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這句話是不是很耳熟,當然也一直是現狀。但是最近關於CRS的消息傳來,似乎是要打破這一“魔咒”,和小編一起來看下吧。

高收入階層要消失一半財產?

最近關於CRS的傳聞滿天飛,真真假假,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據悉,從9月開始,中國首次與其他部分國家交換CRS(海外金融賬戶共同申報準則)信息,稅務機關將掌握個人境外收入,一旦被列爲高風險的納稅人,在面臨鉅額資金來源不明審查的同時,還得補繳大額的個人所得稅,還得補交利息。

首先,我們先從CRS來講起。什麼是CRS?即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共同報告標準,是AEOI(即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Automatic Exchange of Financial Account Information)的一個組成部分。目的是提高全球稅收合作透明度,打擊跨境避稅。

大家最關心的,加拿大,中國,新加坡,香港,澳門,瑞士,新西蘭,已作爲第二批參與的國家和地區,於2017年1月開始向金融機構收集海外涉稅居民信息,並於2018年9月開始進行第一次交換。

其次,CRS會對那些人造成影響?CRS的定義中,有一個關鍵詞:金融賬戶,即爲客戶開在海外銀行,保險公司,信託公司,基金、證券公司等大小金融機構的賬戶。普通人可以說幾乎不受CRS的影響,真正會受到CRS影響的,主要是涉及跨境洗錢,海外藏錢,跨境貿易,跨境避稅的土豪們。

CRS來了,對大家熱衷的去香港買保險有影響嗎?

爲了家人生活有保障,以及進行本外幣資產配置,“香港買保險”一躍成爲國人熱衷的境外投資之一。我們先看一組數據,2015年前三季度,內地訪客到香新買保單費總額211億港元。2009年,同口徑保單費總額僅30億港元,2014年達到244億。6年激增8倍,香港保險業也因爲內地資金洪流,迎來了黃金時代。

根據香港保監會數據,2016年內地人士到香港的新增投保保費金額,同比翻番,超過700億!2017年,內地訪客新單保費508億港元,雖然同比下降30.1%,佔香港個人壽險業務總新造保費依然高達32.6%。

有了解CRS的讀者應該知道,香港原先是“雙邊協議”稅務地區,也就是如果要香港交換信息就需要兩兩籤協議。而加入了互助公約,100多個協議地區理論上就可以“自動”互相配對了,所以這就纔有了9月份香港會與內地信息交換的傳聞。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着,去香港買保險要交稅了呢?從2018年9月1日起,內地香港次自動交換數據。CRS實施後,在港所購保單的保單號、保單金額、委託人以及受益人的姓名、出生日期等信息都將被披露。

當然,如果你買的是小額的重疾險就算了,如果是大額保單(100萬美金以上),有在特定保險機構開設有現金解約價值的保險業務,保單信息就會被交換至內地稅務機關。在香港,保險是免稅產品,但保單信息被披露給內地稅務機關,內地稅務機關會不會徵稅,什麼時候徵稅,按什麼稅率徵稅,這個現在還不好說。

這一次,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在今年9月同其他CRS參與國完成第一次信息交換,還包括新加坡、巴哈馬、巴林……共47個國家和地區。根據中國人大網公佈的修改後的個稅法,新增了的反避稅條款作爲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個人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本人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額,且無正當理由;居民個人控制的,或者居民個人和居民企業共同控制的設立在實際稅負明顯偏低的國家(地區)的企業,無合理經營需要,對應當歸屬於居民個人的利潤不作分配或者減少分配;個人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而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稅務機關依照前款規定作出納稅調整,需要補徵稅款的,應當補徵稅款,並依法加收利息。

而除了小編剛剛說的去香港買保險,國人喜歡的境外投資還有,到澳洲、新西蘭開設銀行賬戶投資,以及在開曼羣島、維爾京羣島這些避稅天堂設立信託、空殼公司等。要知道如果避稅被查實,不光要補徵稅款,補徵的稅款還要加徵利息,所以說,那些高收入階層的土豪們,要注意了哦,別一不小心,就讓財產沒了半邊!

聲明:文章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