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肉牛量爲644萬噸,如果豬肉減產20%,2019年牛肉產量要達到1726萬噸,增長168%,這相當於要增加7381萬頭牛。最近也有報道顯示,爲了抑制肉類產品的價格上漲,有三種辦法,增加進口肉、加快人造肉的研究進度以及大力發展牛羊養殖業。

衆所周知,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生豬產能大量減少。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下半年我國豬肉缺口將會有650萬噸,而到了2020年這個缺口將進一步漲至880萬噸。沒有豬肉或豬肉價格太貴,消費者自然會找到一些其他的肉類產品作爲替代品,例如羊肉、牛肉、雞肉等,如果消費量激增,肉類產品的價格會大幅上漲嗎?下面我們假設消費的總量不變,我們做一些簡單的分析。

情況一,豬肉缺口全用牛肉代替

2018年肉牛量爲644萬噸,如果豬肉減產20%,2019年牛肉產量要達到1726萬噸,增長168%,這相當於要增加7381萬頭牛。按照雲南2017年肉牛出欄526.2萬頭計算,需要14個雲南省才能彌補這個缺口。若豬肉減產50%,則需要35個雲南省肉牛出欄量,18448萬頭肉牛。

情況二,豬肉缺口全用羊肉代替

2018年羊肉產量爲475萬噸,若如果豬肉減產20%,2019年羊肉產量要達到1558萬噸,增長228%,這相當於要增加7.05億隻羊。內蒙古爲養羊大區,按照內蒙古2016年羊出欄5971萬隻計算,需要12個雲南省才能彌補這個缺口。若豬肉減產50%,則需要30個內蒙古省羊出欄量,17.6億隻羊。

情況三,豬肉缺口全用禽肉代替

2018年禽肉產量爲1994萬噸,若如果豬肉減產20%,2019年禽肉產量要達到3071萬噸,增長54%,這相當於要增加70.95億隻羊。按照溫氏2018年羊肉雞出來7.48萬隻計算,需要10個溫氏才能彌補這個缺口。若豬肉減產50%,則需要24個溫氏肉雞出欄量,177億隻羊。(備註:文章中所提數據來源於農財寶典)

當然,上面的只是做了一些假設,但我國豬肉缺口確實存在,尋找替代的肉類產品也是必然的選擇。無論選擇哪種替代品,肉類產品的價格一定會上漲。最近也有報道顯示,爲了抑制肉類產品的價格上漲,有三種辦法,增加進口肉、加快人造肉的研究進度以及大力發展牛羊養殖業。

小編認爲,增加進口肉可能是解決燃眉之急的最快的辦法,但從哪進呢?美國?局勢艱難。越南?得非洲豬瘟了。最有希望的是阿薩克斯坦,有消息稱哈農業部副部長已經同我國海關總署進行了會談,最終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人造肉,以目前來看,成本或許還是很高,並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問題。大力發展牛羊產業?讓養了一輩子豬的人轉行去養羊或者牛嗎?貌似也不是短期能夠實現的。當務之急,還是要恢復養豬人復養的信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也許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您有什麼想法,請在下方留言,與小編一同探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