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進入2019年以後,截至5月9日,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的票房收入爲124.92億元,仍然排名第一。從具體發行公司競爭的角度來看,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的票房收入爲191.02億元,排名第一,競爭實力最爲強勁。

作爲連接電影製作上映的中流砥柱,發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8年,電影產業發行市場熱鬧紛繁,從《後來的我們》的退票門事件,到丁晟爲新片《英雄本色2018》發聲,再到李非爲《命運速遞》質疑發行方,一系列事件的頻繁發生可以看出發行方與出品方及影院方之間說不清理還亂的糾葛;同時,2018年資本寒冬、票補取消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也讓整個發行市場開始迎來洗牌,在此過程中不少公司也走上了解散裁員的道路,發行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境遇。此外,看向終端市場,在發行的助力下,2018年也有不少影片取得了破紀錄的市場戰績,晉升黑馬爆款,整個大盤票房收入突破600億大關。

不難看出,在過去的2018年,以上現象背後整個電影產業發行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

發行TOP5格局基本不變

總的來說,對2018年電影發行市場而言,既是震盪,同時又是上升的一年。根據一起看電影整理的2018中國電影發行公司TOP10權力榜來看,前五的發行公司格局基本不變,其中影聯憑藉《我不是藥神》和《無問西東》等代表作位列第一;博納則憑藉《紅海行動》和《無雙》緊隨其後。光線、貓眼、淘票票則分列第三到第五。

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發行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發行主體類型多元、格局變動劇烈

從總體市場競爭份額來看,通過對比2015-2018年國產影片發行市場份額數據,民營發行公司TOP10的市場份額變化起伏不定,2015年集中度爲85%,2016年大幅下降至64%,2017年又回升至79%。

2018年,在阿里影業、騰訊影業、貓眼娛樂等新型互聯網影視公司發行優勢逐漸凸顯的情況下,民營發行公司TOP10的市場份額又下降至73%。但總體來看,中國電影發行市場民營公司集中度相對較高,同時新型互聯網發行主體崛起,行業集中度下降。

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發行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華夏電影發行搖搖領先

從具體發行公司競爭的角度來看,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的票房收入爲191.02億元,排名第一,競爭實力最爲強勁;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發行分公司以163.6億元的票房收入緊隨其後;其餘公司發行電影的票房收入均低於100億元,競爭力相對較差。

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發行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而進入2019年以後,截至5月9日,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的票房收入爲124.92億元,仍然排名第一;霍爾果斯五洲電影發行有限公司、霍爾果斯博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新麗傳媒責任有限公司、上海阿里巴巴影業有限公司四家公司跌出前十;而霍爾果斯青春光線影業有限公司、上海博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耳東時代影業(天津)有限公司、樂創影業(天津)有限公司四家公司則躍進前十。

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發行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