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國成立後,沈鈞儒歷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和民盟中央主席等職,被譽爲“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幟”、“愛國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1941年爲調解國共衝突,統一建國同志會改組爲第三黨性質的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沈鈞儒任中國人民救國會主席。

他是新中國首任最高院院長,這位民主人士離開我們56年了

他是中國科舉史上“末代進士”之一;

他因觸怒當局而遭入獄,是救國會“七君子”領頭人;

他被譽爲“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幟”,是民盟創始人之一、民盟中央主席;

他還是我國審判事業奠基者,新中國首位大法官、首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開國大典上,銀髯飄逸的他就站在毛主席的左後方;

他是新中國首任最高院院長,這位民主人士離開我們56年了

沈鈞儒(右一)在開國大典上。

他就是沈鈞儒,一位跨越晚清、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代的愛國知識分子。

今天(6月11日),是沈鈞儒逝世56週年紀念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傳奇老人,重溫他追求真理、要求進步、愛國革命的一生。

他是新中國首任最高院院長,這位民主人士離開我們56年了

沈鈞儒

從“末代進士到與清政府決裂

沈鈞儒1875年生於浙江嘉興,是典型的官宦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清朝的知府。沈鈞儒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29歲時考中進士,成爲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批進士之一。

彼時,清政府迫於內外局勢的壓力,被迫推行改良措施——派大臣出國考察憲政,送大量留學生出國,以緩和人民的不滿、消弭日益增長的統治危機。1905年秋,沈鈞儒毅然放棄了京官之職,遠渡重洋留學日本,去找尋救國圖強之策。

沈鈞儒進入了東京日本私立法政大學法政速成科,學習西方的政治學說和法律。經過兩年的苦讀,沈鈞儒於1908年4月畢業回國,到法部任主事。回國後的沈鈞儒大力推進國內立憲運動,他爲維護國家主權和人民福祉多次上書清廷呼籲立憲,但均以失敗而告終。一次次的失敗,終於使沈鈞儒認清了清政府假借立憲之名,行專政之實的本質。

他是新中國首任最高院院長,這位民主人士離開我們56年了

沈鈞儒與夫人張象徵合影(1912 年)

隨着全國“保路風潮”的興起和辛亥革命的爆發,沈鈞儒和其他許多立憲派人士一樣,轉而支持革命一方。1912年5月,沈鈞儒加入中國同盟會,他徹底放棄了君主立憲的政治主張,與清政府決裂。

辛亥革命後,沈鈞儒先後參加中國民國、統一共和黨、國民黨、民憲黨,試圖以“政黨政治”維護民主共和,從“討袁護國”到“南下護法”,從反對南北軍閥混戰到倡導蘇浙皖三省自治,沈鈞儒爲自己的理想而苦苦奮鬥,即使幾遭殺身之禍,他也絲毫沒有動搖。

用法律救亡圖存

1927年,沈鈞儒擔任上海法科大學教務長,培養了非常多的現代法學人才。他認爲:“吾國政府素重人治,與歐美之一切歸納於法治者迥異,政治所以不進步,此實一大原因。”同時,沈鈞儒也是當時上海最有名的大律師之一,在全國都極有威望。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沉重的國難敲響了民族危機的警鐘,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熱潮,沈鈞儒亦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然而,蔣介石卻在這時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衆多革命者和愛國者被以“危害民國罪”關進監牢或遭殺戮,沈鈞儒徹底憤怒了。

他開始以律師身份,竭力爲被迫害的革命者和愛國志士提供法律辯護,進行營救,爲革命保存有生力量。從愛國學生到進步人士,從中共要人到國際友人,沈鈞儒都以極大的勇氣和熱情積極營救,主持公理和正義。

沈鈞儒發表宣言說:“堂上一筆朱,階下千滴淚。” 沈鈞儒以起草冤獄賠償法草案送呈國民黨中央採用,要求建立冤獄賠償制,以保障人權。冤獄賠償運動是當時整個愛國民主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中國法制史上一頁有意義的篇章。

他是新中國首任最高院院長,這位民主人士離開我們56年了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領導人沈鈞儒、史良、王造時、沙千里在抗日示威遊行隊伍中(前排左起)

1936年5月31日,宋慶齡、沈鈞儒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沈鈞儒當選執行委員,成爲抗日救國運動的主要領袖之一。10月19日魯迅逝世,沈鈞儒作爲公祭主持人,將自己書寫的“民族魂”三個大字做成大旗,蓋在魯迅遺體上,這悲壯的舉動感動了無數進步青年。

1936年11月22日深夜,救國會七位負責人,沈鈞儒、李公樸、沙千里、史良、王造時、章乃器、鄒韜奮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國民黨上海市政府宣佈他們的“罪行”是:“託名救國,肆意造謠,勾結’赤匪’煽動階級鬥爭,更主張推翻國民政府,改組國民政府,種種謬說均可覆按。”消息傳出,全國譁然,北平高校學生紛紛罷課,並舉行示威遊行,高呼“爭取愛國自由、釋放愛國領袖”。

宋慶齡也專程趕來營救,她說:“不把’七君子’放出來,我也要去住監獄!”西安事變後,共產黨提出八項主張,第一條就是釋放“七君子”,蔣介石這才妥協。

據瞭解,法庭審判時,因沈鈞儒在法律界崇高的地位,連法官都是他的崇拜者,可想而知,這次審判成了讓蔣介石非常鬱悶的鬧劇,七君子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他是新中國首任最高院院長,這位民主人士離開我們56年了

"七君子"出獄後的合影

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下,蔣介石最終於1937年7月31日發出了釋放令。在七人出獄那天,數萬人都在監獄門口迎接,鞭炮聲不絕於耳。

爲多黨合作事業奮鬥終生

1939年9月初,沈鈞儒與鄒韜奮、章乃器等在重慶發起成立統一建國同志會。1941年爲調解國共衝突,統一建國同志會改組爲第三黨性質的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沈鈞儒任中國人民救國會主席。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組爲中國民主同盟。

1947年10月27日,國民黨政府宣佈民盟爲“非法組織”,沈鈞儒堅決反對妥協投降,在民盟總部被迫宣佈自行解散後,於11月26日祕密離滬赴港,與章伯鈞、周新民等於1948年1月領導召開民盟一屆三中全會,批判了中間路線,恢復領導機構,重新確定民盟的路線和政策。發表緊急聲明,堅決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終於促使民盟走上革命道路,全會決定沈鈞儒與章伯鈞以中常委名義領導全盟工作。

爲迎接全國革命勝利的到來,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發佈《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號召全國勞動人民團結起來,爲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而共同奮鬥,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毛澤東還親自致函沈鈞儒、李濟深作說明。

沈鈞儒收到信後,爲奮鬥一生的目標即將實現而備感興奮,和李濟深商量後,當即表示要積極響應。5月5日,沈鈞儒等在香港的民主人士聯名致電毛澤東,響應中共“五一”號召,擁護召開新政協。同一天他們還向國內各報館、各團體及全國同胞發出《響應中共“五一”號召的通電》。

此後,沈鈞儒領導民盟掀起一場支持、擁護、宣傳新政協運動。在他的提議下,6月14日,民盟發表響應“五一”號召致全國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各報館及全國同胞聲明,聲明稱,全中國人民要求一個民主、和平、獨立、統一的新中國,必須發動全國人民用一切力量來推翻南京反動獨裁政權,以通過新政協而建立的真正代表人民的民主聯合政權去代替它。

他是新中國首任最高院院長,這位民主人士離開我們56年了

1949年7月5日,毛澤東和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常務委員合影。一排左起,譚平山、章伯鈞、朱德、毛澤東、沈鈞儒、李濟深、陳嘉庚、沈雁冰。

1948年9月下旬,沈鈞儒與章伯鈞等爲代表的民主人士在香港中共負責人潘漢年、連貫的精心安排下祕密離港,乘坐蘇聯貨船輾轉朝鮮奔赴東北解放區。此次北上意義深遠,除了商討籌備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外,還充分顯示了以沈鈞儒爲首的民主黨派與中共密切合作的決心,同時對於進一步瓦解蔣介石獨裁政權的士氣,鼓舞全國各界人民的勝利信心,推動各民主黨派同心協力與中共合作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解放區,沈鈞儒等民主黨派人士積極參與中共中央《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的討論,並達成共同協議。

他是新中國首任最高院院長,這位民主人士離開我們56年了

毛澤東與沈鈞儒見面時親切握手。

1949年10月1日,沈鈞儒參加了開國大典,同日當選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此時的沈鈞儒已是70歲的老人了,然而,他卻感到自己像青年人一樣充滿活力,他要在有生之年,爲祖國、爲人民多做工作。

他是新中國首任最高院院長,這位民主人士離開我們56年了

1955 年1月2日,沈鈞儒80歲壽辰,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在中南海紫光閣設宴祝賀,毛澤東亦親自赴宴。這是沈鈞儒在寓所與前來祝壽的家屬合影。

新中國成立後,沈鈞儒歷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和民盟中央主席等職,被譽爲“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幟”、“愛國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

1963年6月11日,沈鈞儒在北京醫院與世長辭,享年90歲。董必武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

“沈鈞儒先生出生於封建家庭,受舊社會教育,從科舉出身,但是在他的一生中,追求真理,要求進步,通過長期的革命實踐,經受鍛鍊和考驗,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直到老年,仍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和毛主席著作,經常關心國內外形勢,衷心擁護黨的對內對外方針政策。沈鈞儒先生所走過的道路,是知識分子的光明道路。沈鈞儒先生是一切愛國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

他是新中國首任最高院院長,這位民主人士離開我們56年了

作者 _ 張羽薇

本期編輯 _ 劉 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