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沈钧儒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民盟中央主席等职,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1941年为调解国共冲突,统一建国同志会改组为第三党性质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沈钧儒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

他是新中国首任最高院院长,这位民主人士离开我们56年了

他是中国科举史上“末代进士”之一;

他因触怒当局而遭入狱,是救国会“七君子”领头人;

他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是民盟创始人之一、民盟中央主席;

他还是我国审判事业奠基者,新中国首位大法官、首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开国大典上,银髯飘逸的他就站在毛主席的左后方;

他是新中国首任最高院院长,这位民主人士离开我们56年了

沈钧儒(右一)在开国大典上。

他就是沈钧儒,一位跨越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爱国知识分子。

今天(6月11日),是沈钧儒逝世56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传奇老人,重温他追求真理、要求进步、爱国革命的一生。

他是新中国首任最高院院长,这位民主人士离开我们56年了

沈钧儒

从“末代进士到与清政府决裂

沈钧儒1875年生于浙江嘉兴,是典型的官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清朝的知府。沈钧儒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29岁时考中进士,成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

彼时,清政府迫于内外局势的压力,被迫推行改良措施——派大臣出国考察宪政,送大量留学生出国,以缓和人民的不满、消弭日益增长的统治危机。1905年秋,沈钧儒毅然放弃了京官之职,远渡重洋留学日本,去找寻救国图强之策。

沈钧儒进入了东京日本私立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学习西方的政治学说和法律。经过两年的苦读,沈钧儒于1908年4月毕业回国,到法部任主事。回国后的沈钧儒大力推进国内立宪运动,他为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福祉多次上书清廷呼吁立宪,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一次次的失败,终于使沈钧儒认清了清政府假借立宪之名,行专政之实的本质。

他是新中国首任最高院院长,这位民主人士离开我们56年了

沈钧儒与夫人张象徵合影(1912 年)

随着全国“保路风潮”的兴起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沈钧儒和其他许多立宪派人士一样,转而支持革命一方。1912年5月,沈钧儒加入中国同盟会,他彻底放弃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与清政府决裂。

辛亥革命后,沈钧儒先后参加中国民国、统一共和党、国民党、民宪党,试图以“政党政治”维护民主共和,从“讨袁护国”到“南下护法”,从反对南北军阀混战到倡导苏浙皖三省自治,沈钧儒为自己的理想而苦苦奋斗,即使几遭杀身之祸,他也丝毫没有动摇。

用法律救亡图存

1927年,沈钧儒担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培养了非常多的现代法学人才。他认为:“吾国政府素重人治,与欧美之一切归纳于法治者迥异,政治所以不进步,此实一大原因。”同时,沈钧儒也是当时上海最有名的大律师之一,在全国都极有威望。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沉重的国难敲响了民族危机的警钟,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沈钧儒亦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然而,蒋介石却在这时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众多革命者和爱国者被以“危害民国罪”关进监牢或遭杀戮,沈钧儒彻底愤怒了。

他开始以律师身份,竭力为被迫害的革命者和爱国志士提供法律辩护,进行营救,为革命保存有生力量。从爱国学生到进步人士,从中共要人到国际友人,沈钧儒都以极大的勇气和热情积极营救,主持公理和正义。

沈钧儒发表宣言说:“堂上一笔朱,阶下千滴泪。” 沈钧儒以起草冤狱赔偿法草案送呈国民党中央采用,要求建立冤狱赔偿制,以保障人权。冤狱赔偿运动是当时整个爱国民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法制史上一页有意义的篇章。

他是新中国首任最高院院长,这位民主人士离开我们56年了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沈钧儒、史良、王造时、沙千里在抗日示威游行队伍中(前排左起)

1936年5月31日,宋庆龄、沈钧儒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沈钧儒当选执行委员,成为抗日救国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10月19日鲁迅逝世,沈钧儒作为公祭主持人,将自己书写的“民族魂”三个大字做成大旗,盖在鲁迅遗体上,这悲壮的举动感动了无数进步青年。

1936年11月22日深夜,救国会七位负责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宣布他们的“罪行”是:“托名救国,肆意造谣,勾结’赤匪’煽动阶级斗争,更主张推翻国民政府,改组国民政府,种种谬说均可复按。”消息传出,全国哗然,北平高校学生纷纷罢课,并举行示威游行,高呼“争取爱国自由、释放爱国领袖”。

宋庆龄也专程赶来营救,她说:“不把’七君子’放出来,我也要去住监狱!”西安事变后,共产党提出八项主张,第一条就是释放“七君子”,蒋介石这才妥协。

据了解,法庭审判时,因沈钧儒在法律界崇高的地位,连法官都是他的崇拜者,可想而知,这次审判成了让蒋介石非常郁闷的闹剧,七君子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他是新中国首任最高院院长,这位民主人士离开我们56年了

"七君子"出狱后的合影

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下,蒋介石最终于1937年7月31日发出了释放令。在七人出狱那天,数万人都在监狱门口迎接,鞭炮声不绝于耳。

为多党合作事业奋斗终生

1939年9月初,沈钧儒与邹韬奋、章乃器等在重庆发起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为调解国共冲突,统一建国同志会改组为第三党性质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沈钧儒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

1947年10月27日,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沈钧儒坚决反对妥协投降,在民盟总部被迫宣布自行解散后,于11月26日秘密离沪赴港,与章伯钧、周新民等于1948年1月领导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中间路线,恢复领导机构,重新确定民盟的路线和政策。发表紧急声明,坚决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终于促使民盟走上革命道路,全会决定沈钧儒与章伯钧以中常委名义领导全盟工作。

为迎接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毛泽东还亲自致函沈钧儒、李济深作说明。

沈钧儒收到信后,为奋斗一生的目标即将实现而备感兴奋,和李济深商量后,当即表示要积极响应。5月5日,沈钧儒等在香港的民主人士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五一”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同一天他们还向国内各报馆、各团体及全国同胞发出《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通电》。

此后,沈钧儒领导民盟掀起一场支持、拥护、宣传新政协运动。在他的提议下,6月14日,民盟发表响应“五一”号召致全国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各报馆及全国同胞声明,声明称,全中国人民要求一个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必须发动全国人民用一切力量来推翻南京反动独裁政权,以通过新政协而建立的真正代表人民的民主联合政权去代替它。

他是新中国首任最高院院长,这位民主人士离开我们56年了

1949年7月5日,毛泽东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合影。一排左起,谭平山、章伯钧、朱德、毛泽东、沈钧儒、李济深、陈嘉庚、沈雁冰。

1948年9月下旬,沈钧儒与章伯钧等为代表的民主人士在香港中共负责人潘汉年、连贯的精心安排下秘密离港,乘坐苏联货船辗转朝鲜奔赴东北解放区。此次北上意义深远,除了商讨筹备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外,还充分显示了以沈钧儒为首的民主党派与中共密切合作的决心,同时对于进一步瓦解蒋介石独裁政权的士气,鼓舞全国各界人民的胜利信心,推动各民主党派同心协力与中共合作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解放区,沈钧儒等民主党派人士积极参与中共中央《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的讨论,并达成共同协议。

他是新中国首任最高院院长,这位民主人士离开我们56年了

毛泽东与沈钧儒见面时亲切握手。

1949年10月1日,沈钧儒参加了开国大典,同日当选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此时的沈钧儒已是70岁的老人了,然而,他却感到自己像青年人一样充满活力,他要在有生之年,为祖国、为人民多做工作。

他是新中国首任最高院院长,这位民主人士离开我们56年了

1955 年1月2日,沈钧儒80岁寿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中南海紫光阁设宴祝贺,毛泽东亦亲自赴宴。这是沈钧儒在寓所与前来祝寿的家属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沈钧儒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民盟中央主席等职,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

1963年6月11日,沈钧儒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0岁。董必武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

“沈钧儒先生出生于封建家庭,受旧社会教育,从科举出身,但是在他的一生中,追求真理,要求进步,通过长期的革命实践,经受锻炼和考验,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直到老年,仍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主席著作,经常关心国内外形势,衷心拥护党的对内对外方针政策。沈钧儒先生所走过的道路,是知识分子的光明道路。沈钧儒先生是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

他是新中国首任最高院院长,这位民主人士离开我们56年了

作者 _ 张羽薇

本期编辑 _ 刘 越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