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了《廣州藍皮書:廣州創新型城市發展報告(2019)》。

本書是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主持編寫,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政府部門的專家共同參與撰寫的關於廣州創新型城市發展的最新報告。書中緊緊圍繞廣州創新發展這一主題,深入分析了2018年廣州創新型城市發展的主要特徵及存在問題,系統探討了2019年的發展環境、發展態勢及主要對策;並從綜合發展、科技、產業等多個角度,進行了深度剖析與研究。

掃描或可以購買本書哦~

01

2018年廣州市創新要素快速集聚,科技金融引領作用顯現

01

人才培養與集聚齊驅並進

2018年,廣州出臺《廣州市“嶺南英傑工程”實施意見》,計劃用5年時間培養20名位於國際科技前沿的“兩院院士”以及200名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人選後備人才。截至2018年10月底,發放“人才綠卡”超過4591張,吸引了一批各專業領域內的“高精尖缺”人才來穗工作與創業。截至2018年底,廣州地區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20.3萬人,高技能人才80萬人,在穗全職院士39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403人,在穗留學歸國人員7.3萬人,持B類以上工作許可的外籍人才1.3萬餘人。由此可見,廣州正加快培養國內領先以及國際前沿的人才隊伍,加緊集聚國內外“高精尖缺”人才,支撐創新型城市建設。

02

科技金融體系日益完善

2018年,廣州出臺《廣州市促進科技金融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促進廣州市科技金融與產業深度融合,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關鍵問題;出臺《廣州市鼓勵創業投資促進創新創業發展若干政策規定》,圍繞創投機構在穗開展創業投資活動給予資金獎勵或信貸支持;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生物科技)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工作方案》,推動廣州高新技術企業(生物科技)赴港上市。此外,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聯盟、大灣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與數字經濟協同創新研究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深度合作。截至2018年底,科技信貸風險資金池共撬動8家合作銀行爲全市1262家科技企業提供貸款,授信超過155.32億元,實際發放貸款100.36億元,全國規模第一。廣州在新三板及廣東股權交易中心累計掛牌企業總數達到488家及5678家。匯量科技、卓越教育等企業在港交所上市。總體來看,廣州不斷完善服務企業創新全過程的科技金融體系,同時,注重在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發展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02

2018年廣州市科技創新全面推進,專利產出加速增長

01

知識創新成果顯著

2018年,廣州發表SCI論文28471篇(見圖1),同比增長15.14%,高於新加坡(15607)、香港(16146)、以色列(19130)、悉尼(20688)。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的17名化學、材料科學、臨牀醫學等7個學科領域科學家入選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比上年增加11名。2018年廣州地區單位或個人牽頭完成的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共7項,佔全省的77.8%。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兩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四項。總的來看,廣州佔據全省基礎研究主導地位,化學、醫學、生物學等領域研究國內領先,在國際也具備一定的競爭力,爲廣州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礎。

02

專利申請與授權加速增長

2018年,廣州專利申請量173124件(見圖2),同比增長46.3%,比上年提高26.9個百分點;發明專利申請量50169件,同比增長35.8%,比上年提高19.8個百分點。從主體來看,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同比增長52.9%。專利授權量爲89826件,同比增長49.2%,比上年提高24.6個百分點;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0797件,同比增長15.5%。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量48354件,同比增長22.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3.4件。此外,廣州47項專利獲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其中6項專利項目獲中國專利銀獎。專利尤其是發明專利加快增長,顯示廣州科技創新發展勢頭良好,企業創新動力不斷增強,並將持續支撐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03

技術研發平臺網絡化發展

2018年,廣州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7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7家、市級重點實驗室9家,累計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7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26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56家、省級重點實驗室233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65家。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5家,總數達到50家,增量與總量均爲全省第一。此外,一批龍頭企業牽頭建設國家級、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例如廣東聚華建設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印刷OLED顯示技術集成與研發公共開放平臺”,廣州瑞松科技牽頭建設省機器人創新中心,金髮科技牽頭建設省輕量化高分子材料創新中心。廣州各類技術研發平臺相互促進,技術研發網絡日漸完善,將爲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04

科技孵化穩步推進

2018年,廣州新增孵化器74家,新增衆創空間42家,孵化面積達1050萬平方米。同期,從孵化器畢業企業765家,比上年增長72.69%;在孵企業達9445家,常駐創業團隊數量3351家。截至2018年底,廣州擁有國家級孵化器26家,國家級孵化器培育單位41家;共有衆創空間196家,其中國家級備案53家,省級衆創空間試點單位37家。總體來看,廣州穩步增加的科技孵化器及衆創空間,將助力培育出更多優質企業與創業團隊。

03

2018年廣州企業創新亮點紛呈,龍頭企業不斷湧現

2018年,廣州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104家,總數達到11794家,位居全國第三。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企業數達8377家,位居全國城市(含直轄市)第一,佔全國入庫企業數的6.07%,其中,高新技術企業4497家,佔入庫企業數的53.68%。8家企業入選德勤評選的“2018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入選企業數量僅次於北京),6家企業入選2018第三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榜,較上年增加3家,5家企業入選“2018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3家企業入選《快公司》發佈的“2018年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

01

一批企業技術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2018年,廣州奧翼電子推出了近零功耗、高性能、可量產的彩色電子紙顯示屏,將彩色電子紙顯示屏的性能提升到世界最高水平,主導制定了電子紙國際標準。雲從科技在跨鏡追蹤(ReID)技術上刷新三項世界紀錄,首次將準確率達到商用水平,同時,推出Pyramidal-FSMN語音識別模型,在全球最大的開源語音識別數據集Librispeech上刷新了世界紀錄。邁普醫學突破性地開發出中國首個進入全球高端市場的再生型植入類醫療器械產品——睿膜/ReDura,遠銷60多個國家,應用超過10萬例。極飛科技P30植保無人機斬獲被譽爲“國際工業設計奧斯卡”的Red Dot Award紅點設計大獎,成爲全球農業植保領域中首個榮獲“紅點獎”的產品。總體來看,廣州科技型企業積極開展技術創新,一批企業技術水平在國內乃至國際領先。

02

企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

2018年,快決測、甘來科技、萬表網等企業紛紛開展模式創新。快決測顛覆了傳統的市場調研行業,通過創新的AI和Programmatic技術將研究方法變爲用戶願意參與的互動式體驗,使企業能夠在數字場景中快速獲得準確可信的市場趨勢,做出正確的商業決策。甘來科技提供AI在新零售領域內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基於商品自由數據、周邊用戶數據及其他外源數據,多維度持續優化產品結構、配送線路,是微軟全球在智能零售領域簽訂的深度技術合作夥伴,是行業標準的制定單位。萬表網整合線上資源和線下實體店,激活手錶生態圈,致力於從藝術鑑賞、專業技師培訓的方向打造品牌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已發展成爲中國第一手錶垂直電商。

03

民營企業支撐創新發展

2018年1~9月,廣州新登記私營企業20.58萬戶,同比增長52.9%。截至2018年9月,廣州科技創新企業累計近18萬家,民營企業數量佔比超過九成。353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中,民營企業技術中心佔據七成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京信通信的移動通信天線產能位居全球第一,歐菲影像是中國規模最大的CMOS攝像頭模組廠商。高檔數控機牀領域,廣州數控連續18年在國內品牌數控系統中排名首位,昊志機電的電主軸產品在國內市場首屈一指。新材料領域,金髮科技是國內最大改性塑料企業。可見,廣州民營經濟創新活躍,龍頭企業不斷湧現,已經成爲支撐廣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04

2018年廣州創新型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勢強勁

01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長較快

2018年,廣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不含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3.66萬戶,同比增長36.38%,比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增速高10.9個百分點。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27.8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同比增長38.86%。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合同利用外資金額達到297.6億美元,同比增長3.16倍,比全市合同利用外資增速高117.71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分別增長5.23倍、2.41倍和2.29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556.1億元。其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同比增長58.5%,教育業同比增長49.5%。1~11月,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6.4%,比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平均水平高11.8個百分點。合同利用外資及新增市場主體快速增長,體現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發展潛力大。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增市場主體成倍增長,營業收入高速增長,發展勢頭尤爲強勁。

02

生物醫藥產業加速集聚全球資源

2018年,廣州醫藥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4.0億美元,同比增長120.4倍。規模以上醫藥製造業總產值達到314.59億元,同比增長8.6%。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全面鋪開,以中藥、化學藥爲主,生物藥、衛生材料快速增長的醫藥製造體系已經形成。全球最大的生物藥物生產企業龍沙集團(Lonza)、恆瑞醫藥研發中心、諾誠健華廣州發展中心、岸邁生物雙抗藥生產基地、香雪製藥與GE醫療細胞治療產業化項目紛紛落戶。可見,世界級生物醫藥企業、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加速集聚廣州。

03

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平臺不斷完善

截至2018年底,廣州在人工智能領域集聚了中山大學人機互聯實驗室、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市腦機交互關鍵技術及應用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基礎科研平臺,建立了廣州南沙國際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廣州智能軟件產業研究院、科大訊飛華南人工智能研究院、雲從人工智能視覺圖像創新中心四大人工智能產業研發平臺。2018年,智灣科技、芯峯科技、達信智能、優策科技、安博智慧教育等37家企業入駐廣州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其中,院士級別團隊9個,海外歸國的創業團隊7家,國際合作團隊6家。廣州人工智能產業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

04

新能源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截至2018年底,廣州擁有全國首個國家級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研究中心、國家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孵化基地、國家新能源材料及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鴻基創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投資8億元建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先進燃料電池膜電極產業化項目。雄川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引進加拿大工程院葉思宇院士氫能團隊,成爲華南地區第一個氫能領域院士研發團隊。總體來看,廣州在新能源領域搭建了高端研發平臺及產業化基地,掌握了一批前沿技術,發展潛力巨大。

05

新材料產業呈現集羣發展勢頭

2018年1~9月,廣州新材料與精細化工增加值173億元。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及黃埔、南沙、白雲、花都等地初步形成產業集聚度較高的新材料產業羣,其中,南沙鋼鐵基地、廣州開發區擁有高端金屬材料生產及深加工基地,廣州科學城、從化明珠工業園形成國內技術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先進改性塑料產業基地。吉必盛主導制定納米材料國際標準。金髮科技成立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華南研究院。廣州金南的軟性磁條佔據全球市場份額超過65%。可見,廣州新材料龍頭企業扎堆湧現,正在呈現集羣發展的強勁勢頭。

05

區域創新各具特色,廣州開發區支撐作用明顯

01

廣州開發區:科技創新能力全國領先

2018年,廣州開發區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綜合考評位居第二,科技創新排名第一。截至2018年底,廣州開發區科技創新企業總數突破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37家,上市高新技術企業達30家。作爲全國唯一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域,廣州開發區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分別佔全市總量的30.05%及34.93%,均居全市第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突破14億元,同比增長4.56倍,佔全市總量的56.5%。

02

南沙:粵港澳創新合作先行區

南沙積極推進粵港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推動擴大對港澳服務業開放,加強科技研發設計、教育、專業服務、跨境金融等領域合作。此外,南沙致力於打造港澳青年北上創新創業的首選地和全面融入內地的中轉站,建設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和“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等一批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目前,“創匯谷”園區已建成青年創業孵化基地、青年創業學院、青年創意工坊等功能區,打造了極具特色的“澳門青創空間”“青創人才公寓”“青創共享餐廳”,並提供企業孵化、法律服務、知識產權、行銷服務、人才服務等配套服務,還爲港澳青年專才統一配備“港澳青才卡”。2018年,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創匯谷”已進駐港澳青創團隊83個。

03

番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庫

廣州大學城作爲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的核心,集聚了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十三大高校(校區),在校大學生20餘萬人,博士生導師1300多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9人,長江學者34人,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77個。建設中的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近100人,包括兩院院士和來自歐美國家的院士12人,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千人計劃”專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IEEE Fellow等全球頂尖人才12人。番禺區還聯合52家單位共同成立了涵蓋高校、園區、企業、社會組織和衆多高層次人才的廣州市智匯穀人才聯盟,構建人才創新優質生態圈,成爲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港澳創新走廊名副其實的“智”庫。

04

海珠:互聯網產業發展引擎

2018年,廣州互聯網法院在琶洲成立,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成功加入中國商務區聯盟。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以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等爲主導產業,區內騰訊、唯品會、小米等13家企業已開展實質性業務。截至2018年9月,外地企業已在海珠區註冊89個項目及業務運營公司,總註冊資本161.3億元。2018年1~8月,集聚區企業實現總營收超100億元,同比增長80%。1~9月,琶洲地區新設立市場主體1300餘戶,琶洲地區現擁有市場主體11580戶,比上年同期增長33%,其中企業佔比超過84%。隨着衆多互聯網龍頭企業的進駐和項目的加快建設,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對創新資源的集聚效應、輻射效應等正在加速顯現。

05

天河: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

截至2018年底,天河高新技術企業達2586家,位居全市第一。4家企業入選德勤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11家企業入選德勤廣州高科技高成長20強,均佔全市一半以上。2018年1~9月,天河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91.74億元,增長9.9%,領跑全市。其中,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472.3億元,增長13.5%,佔GDP比重爲75.2%。金融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商貿業、商務服務業等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2121.56億元,佔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70.6%。規模以上電信業、軟件業佔全市的比重分別爲89%、55%,金融業增加值佔全市比重達47%。

06

2018年,廣州創新型城市建設雖然成效顯著,但是仍存在以下五方面的突出問題

藍皮書指出,2018年,廣州創新型城市建設雖然成效顯著,但是,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廣州仍有較大差距。總體來看,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比較匱乏

近年來,國內各大城市紛紛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北京擁有蛋白質科學研究(北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農業生物安全研究設施、子午工程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擁有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正在建設海底科學觀測網、上海光源線站工程、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合肥擁有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正在建未來網絡試驗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從國家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來看,2016~2018年該重點專項中央財政投資13.26億元,共立研究項目46個,沒有一個落戶廣州。可見,廣州缺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這不僅與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而且將長期制約廣州的原始創新。

(二)

掌握的核心技術仍然不足

從2014年至2018年美國專利和商標局(USPTO)公開的發明專利授權來看,廣州在計算(G06)、電通信技術(H04)、基本電氣元件(H01)、醫學(A61)四大全球重點佈局領域的專利數量均不足100件。在數字信息傳輸(H04L)、電話通信(H04M)、圖像通信(H04N)、無線通信網絡(H04W)等當前新興技術領域的專利數量均不足50件。總的來看,核心技術和設備主要依賴進口,重要製造業的關鍵技術及核心零部件的設計、研發和製造仍然依靠國外,衆多領域缺乏核心技術,難以支撐廣州產業創新發展。

(三)

高技術產業增長速度偏低

高技術產業是R&D投入強度相對較高的產業,對其他產業的滲透能力強,是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的重要陣地。2018年,廣州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率爲10.2%,低於北京(13.9%)和深圳(13.3%),也略低於全國(11.7%)。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及機電產品出口相對穩定的情況下,2018年廣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率爲-13.0%,出現明顯下降,機電產品出口也出現負增長,增長率爲-5.1%。總的來看,廣州當前高新技術產品受國外市場波動影響較大。

(四)

部分區域專利申請大幅下降

2018年,荔灣區專利申請量同比下降42.3%,發明專利申請量同比下降58.5%,專利授權量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8.5個百分點,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2.1個百分點。專利既是科技創新的結果,又是科技創新的保障,能夠爲區域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18年荔灣區專利及發明專利增長速度都大大低於全市平均水平,長此以往不僅將對其創新發展形成很大制約,同時也將拉低廣州創新發展的整體水平。

(五)

體制機制的制約依然嚴峻

廣州涉及創新的科技、教育、人事、經濟等主管部門之間存在彼此分割、相互脫節的現象,科技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的銜接還有待改進。政府支持創新的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准入機制等都還需進一步探索,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有關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實,這些體制機制制約束縛着廣州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開展創新活動。

07

2019年廣州將進一步加快全球創新資源聚集

藍皮書指出,2019年,廣州將進一步加快全球創新資源集聚。人才方面,將突出“高精尖缺”導向,着力引進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的一流科學家和創新團隊,重點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以及兩院院士。資本方面,將推進風投大廈、新三板大廈、基金小鎮、財富小鎮等功能區建設,吸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機構入駐。企業方面,將聚焦IAB/NEM產業和未來產業,以每個細分行業的國際前列企業爲目標,引進一批集聚國際高端要素、高技術含量的跨國公司,到廣州建設(華南)總部或者研發中心。

08

2019年廣州將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

藍皮書指出,2019年,廣州將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支持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加快廣州科技教育城、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建設。集聚全球頂尖科研機構和一流研究團隊,加強與全球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建聯合研究院,吸引海內外頂尖實驗室、研究所、高校、跨國公司來穗設立全球領先的科學實驗室和研發中心,大力支持諾獎科學家或團隊以多種形式在穗組建諾獎創新中心。此外,將加快推進中新廣州知識城國家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建立市場化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加快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知識產權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預計2019年廣州專利申請量將達到210000件(見圖3),增長率約爲21%;專利授權量達到100000件(見圖4),增長率約爲16%。

09

2019年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快速成長

2019年廣州將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深度聚焦IAB/NEM產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集中打造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互聯網六大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羣。實施未來產業行動計劃,佈局發展集成電路、石墨烯、區塊鏈、量子通信、太赫茲等未來產業,開展未來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此外,將探索開展在穗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試點,促進高校和科研機構科研成果結構優化和落地實施。加強知識產權創造與保護,推進高價值專利技術產業化。構建開放共建、資源共享的技術交易市場體系,搭建面向華南輻射全球的技術轉移綜合高端服務平臺。預計2019年廣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將超過7700億元(見圖5),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將保持高速增長,增加值將超過2300億元(見圖6)。

10

廣州產業優勢日益凸顯,產業生態不斷優化

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工程塑料、高檔數控機牀等領域逐步培育出比較優勢。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萬億元,佔全國交易額的1/8,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全國第一,在全國十大城市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和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百佳城市排名中均位列第2位。機器人產業已形成從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到下游系統集成的完整產業鏈,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預計已超過500億元,機器人生產量在全國排第2位。幹細胞領域擁有全國唯一創新研究羣體中科院廣州生物院,研究成果達到先進水平。小鵬汽車、廣汽蔚來、FF關聯公司睿馳公司、廣汽比亞迪等新勢力造車公司聚集廣州,其中小鵬汽車成爲新興互聯網汽車企業中第一個正式拿到汽車牌照的公司。廣州數控是廣東省20家重點裝備製造企業之一,國家863重點項目“中檔數控系統產業化支撐技術”承擔企業。

從數量來看,2017年廣州淨增高新技術企業3951家,在2016年實現突破的基礎上再上新臺階(2015年淨增263家,總數1919家;2016年淨增2820家,總數4739家),連續兩年淨增量僅次於北京,其中大多數爲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目前廣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8690家,居全國各大城市第4。從質量來看,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的科技創新企業不斷湧現,10家企業進入2017年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榜單,僅居於北京之後;13家企業進入2017年德勤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榜單,排名全國第1。形成了以金髮科技、廣州數控、微信、UC動景、廣電運通、海格通信、金域醫學、賽萊拉、達安基因、視源電子、酷狗音樂等爲代表的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骨幹企業。

11

廣州3D打印產業已形成良好基礎和先發優勢

廣州3D打印產業佈局早、基礎好、成長快,初具區域龍頭地位從區域格局看,廣州在3D打印產業佈局上起步早、基礎好、成長迅速,已初步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引領發展態勢。主要表現爲以下方面。

一是擁有最大規模且涵蓋全產業鏈的企業羣體。截至2017年底,廣州擁有3D打印企業130多家,居全省第一,約爲北京、陝西的2倍以上。同時,廣州還初步形成3D打印的全產業鏈,在3D打印的上、中、下游環節均成功引進、培育了一批代表性企業,初步形成3D打印產業集羣化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是最早規劃設立了集羣式發展的產業載體。在市、區政府指導下,廣州於2014年成立了廣州市唯一一家以3D打印產業爲主題的集3D打印設計、研發、軟件開發、整機制造和材料供應爲一體的新業態產業園——廣州市3D打印產業園。2015年,廣州3D打印產業園進駐企業尚不足20家,而僅兩年後已達50多家,幾乎翻了一倍多。目前,園區已集聚網產品能設計、捷和電子、雷佳科技、晶仕科技等知名3D打印企業,初步形成3D打印產業上中下游企業集聚的發展格局。

三是擁有全國最大的製造業應用市場。廣州所在珠三角地區是全國製造業最發達、產業集羣類別最齊全、全球供應鏈最龐大的兩大經濟圈之一,特別是IT、汽車、醫療健康、珠寶首飾等產業都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珠三角發達的製造業集羣和相對發達的醫療、教育等服務業,爲廣州3D打印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應用服務市場,這是西安、青島、武漢等3D打印技術較先進城市所難以比擬的。

四是擁有華南地區最強大的科研支撐。圍繞增材製造技術領域,廣州擁有華南理工大學、中科院廣州電子所、廣州南沙3D打印創新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機構,擁有廣東省增材製造應用技術中心(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市工業設計科技園)、國家生物打印工程實驗室(廣州邁普、華南理工大學)等產學研合作研發基地,並湧現出中國3D打印領域領軍人物之一的楊永強教授。此外,廣州還設立了一批3D打印教育培訓基地。總體上看,廣州3D打印技術有較好的研學基礎,技術引領者地位較突出。

五是率先發起成立產業創新聯盟和行業協會。2014年底,爲打造一個以市場需求爲牽引、行業應用示範爲核心、關鍵技術突破爲重點、技術成果產業化爲目的的3D打印產業生態環境,強化區域產業集羣優勢,由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華南理工大學等機構發起,並聯合深圳、東莞等相關專業單位39家一道在廣州成立了廣東省3D打印產業創新聯盟,以加快全省3D打印產業發展和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此外,廣州市自身還專門成立了增材製造技術行業協會。

六是產業初具區域龍頭地位,全國佔比較高。《中國增材製造產業發展報告(2018)》統計顯示,目前,廣東是全國3D打印產業發展的最大基地,其中廣州的3D打印產業規模約爲9億元,佔全省的近三成,產業實力高於北京、西安等傳統的3D打印技術強市,而僅次於上海,居全國城市第二位,區域比較優勢突出,戰略成長性強,初步奠定了全省龍頭引領的地位。

12

廣州22家生物醫藥企業擁有30項國際領跑技術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爲了解廣州生物醫藥企業前沿創新技術開發情況,尤其是處於國際和國內並跑、領跑水平的新技術開發情況,以便有針對地整合資源,支持企業創新,2018年初,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啓動了廣州生物醫藥企業技術創新情況調查,篩選108家創新企業發送問卷調查表,其中52家企業發回調查表,收集新技術81項。調查顯示,廣州生物醫藥企業高新技術創新活躍,本次調研的技術中有國際領跑技術30項,由22家企業擁有(見表1)。

13

廣州製造業新三板企業整體專利有待提高

發明專利體現着產品和研發創新能力,原始性創新最強,技術含量也最高,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三板企業擁有的高質量專利資產情況。截至2019年2月21日,廣州製造業新三板企業共擁有有效發明專利683件,平均每家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爲4.6件。109家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佔比73.6%;39家企業無有效發明專利,佔比26.4%(見表9)。總體上,廣州製造業87.9%的新三板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在10件以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普遍較低,高質量專利儲備不足。多數企業專利質量不高,難以爲企業長期發展提供支撐。

專利維持費用隨着維持年限的延長而增加,是否長時間維持專利取決於專利帶來的預期收益與專利維持成本之間的權衡結果,通常專利權人主要爲技術水平和經濟價值較高的專利長期支付維持費用。廣州製造業新三板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維持年限在5年及以下的共490件,佔比71.7%;維持年限在6~9年的有效發明專利共157件,佔比23.0%;維持年限在10年及以上的有效發明專利共36件,佔比5.3%,平均維持年限爲4.4年,低於《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2015年國內發明專利平均維持年限6.4年的預期目標,與2020年預期目標9.0年相差4.6年。總體上,廣州製造業新三板企業發明專利維持年限較短,專利質量有待提高。

14

廣州獨角獸企業成長相對緩慢,與國內先進城市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一)數量少

根據《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評選出的164家獨角獸名單,北、上、杭、深名列前四名,分別爲70家、36家、17家、14家,集聚了全國84%的獨角獸企業,而廣州僅有3家,排中國城市第7位。根據《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廣州獨角獸企業同樣只有3家,而根據全球知名風投調研機構CB Insights公佈的全球科技創業公司“獨角獸”榜單,廣州上榜數量僅爲2家,顯示出獨角獸企業在廣州的嚴重缺位。與2016年相比,2017年獨角獸企業的更新迭代現象更爲明顯,根據《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17年全國新晉獨角獸企業62家,其中,北京22家、上海13家、杭州7家、深圳5家,而廣州僅1家。

(二)估值低

與先進城市相比,廣州獨角獸企業不僅數量少,且平均估值也偏低。根據《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廣州上榜的3家獨角獸企業平均估值僅11.87億美元,在164家企業中分別排名第65位、104位、107位。從總估值來看,廣州爲35.6億美元,僅相當於北京的1.29%、上海的3.47%、杭州的2.51%和深圳的6.73%。從粵港澳大灣區範圍看,廣州獨角獸企業數佔灣區總量的13.04%,但其總估值卻僅佔5.39%,充分表明廣州獨角獸企業估值偏低。進一步從超級獨角獸情況看,2017年,全國共有10家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企業,而廣州尚沒有一家超級獨角獸企業出現。

(三)成長慢

根據《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17年全國共有34家企業獲得新一輪融資,估值總額提高1117億美元。其中,估值增長量排名前5位的分別是滴滴出行(222億美元)、寧德時代(170億美元)、菜鳥網絡(123.1億美元)、美團點評(120億美元)、今日頭條(108億美元),而這34家獨角獸企業無一家來自廣州。報告顯示,廣州2016年上榜的兩家獨角獸企業——要出發和360健康,估值分別爲10.60億美元和10億美元,在2017年的估值並沒有增長,仍保持原有水平。這表明,廣州獨角獸企業不僅數量少,估值成長也較爲緩慢。

(四)行業分佈較傳統

戰略新興產業是產生獨角獸企業的大本營,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生物醫療大健康等技術驅動型企業已成爲獨角獸羣體的重要構成。然而,從廣州獨角獸企業的行業分佈看,在新興產業和技術前沿領域企業較少,如在廣州所擁有的12家(準)獨角獸企業中,符合證監會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製造四大進入綠色通道行業的只有3家,其餘9家主要分佈於電子商務、互聯網、大健康、生活服務等相對傳統領域,而在估值普遍較高的互聯網金融、雲計算、新媒體等領域,廣州尚無一家企業入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