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面說到的“維拉事件”,其實一開始美國也沒想到是以色列,根據事發的地理位置,美國很容易聯想到是南非在進行核試驗。儘管後來英法入侵蘇伊士運河的行動遭到美蘇聯合施壓而作罷,但法國與以色列的核技術合作就這麼開始。

01 泄露祕密的羊

最近多家國外媒體爭相報道了一件新聞: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的一些綿羊身上發現放射性同位素增加。

在並沒有發展核力量的澳洲,爲什麼這些綿羊會受到核污染呢?

新聞記者們立刻聯想到了1979年曾經發生在這個地方,轟動一時的“維拉事件”

1979年9月22日,美國專門用於監控核試驗的衛星船帆座號(Vela)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交匯處(愛德華王子羣島與克羅澤羣島之間的區域)發生“雙閃”(一道快而明亮,一道長且稍微暗淡),而“雙閃”正是核爆炸的典型現象。

·事發區域,圖中白點處

美國核武情報小組隨即認定,在該區域發生了未公開的核爆炸,推測當量大概在兩千到三千噸左右。美國空軍也迅速派出了25架WC-135B偵察機趕到了事發海域進行情報蒐集,但此後卻並未公佈調查詳情。

事發後的幾個月內,在澳大利亞的一些羊身上發現了放射性元素碘-131,樣本被送去美國檢驗,同樣沒了下文。

一向特別關注其他國家核武器開發進度的美國,居然在這麼明顯的事情上三緘其口,於是大家都知道了,能讓美國這麼庇護的國家只有一個——以色列

然而,即使美國沒有發聲,那些關注以色列核計劃的人仍能從其中拼湊出事情的一些來龍去脈。

02 國際合作之下的核計劃

說起核武器,對於我們中國人的印象,一定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寧願全國人民少喫多少飯,也一定要搞出來的那種氣魄。

但是在國際上,還有一種模式叫技術轉讓

以色列人深知,憑藉他們僅有的人才和技術儲備,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所以尋求國際合作成爲了他們唯一的出路。

法國是第一個向輸出以色列核技術的,不過這可不能算什麼援助。

當時法國正因爲阿爾及利亞獨立的問題焦頭爛額,他們發現,埃及人的慫恿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法國希望從以色列這裏得到埃及的情報,而以色列則能得到法國的武器。

1956年,法國和英國又要求以色列爲其入侵蘇伊士運河計劃提供藉口和情報,而爲以色列提供核技術也成爲了可以討價還價的條件。

·英法聯合入侵蘇伊士運河

儘管後來英法入侵蘇伊士運河的行動遭到美蘇聯合施壓而作罷,但法國與以色列的核技術合作就這麼開始。因爲除了政治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沒法拒絕的,那就是——

當時,爲了避開國際覈查,以色列用私人賬戶向法國支付了大概八千萬到一億美元的費用,這對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以色列來說,可是一筆鉅款。在將反應堆組件運回國時,以色列又謊稱是海水淡化設施,從而躲避了法國海關的記錄。

在法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在迪莫納城外約十三公里外的內蓋夫沙漠裏建起了核研究中心,表面上這裏是一座核電廠,可凡是以色列人都知道,這裏守衛之森嚴,絕對超過任何人的想象。

·內蓋夫核子研究中心的衛星照片

這片區域不但地面處處有重兵把守,連空中也是禁飛區。誇張到什麼程度呢?在六日戰爭中,以色列空軍自己的一架飛機意外飛入了禁飛區,結果迅速的被防空導彈擊落!

有了核技術和人才,缺的就是核材料了。

最早的一段時間,以色列曾從法國、英國甚至南美獲得過核原料。後來他們發現了一個更好的合作對象——南非

03 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去

當時白人統治下的南非也是雄心勃勃的想發展核武器,而且南非還是非洲主要的鈾礦產地之一。以色列早在1960年代就開始祕密的從南非運送大批覈原料回國。

1976年,南非總理巴爾薩澤·約翰內斯·沃斯特與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簽訂了《科學技術協定》等一系列祕密文件,爲兩國的核技術合作奠定了基礎。南非有豐富的原材料,而以色列也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核技術。

另外,南非還有一點優勢是以色列所沒有的。

以色列地形狹長,面積又小。想要進行核試驗而不被發現是不可能的,更別提稍有不慎就會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造成永久的重大傷害。

·以色列相關核設施的示意圖

所以我們經常說以色列是核大國,有多少多少核武器,可卻從來沒有聽說以色列在哪裏進行過核試驗。而一個核武器大國又怎麼可能不進行核試驗呢?

現在知道了,原因就是他們不在自己的國土上進行核試驗。

上面說到的“維拉事件”,其實一開始美國也沒想到是以色列,根據事發的地理位置,美國很容易聯想到是南非在進行核試驗。但經過一番調查之後,他們很可能已經知道,這是以色列與南非的聯合計劃。

南非靠着幫助以色列進行核試驗,自身也在逐步的積累技術經驗。到1982年底,南非製造出了第一件核武器。此外,在以色列的幫助下,南非還發展了彈道導彈技術,該系統以以色列傑里科-1型爲基礎,射程可達1500公里。

·以色列“傑里科-3”型彈道導彈,射程已可達七千公里。

·以色列的德制“海豚”潛艇還可以發射搭載核彈頭的巡航導彈。所以,以色列非但擁有核武器技術,還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

當然,後來南非由於國內政局動盪,再加上非洲其他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壓力,暫緩了核武器的發展。等到政權交替,白人政府下臺之後,南非就正式放棄了它的核武器計劃(至放棄核計劃時,南非已經制造出六枚核彈)。

04 諱莫如深

儘管上述事件的發生讓全世界都已經知道以色列擁有核武器,可是以色列政府官員卻從來不在任何場合承認自己擁有核武器。

像內蓋夫中心這樣的核設施,以色列從不對外開放,也不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而且凡是參與過以色列核計劃,知曉以色列核技術內幕的人,一概都被嚴格控制和監視。

·所有關於內蓋夫中心的圖片都是遠距離拍攝的

1986年,一位曾在內蓋夫核設施工作的前技術員莫迪凱·瓦努努飛往英國,準備向英國媒體披露以色列核計劃的一些證據。不過還沒到英國,他就被以色列摩薩德的女特工騙到意大利,隨即便被綁架回國受審。

他被控叛國和間諜罪,在一個法院祕密審訊,被處以18年監禁。2004年出獄後,他的人身自由仍然受到嚴重限制,包括不給護照,限制他的行動自由,及限制與媒體接觸。他自出獄後因爲違反限制令,又多次被捕。

·Avner Cohen是研究以色列歷史和政策戰略的專家,他的這本《以色列和炸彈》詳細研究了以色列的核計劃,是這個領域最重要的參考書之一。

雖然以色列自己擁有核武器,卻仍在不斷倡導一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中東。所以,凡是想要發展核武器的伊斯蘭國家,沒有一個不被以色列盯上的。

這聽起來是有點諷刺,可是別忘了,當初最在乎“核不擴散”的,也是美國和蘇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