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去世了,而他在銀行裏的存款因爲沒有提前將密碼告訴其家人,甚至家人根本就不知道這筆錢的存在。那麼,銀行會如何處理呢?是據爲己有嗎?衆所周知,銀行的存取款都必須要經過嚴格規定,尤其是在取款的手續上程序設計非常緊密細緻。因爲存款的安全性是銀行第一位。

假如他的親人知道有這筆銀行存款的存在,並且擁有銀行存摺,也知道密碼,那麼能夠非常便利地去銀行拿出這筆錢。假如他的親人知道這筆存款存在,但是不知道密碼,那麼就需要跑一遍“流程了”,到公證處公證具有財產的繼承權,然後拿上存摺、死亡證明,再帶上公證書就能去銀行領取了。假如他的親人壓根不知道有這筆存款的存在,那麼很遺憾,這筆錢就會永遠躺在銀行體系之中,不斷被拿去貸款,爲銀行賺取收益。到一定年限會不會收歸國庫不知道,但是肯定是會讓銀行免費使用的。沒人去取就會一直在銀行賬戶上躺着。

那麼應該如何規避逝世後繼承人拿不到遺產這種情況出現呢?

立下遺囑及時公證。人固有一死,這時間節點誰也把控不準,很難預料死神什麼時候覬覦上了我們。最爲妥善的辦法就是退休之後,及時立下遺囑,並且將自己所擁有的財產悉數羅列,然後至公證處把相應手續處理完備,這樣也以免夜長夢多。去世之後即便家人不知道賬戶密碼,也能夠憑藉着公證書拿出相應的存款。

銀行卡、存摺、密碼集中存放。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提前做公證、立遺囑不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麼?60多歲立遺囑這是一種“折壽”的行爲。其實我們也完全不需要這麼做,有更爲簡單的方法可以遵循。

我們把自己的財產、存摺、銀行卡、密碼、身份證、房產證等等重要的東西都放置在一起,並且做一個財產清單,把相應的位置告訴我們的子女,有所準備之後生活也就能從容的多了。不過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風險,萬一遭到小偷偷竊,一輩子的資產可都要被“清空”了,不妨購買一個保險櫃,給我們的家庭財富上個“保險栓”。

定期存款到期之後我們有見過銀行主動聯繫我們詢問情況麼?沒有吧,對於銀行而言他們還求之不得呢,定期轉爲活期之後銀行進行放貸反而能賺取更大的利差,就單單從利益層面出發銀行也不具備聯繫客戶的積極性。

所以如果沒人知道銀行有存款的話,銀行是不會據爲己有的,但是肯定會一直被銀行免費使用,知道銀行倒閉或者收歸國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