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

一次輪迴

齋藤了英拍下那件天價藝術品之前,他的紙業帝國已是負債累累。

1990 年 5 月中旬的那天晚上,紐約佳士得拍賣會像是日本人的主場,齋藤用 8250 萬美元將梵·高作品《加歇醫生的肖像》收入囊中,這個數字,在世界最貴藝術品寶座上一待就是 14 年。

加歇醫生的肖像 梵·高

“我的原則是得到我想要的,不管花多少錢!”

捧着梵·高的作品,齋藤毫不掩飾自己的慾望和雄心,他似乎可以買下整個世界。

佳士得之後,齋藤以 7810 萬美元買下了雷諾阿的《紅磨坊街的舞會》

20 世紀末的日本,加藤並不孤獨,在那個物慾至上的社會中,沒有哪個富豪甘於隱藏自己內心的野獸——

1987 年,梵·高的《向日葵》以遠遠超出估價的 2250 萬英鎊成交;

1988 年,畢加索的《雜技演員與年輕小丑》,以 2090 萬英鎊被買下;

1989 年,畢加索的《皮耶瑞特的婚禮》以 5167 萬美元落錘...

成就這些拍賣記錄的,都是日本人。

雜技演員與年輕小丑 畢加索

日本人鍾愛印象派,似乎受浮世繪影響的這個歐洲藝術流派,與自己有着天然的血緣關係。

據統計,從 1987 年至 1990 年,拍賣會上高達 40% 的印象派作品都落入了日本買家之手,他們僅在佳士得和蘇富比就買進了價值約 138 億美元的藝術品。日本海關也曾估算,在短短的幾年間,大約有 87 萬多幅海外畫作流入日本,其中,知名作品有 1 萬多幅,畢加索的《朵拉·瑪爾肖像》、雷諾阿的《拿扇子的女人》,以及塞尚和莫奈等名家作品都包含其中。

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但與日益膨脹的日本泡沫經濟相比,這些所謂的天價和豪買似乎又太過稀鬆平常。

朵拉·瑪爾肖像 畢加索

1986 年起,日本國內投機熱潮高漲,商人、白領、郊區農民...統統加入到了股票和土地交易市場中。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謠言的影響,以轉賣爲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直線上升。

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地產公司後,參與了一次土地買賣,輕鬆得到 200 萬美元的分紅,父親得知女兒的“成果”後十分驚訝:“這太不正常了”,因爲這位曾給三菱設計過飛機發動機的頂級工程師,一輩子也沒有賺到過這個錢的一半。

在當時,日本的地價被炒到了難以置信的高度,僅東京 23 個區的地價總和一度達到了可以購買整個美國國土的水平,當時有個說法是“賣掉皇宮下邊的那塊地,可以買下整個加拿大”...

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爲擔保,向債務人大量貸款。此外,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慾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

環顧四周,蘇聯處於崩潰邊緣,歐洲失業率直線上升,美國經濟走入低谷,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經濟一片繁榮的島國出現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號,全體國民預感到“日本的時代”即將到來。

拿扇子的女人 雷諾阿

1989 年,富士銀行和世尊兩家公司開始推出藝術品擔保貸款業務,作品價值的 80% 可以融資。在此項業務的推動下,絕大多數流入日本的印象派作品堂而皇之的走入了金融系統。

當年 12 月底,日本平均股價升到歷史最高點,之後開始下跌,泡沫隨之破裂。

1993 年,曾經購入畢加索作品《皮耶瑞特的婚禮》的銀行家鶴卷智德陷入經營危機,瀕臨破產。這件 5167 萬美元購入的名作被抵押給信貸公司,信貸公司試圖以低於原價 25% 的價格轉讓,回收資金,卻無人接手。

最終,它與其他 500 件畫作一起,打包出售給了通用資本。

皮耶瑞特的婚禮 畢加索

作爲貸款擔保進入銀行的大量印象派作品,也開始被出售變現,但至 1997 年,依然有近 2000 幅作品滯留在了銀行倉庫中,不見天日。

曾有人預估,儲藏在這裏的藝術品高達 95 億美元,遺憾的是,在那個瘋狂買進藝術品的年代,其中的 70% 屬於贗品或低質量作品,這些作品的實際價值僅有購買價的 20% 或一文不值。

靜物 塞尚

而被銀行出售掉的那些作品重新迴歸歐洲,進入市場,開始流通,英國《每日電訊報》曾在一篇報道中譏諷道:“日本的藝術愛好者正在抓緊時間前往位於東京的川橋美術館,以便趕在印象派作品流出國門之前再看上最後一眼。”

泡沫破裂之前,有位收藏家曾滿懷詩意地說:“在日本的房子裏看雷諾阿和梵·高真好啊!”但有意思的是,許多作品從歐洲進入日本後直接走入銀行,它們還未露面卻又再次回到了歐洲。

這樣的輪迴,真是諷刺。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