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華大學方面表示,“水木學者”計劃面向海內外學術生涯成長初期的青年學者,針對性地量身定製成長環境,提供國際一流的學術平臺與資源,國際頂尖學者環繞的研究氛圍以及與一流高校教職相媲美的生活待遇,讓青年學者在其學術生涯起步的關鍵階段,可以心無旁騖地從事前沿基礎學術研究工作,在思想高度活躍期,高效產出學術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在薪酬福利方面,清華大學對“水木學者”計劃入選者實行協議薪酬,年薪25-30萬元。

原標題:56人入選清華大學“水木學者”計劃,年薪25至30萬元

備受關注的清華大學“水木學者”計劃首批有56名青年學者成功入選。

據清華新聞網6月11日消息:2019年1月,清華大學“水木學者”計劃正式啓動全球招募。這是清華大學培養卓越青年學者的又一重大舉措,計劃緊密圍繞青年學者的成才路徑與成長規律,致力於培養一批潛心學術、勇於創新、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的優秀青年學者。

2019年5月,經過個人申請、院(系、所)遴選推薦、專家評審等程序,56名海內外優秀人才成功入選第一批清華大學“水木學者”計劃。海外入選者20人,均來自世界知名大學,其中不乏哈佛大學、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密歇根大學等世界頂尖名校,其中包括外籍人員5人。國內入選者32人,均來自“雙一流”建設高校。還有4名本校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入選。

清華大學方面表示,“水木學者”計劃面向海內外學術生涯成長初期的青年學者,針對性地量身定製成長環境,提供國際一流的學術平臺與資源,國際頂尖學者環繞的研究氛圍以及與一流高校教職相媲美的生活待遇,讓青年學者在其學術生涯起步的關鍵階段,可以心無旁騖地從事前沿基礎學術研究工作,在思想高度活躍期,高效產出學術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入選“水木學者”計劃的青年學者將獲得包含薪酬、福利待遇、科研條件在內的全方位支持。

另外,“水木學者”計劃不但爲青年學者提供一個高起點的發展平臺,還有針對性地爲青年學者的學術發展需求制定全方位的培養與保障體系。歡迎更多海內外優秀人才加入清華大學“水木學者”的行列,期待你的學術生涯從清華開啓,在更好的清華遇見更好的自己!

據“清華大學”微信公衆號今年1月介紹,“水木學者”中“水木”兩字來源於東晉謝混的詩句:“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水木清華就是指清華大學中著名的“園中之園”,而“水木學者”則寓意清華大學中具有發展前景的“學者中的學者”。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清華大學官網目前已開設“水木學者”專題主頁,可以查看相關薪酬福利和申請方式。

在薪酬福利方面,清華大學對“水木學者”計劃入選者實行協議薪酬,年薪25-30萬元。至於福利保障,清華大學方面表示,“水木學者”入選者可優先租住週轉房或享受租房補貼4.2萬元/年;享受國家住房補貼1.2萬元/年、物業和採暖補貼4260元/年;補貼不計入協議薪酬。入選者可享受清華教師子女入園入學政策。入選者享受清華教師醫療政策,其中外籍人員還可按照學校相關規定參加家庭團體醫療保險等。入選者按照博士後制度有關規定辦理本人及家屬的戶籍遷移。

對於“水木學者”的特色化培養方案,清華大學方面介紹,入選者可參加教師職業培訓,接受職業發展規劃與指導;可參與教學工作,協助指導學生;符合條件的可申請教師資格證書。學校鼓勵入選者積極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在校工作兩年以上,可申請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資助,資助經費每人3萬元。

澎湃新聞記者此前盤點發現,隨着各地對高端人才爭奪的重視,除了由教育部牽頭評選的“長江學者”之外,國內不少地方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學者人才計劃,成爲延攬人才的重要方式。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各地推出的省級學者人才計劃至少已有24個,包括八桂學者(廣西)、巴渝學者和兩江學者(重慶)、楚天學者(湖北)、東方學者(上海)、芙蓉學者(湖南)、井岡學者(江西)、崑崙學者(青海)、龍江學者(黑龍江)、閩江學者(福建)、攀登學者(遼寧)、錢江學者(浙江)、黔靈學者(貴州)、三晉學者(山西)、三秦學者(陝西)、泰山學者(山東)、天山學者(新疆)、皖江學者(安徽)、燕趙學者(河北)、雲嶺學者(雲南)、長白山學者(吉林)、中原學者(河南)、珠江學者(廣東)、卓越學者(廣西)等。

此外,一些地市也推出了有各自地域特色的人才計劃。例如,廣西桂林的“灕江學者”、福建泉州的“桐江學者”和浙江杭州的“西湖學者”。

除此以外,國內不少高校也紛紛推出了校級學者人才計劃。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2017年9月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的部分大學就有自己的學者計劃。

例如,西北工業大學的“翱翔學者”、天津大學的“北洋學者”、華東師範大學的“晨暉學者”、蘭州大學的“翠英學者”、武漢大學的“珞珈傑出/青年學者”、山東大學的“齊魯青年學者”、浙江大學的“求是特聘學者”、中南大學的“昇華學者”、大連理工大學的“星海學者”、湖南大學的“嶽麓學者”、東南大學的“至善青年學者”等等。

對於衆多未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的高校來說,推出有自身學校特色的學者人才計劃,同樣是一種吸引人才的方式。

比如,中國傳媒大學就的“白楊學者”、湖北師範大學的“磁湖學者”、東北師範大學的“東師學者”、西安科技大學的“胡楊學者”、河南大學的“黃河學者”、合肥工業大學的“黃山學者”、陝西師範大學的“曲江學者”、浙江師範大學的“雙龍學者”、華東交通大學的“天佑學者”、西藏大學的“珠峯學者”、南京理工大學的“紫金學者”、南京農業大學的“鐘山學者”、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三江學者”、浙江外國語學院的“西溪學者”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