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司马炎见蜀国降臣樊建都认为邓艾之死是冤枉的,并为其进言,颇受感触,加上之前也有一些大臣曾经上书,请求为邓艾平反,于是司马炎便笑着说:“吾方欲明之,卿言起我意。当时樊建担任给事中的官职,司马炎曾与樊建谈论诸葛亮的治国之策,樊建回答说:“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

诸葛亮在临终前,刘禅曾派尚书李福去见诸葛亮,并向其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任大事者”,诸葛亮挣扎着回答说:“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李福又问“公琰之后,谁可继之?”诸葛亮说:“费文伟可继之。”李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诸葛亮不再回答。确实,任凭诸葛亮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身后事。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董允先后接任尚书令(丞相)之职,后来又有几位人选接任尚书令,都是诸葛亮预料之外的人选,他们是吕乂、陈祗、樊建等人。其中樊建是蜀汉最后一位尚书令,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蜀国丞相竟然会和灭掉蜀国的邓艾扯上关系,并为其平反说了好话!

历任蜀国各级官职:

樊建,字长元,是义阳(治今河南桐柏东)人。蜀延熙二十四年(公元248年),樊建曾以校尉的身份出使东吴,当时正赶上孙权身染重病,不便接见樊建等蜀国使臣,便委派诸葛恪代其接见蜀国使臣。后来孙权问诸葛恪“樊建何如宗预也”?诸葛恪向孙权汇报说:“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这就是说在诸葛恪眼里,樊建的才识是不如宗预,但气度雅量比宗预强。

樊建回国后,曾以典军书记的身份跟随诸葛亮参加北伐行动。诸葛亮去世后,樊建担任令史,在姜维打算再次北伐曹魏的时候,樊建曾提出过反对意见,但姜维并未听从樊建的建议。

担任尚书令,不与黄皓为伍:

景耀元年(258年)9月23日,尚书令、镇军将军陈祗去世,第二年,刘禅任命樊建为尚书令,同时刘禅让樊建、董厥、诸葛瞻在外统领朝廷政事,而在内黄皓依然干预朝政,樊建因为素来不愿与黄皓往来,所以他任尚书令期间并未与黄皓有勾结。但是他和董厥、诸葛瞻却没有压制住黄皓干预朝政的行为,而且也没有匡正刘禅宠信奸佞的错误行为。

蜀国被破,樊建降魏:

景耀六年(263年),邓艾偷袭蜀国腹地,战胜诸葛瞻,逼近成都,刘禅率蜀汉文武百官向邓艾投降。成都之乱平定后,贾充按照司马昭的安排,带着刘禅和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郤正等人,一同到洛阳面君。樊建和刘禅等人到了洛阳后,正好司马昭回朝,他接待了蜀国投降的君臣。司马昭责问刘禅说:“公荒淫无道,废贤失政,理宜诛戮。”当时刘禅吓得不知所措,后来,文武安慰其说:“蜀主既失国纪,幸早归降,宜赦之。”于是,司马昭便封刘禅为安乐公,赐给其大宅院,每月供给用度,赐绢万匹,僮婢百人。其子刘瑶及樊建、张绍、谯周、郤正等,皆封侯爵。

第二天,司马昭在相府摆宴款待蜀国投降过来的君臣,期间,司马昭命人先以魏乐舞戏于前,樊建等蜀国官员都很感伤,唯独刘禅笑着观看歌舞,表现得很开心的样子。随后,司马昭又令人表演蜀国舞乐,樊建等蜀国旧臣见状都留下眼泪,刘禅却面露嬉笑表情。随后便上演了那精彩的“此间乐、不思蜀”的桥段。后来,樊建先被司马昭任命为相国参军,不久后又令其兼任散骑常侍,命其出使蜀地慰劳蜀民。

进言晋帝,平反邓艾: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逼迫魏帝曹奂禅位,司马炎正式建立晋朝,成为晋武帝。司马炎当上皇帝后,常与蜀国旧臣谈论治国之道。当时樊建担任给事中的官职,司马炎曾与樊建谈论诸葛亮的治国之策,樊建回答说:“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由此可见,樊建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司马炎听后表示很欣赏诸葛亮,并希望能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来辅助自己。樊建听了这话,赶忙跪地对司马炎说:“臣窃闻天下之论,皆谓邓艾见枉,陛下知而不理,此岂冯唐之所谓‘虽得颇、牧而不能用’者乎!”

司马炎见蜀国降臣樊建都认为邓艾之死是冤枉的,并为其进言,颇受感触,加上之前也有一些大臣曾经上书,请求为邓艾平反,于是司马炎便笑着说:“吾方欲明之,卿言起我意。”由此,司马炎下诏说:“邓艾创立功勋,束手受罪而不逃脱处罚,他的子孙也沦为奴隶,我常常同情他们,可任命他的亲孙子邓朗为郎中。”这才算是为受冤十年的邓艾平了反。

邓艾可能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为自己平冤昭雪竟然还有蜀国降臣樊建的功劳,不知他对自己这样的命运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