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思瑜 周楠 杜卿卿

净水泛起千层浪。科创板规则连夜打包出台,给寒冷的一级市场注入一针兴奋剂。创投欣喜,投行奔忙,瞄准首批,星夜准备。

“我们的投行人员已经带项目去见交易所的人了,”来自新兴投行的张雪(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还不知道首批有多少企业要上,但大家都已经行动起来。

“今天有项目找到我们,问我们有没有项目,他们要进,做LP。我们现在募的项目,估计速度会加快。”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对记者表示,一级市场资金反应非常快,不久前还有些迟疑,因为不确定科创板能不能出来、到底能灵活到什么程度。

张驰告诉记者,科创板细则落地后,部分高净值个人和企业出资人联系张驰希望参与正在进行的基金项目做LP,主要为滚动发行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类型基金,“以前是我们追着别人去问,现在是他们找过来了,之前很犹豫。现在明确要投”。

冲刺首批入围

第一财经记者从上证所获悉,上证所计划在3月底前完成科创板相关的系统改造和市场端的技术改造工作,预计上半年具备开板的技术条件;注册发行上市审核系统正在开发和试用,预计在一季度内可以在线受理发行审核材料的申报。

从IPO门槛上来看,上市条件引入“市值”指标,与收入、现金流、净利润和研发投入等财务指标进行组合,设置了5套差异化的上市指标。

简单来说分别是:第一,“市值10亿+净利5000万”或“市值10亿+收入1亿”;第二,“市值15亿+收入2亿+研发占收入比15%”;第三,“市值20亿+收入3亿+现金流1亿”;第四,“市值30亿+收入3亿”;第五,“市值40亿+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徐刚告诉记者,能赶上上半年申报的,基本都需要完成股改或在股改当中,开始准备辅导以及准备材料了。他表示,申报所用的财报一般而言截至2018年9月30日或者2018年12月31日的报表就可以,不需要等2019年一季度的报表。

“相对来说,可能第一套标准里面的‘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是企业比较容易达到的一个要求。”徐刚称,但对每套标准上市的概率预计都是一视同仁的。

时间表已明确、上市标准已明确,剩下的就是冲刺谁会进入首批企业了。那么,到底有没有首批企业?

“所谓首批企业应该还是市场的误传,没有所谓首批,没有企业能够明确是首批登陆科创板。”一家券商负责科创项目的投行负责人徐刚(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不过另一位政府引导基金负责人对记者的说法是“看到过企业名单,以北京、上海为主,少数几家广东企业”。

但是第一财经记者从接近证监会人士处了解到,目前证监会和上证所的说法都是没有储备项目,也没有首批企业名单。

“我们专门成立了科创板专项组,一直在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推进和信息发布。”民生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董事总经理方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手头上已经有几十家的储备项目,科创板一旦放开,这些项目就可以进入申报阶段了。

他告诉记者,打算首批报送的企业来自高端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行业。

“至于具体谁先上,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准备程度的影响。”华菁证券投行业务负责人魏山巍称。有一些企业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商业模式比较成熟,此前可能已经开始上市准备,它的速度肯定要比其余企业快一些。

投行期待监管多放“门票”

对于创投及投行机构来说,科创板是它们在这个冬天最明亮的希望。记者采访发现,机构对于能推更多项目上市的诉求十分迫切而直接。

根据规则,科创板将实行全新的定价机制和交易机制,市场化定价和扩大涨跌幅的规则,预计将会给首批上市企业形成不同于主板及创业板股票的“炒作空间”。特别是科创板股票涨跌幅限制放宽至20%,新股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我认为首批登陆的企业数量不宜太少。如果数量不够多,或者行业不够多元化,很容易造成爆炒。至于具体数量上我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但是我还是建议应该加速供给。”魏山巍就表示,市场的核心还是供给与需求,既要保证有足够的供给,又要保证不对当前市场资金面造成太大冲击。只有这个平衡做好了,市场上赚快钱的人才会减少,投资者才会更多地回归价值投资。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首批企业一开始不会很多,预计会有个渐进的过程,主要集中于一些新兴战略性板块、高科技板块,比如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

除了担心数量不够多,投行的另一个担心是“区域歧视”。

“我们在科创板这块也想发展自己原有的优势。”民生证券对于首批项目的“挖掘”也尤为积极,方杰对记者表示,希望“英雄不问出处”,科创板最好不要存在“区域化歧视”,希望从最初就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减少人为行政干预。

虽然科创板规则落地才一天,资金已开始调整动向。

一位早期投资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级市场需要“抢在风口前”,更多创投机构开始布局两三年内上市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目前处于估值洼地,进入较为容易。“长期来看,随着定价方式的改变,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现象也有望改变。”他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