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心慌、頭暈……中青年房顫不容忽視!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不合理導致發病人羣年輕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吸菸、酗酒、肥胖、過度勞累等都是房顫的危險因素,臨牀上很多房顫發生於吸菸和酗酒後

■臨牀上60歲以下中青年房顫病人日益增多,與老年人相比,中青年房顫帶來的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

■房顫最明顯的症狀是胸悶、心慌、頭暈等不適感,常伴有低血壓、心絞痛、呼吸困難、小便增多等症狀,也可無明顯症狀,俗稱“沉默性房顫”

房顫是老人最常見的慢性病,既往研究發現,60歲以下人羣的房顫發生率低於0.3%,65歲以上發生率則高達5%,80歲以上發生率達20%以上。

不過,隨着人們生活節奏加快、過度勞累、精神壓力加大,養成高糖、高鹽等飲食習慣以及吸菸、酗酒等不良習慣,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甲亢、肥胖等慢性病都呈現出年輕化趨勢,這些也都不可避免地造成房顫發生率增高,發病人羣年輕化,60歲以下中青年房顫病人越來越多。

胸悶、心慌、頭暈……中青年房顫不容忽視!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不合理導致發病人羣年輕化

不良生活方式,導致房顫發病年輕化

房顫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年輕人發生房顫除了遺傳因素的原因,往往與一系列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房顫的病因非常複雜,具有一定的遺傳易感性。目前,國內外多項遺傳學研究已經發現了多個房顫的致病基因,筆者曾診療的數例青少年房顫病例裏,發病也大多與遺傳有關。

臨牀上還有不少房顫繼發於甲亢,因此首次發現房顫一般要排除甲亢,此時就需要完善甲狀腺功能的檢查。

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會造成心肌肥厚、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也可導致房顫的發生。臨牀上,約20%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會合並房顫,70%的房顫病人會合並高血壓、糖尿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吸菸、酗酒、肥胖、過度勞累等都成爲引發房顫發生的危險因素,臨牀上很多房顫就發生在吸菸和酗酒後。

肥胖導致心臟負擔增加,以及引發鼾症(睡眠呼吸暫停),也是房顫不可忽視的觸發因素。作息不規律、常喝濃茶、咖啡等也均可增加罹患房顫的概率。可以說,這一系列不良生活方式加重了年輕人的心臟負擔,“合作貢獻”了房顫的年輕化態勢。所以,建議中青年人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減輕工作壓力,調整飲食習慣,定期體檢。

心力衰竭、中風、臟器缺血壞死並不遙遠

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風相比,房顫導致的腦卒中有“三高”特點:致死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

與老年人相比,中青年房顫帶來的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房顫最明顯的是胸悶、心慌、頭暈等不適感,還常伴有低血壓、心絞痛、呼吸困難、小便增多等症狀,也可無明顯症狀,俗稱“沉默性房顫”。中青年人羣平時工作“壓力山大”、身心疲憊,若加上房顫來襲,勢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容易導致工作效率降低、精神抑鬱。

急性發作的房顫持續數天就可引發呼吸困難、乏力、不能平臥、尿少、下肢浮腫等症狀,提示房顫已造成急性心力衰竭。慢性房顫則容易出現心臟增大、乏力、活動能力下降等慢性心力衰竭的表現。

當然,房顫最嚴重的併發症是血栓栓塞。研究顯示,房顫持續超過48小時就可造成心房血流瘀滯、血栓形成,血栓脫落就會引發腦卒中和其他動脈堵塞,造成偏癱、臟器缺血壞死等嚴重後果。

房顫合併心功能不全、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病變等,均可導致血栓栓塞風險顯著升高。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風相比,房顫導致的腦卒中有“三高”特點:致死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因此,中青年房顫患者要注重房顫抗凝治療。

尤其對無症狀的沉默性房顫患者,抗凝治療非常重要。因爲,這些患者本身的房顫症狀不明顯,沒有及時就醫,更談不上規律服藥。殊不知,房顫已經潛伏,且會造成腦卒中等嚴重後果,一旦發病,則後悔莫及。

胸悶、心慌、頭暈……中青年房顫不容忽視!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不合理導致發病人羣年輕化

及時規範治療,迎接“無顫”人生

房顫危害甚大,中青年患者切莫掉以輕心,建議及時就醫。

通常,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血壓、血糖、心臟功能、年齡、腦卒中病史來確定病人是否需要抗凝藥物治療。目前臨牀上常用的傳統抗凝藥是華法林,但華法林受食物和藥物影響較大,需要定期去醫院化驗凝血指標。

近年來,新型口服抗凝藥的出現克服了華法林的缺陷,抗凝效果更好,出血更少,而且無需定期檢測凝血指標。此外,新近出現的左心耳封堵術,可作爲存在抗凝藥物禁忌患者的替代性治療。

有效去除房顫是緩解症狀、降低血栓栓塞風險的最根本手段。目前,藥物控制房顫發作乏善可陳,導管消融被認爲是去除房顫最有效的方法。導管消融屬於微創技術,創傷小,痛苦少,安全性佳。

20年的房顫導管消融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房顫患者越年輕,房顫病程越短,心臟結構越接近正常,合併症越少,消融的效果越好。

與老年人羣相比,中青年人羣病史往往較短,合併症少,心臟結構相對正常,所以中青年房顫患者是房顫消融技術的最適宜人羣。鑑於房顫是慢性疾病,一旦發生不會自愈,而是會不斷加重,最終惡化爲持續性房顫。因此,中青年房顫貴在早發現、早治療。與其花大把時間、金錢,喫藥控制病情發作,不如下定決心接受導管消融,有效去除房顫,降低併發症風險。

房顫危害甚大,中青年患者切莫掉以輕心,建議及時就醫,綜合採取包括導管消融、抗凝、藥物等治療方法,擺脫房顫困擾,迎接“無顫”新生活。

(作者均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醫生,王新華爲副主任醫師,專家門診時間,仁濟東院,每週二下午,週四上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