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懂茶,舉手投足,盡在水韻之外,隱於片葉之間。

今冬某一天,我坐在崑山馬鞍山路的禪茶緣茶館喝茶,館裏有書法,有古琴,有古董,怕是所有文人所青睞的氣息,毫無造作的在這裏鋪陳,坐下來,一時離不開。

這時來了一名茶客。茶客喜歡普洱,剛剛開始學習,老闆自然很客氣。都是喜歡普洱的人,似乎天生就是朋友。

我對普洱不懂,聽過一些好茶的名字,知道幾個普洱茶的品牌,我只陪坐着,我更感興趣的是,茶客喝普洱內心的感覺,我一直引導話題,鼓勵他多表達。直到老闆拿出老班章,我才隨着也喝了幾杯。

都說生茶老班章,熟茶金不換。對老班章,我自然是十分的景仰。

茶客告辭後,我突然覺得少了點什麼?

老闆對茶友總是這樣真誠而又熱情,我到過很多地方,去過很多茶館,卻是第一次喝老班章,第一次免費喝茶,並且提出喝老班章的茶客我並不認識,那位茶客,他也是慕名而來。

我問,就這樣嗎?

她說,就這樣啊!

如果下次來呢?

喝茶啊

如果下下次來呢

喝茶啊

……

她說:若是遇到不懂茶的人,就算賣了好價錢,心裏也疼。瞬間,我覺得自己懂茶了。

世界原本紛亂,然而,你喝你的茶,和別人沒有關係,只是和你自己有關。更或許,茶不僅僅是可以喝的古董,還是可以喝的書法,可以喝的古琴,雅韻古風,自在心間。

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懂茶,茶會不覺間在人身上留下印記,不懂茶只是因爲沒有以身試茶,恰恰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唯有最後一件事最重要,喝茶的過程,就是自我認知的過程。

就像文中的女主角所說:“有茶,心中就有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