頭,拼多多近日因優惠券Bug事件再次成爲了衆人熱議的話題。

昨天凌晨,有網友爆料,拼多多平臺出現重大Bug,用戶可以直接領取100元無門檻優惠券,這一Bug被羊毛黨發現後迅速在網上傳播,直至當天上午10點,系統才被官方修復,相關優惠券被下架。

一時之間,網絡上各種傳言滿天飛,“拼多多一夜損失200億元”“用戶薅羊毛或被拼多多客服起訴”……這些消息後來都被證實爲謠言。目前,據紅麥輿情監測系統顯示,網絡上與此相關的消息還在不斷髮酵,傳播的媒體類型主要集中在新聞和微信上。

數據來自:紅麥輿情監測系統

針對此事件,拼多多官方回應,表示平臺一個過期優惠券漏洞遭黑產團隊利用,並以此盜取了拼多多數千萬的優惠券,官方已第一時間修復漏洞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然而,官方聲明並不能阻止該事件的傳播熱度,當日,與拼多多相關的話題多次登上微博和百度熱搜榜,不斷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成千上萬元的話費及Q幣充值記錄,網友們也對此事熱議紛紛,有人稱這是拼多多的營銷手段,還有網友調侃:怎麼有好事都是最晚知道。

在這場羊毛黨和疑似黑產勢力的狂歡中,有很多讓人好奇的地方,比如業務鏈條到底哪裏出了問題,受影響的商戶有多少,拼多多做了哪些處理等。目前,拼多多沒有明確說法,只是回應稱,警方調查期間,暫時不方便透露案件相關細節。

其實,作爲國內比較大的電商巨頭,已經上市的拼多多理應具備成熟的安全預案,在此次事件中,拼多多的優惠券面額爲100元且是無門檻優惠券,這種優惠券並不是常見類型,因此在領取數量、測試、風控等諸多流程中都應該有着嚴格的保護措施,及相應的預警和處理方案。而這次拼多多的似乎並沒有設置優惠券的領取上限,這也就直接導致了拼多多官方口徑中“數千萬元”損失的產生。

因此,該事件可能會給拼多多的技術安全口碑造成一定影響。

圖片來自:網絡

關於此事,還有一個問題比較引人關注,就是那些“薅羊毛”的普通用戶,拼多多該如何處理。與涉嫌違法犯罪的網絡黑產不同,“薅羊毛”行爲在互聯網用戶間比較常見,此前其他公司也有過相似漏洞,一般會在確認平臺工作失誤且損失不大的情況下選擇自己承擔損失。

2017年,騰訊視頻被爆出系統Bug,用戶只需0.2元即可獲得價值20元的視頻會員,且同一賬號可多次購買,該漏洞出現半小時後被發現,雖然時隔不長,但仍有39萬用戶參與,生成訂單287萬筆,損失大致超過5000萬元會員費,在最終調查結束後,因爲是騰訊工作失誤所致,用戶購買的異常訂單全部兌現,並沒有扣費。

從這次拼多多事件來看,相關專業人士認爲,如果用戶沒有使用優惠券,拼多多禁止其使用沒問題,但如果用戶已經將優惠券消費掉,拼多多、中國移動、騰訊等公司不應該在法院沒有判決前直接凍結相關交易。

因此,該事件在調查結果出來前還未終結,與此前騰訊視頻和東航等公司的Bug事件不一樣,本次拼多多對外表示有網絡黑產勢力牽扯其中,這就增加了事情的複雜性。

利用公司業務漏洞而進行違規操作,在網絡黑產行爲中所佔的比例並不小,對於電商和P2P行業來說,與網絡黑產作鬥爭是一項長期而複雜的工程,各家公司都應該非常重視,有一套相對完整的預警和應對流程,以防突發性危機,這次拼多多事件也給其他各大電商巨頭都敲響了警鐘,網絡技術安全很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