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陪同人员告诉斯诺:谢立全13岁参加红军,在江西中央苏区当过司号员,任过排长、连指导员,红三军团第五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现担任红军大学大队政治委员,他正在指挥战士训练,给号兵示范。谢立全说:“兴国参加红军的有5万多人,不幸在长征中牺牲了很多,真可惜。

赣南是红色的土地,也是将军的摇篮,134位开国将军是赣南儿女的杰出代表,是赣南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他们的英雄事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红土儿女饮水思源、感恩奋进、逐梦前行。

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铭记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展示英雄家乡的巨大变化,凝聚感恩奋进的磅礴力量,本报官微今天推出“赣南开国将军”系列之谢立全。

制图:刘平中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海军学院院长谢立全(前左二)与海院部分领导留影于南京火车站。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抗战之声——谢立全吹号。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46年,谢立全时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代司令员(左一)。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47年,时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政治委员(右一),淮海战役前夕第六纵队师以上干部合影,前排左起:彭冲、江渭清、钟国楚,后排左起:张云龙、皮定均、王必成等。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49年,谢立全时任第三野战军三十军政治委员(中)。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49年,谢立全时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七十师政治委员(前排中),渡江战役前夕。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与夫人苏凝合影。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50年,时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右一),中为苏联军事顾问。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54年秋,谢立全(右二)与红三军团五师战友在南京军院合影。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中共华东海军党委成员,前排左三为司令员张爱萍,谢立全位于后排右一。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56年1月,毛泽东与军事学院干部合影,谢立全位于第二排右六。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57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第一副院长的谢立全(左二)跟院领导与苏联专家合影。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59年,在北京参加将军合唱团。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59年,谢立全(左三)现原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左二)留影于广州。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美国作家斯诺在延安为谢立全拍摄的“抗战之声”封面照。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60年,刘伯承元帅(前排左六)、汪荣华(前排左五)与军院、军区和省委领导在北极阁合影(前排左二谢立全)。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62年,时任海军学院院长(右一)。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62年,解放军海军学院领导合影,左二为院长谢立全,左三为政委康志强。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66年春节,全家合影。前排左起:女谢小明、幼子谢乘风、三子谢小林;中排左起:弟谢立僖、谢立全、夫人苏凝;后排左起:长子谢建新、次子谢小朋。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1966年,朱德委员长接见军事学院干部,军事学院院长张震(前左一)、政委王平(前右一)和谢立全(后中)陪同。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谢立全(后排中)与源坑村同乡张富华(时任华东军区荣军总校校长,后排左)及其家人重逢,当年一起当红军的170名战友,解放后仅剩他们二位。

注:以上文字和图片来自赖联明编著的《赣南将星耀中华》

图片所有权归将军后人和编著人共同所有

未经许可,其他媒体不得转载

谢立全:《西行漫记》的“封面人物”

《西行漫记》封面照片中,一位全副武装的红军小战士,迎着朝阳,吹响着冲锋号。用这幅题为“抗战之声”的照片作封面,非常契合全书主题和作者埃德加·斯诺所要表达的思想。

那个英姿勃发的司号手,就是在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的兴国籍开国将军谢立全。

近日,记者走进谢立全将军的出生地——兴国县樟木乡源坑村。这里村道平整宽阔,河水环山流淌,农家院落整洁别致,人们安居乐业。在此,记者聆听到谢立全的故事。

谢立全,1917年出生于贫苦农家,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谢立全与《西行漫记》封面照片的秘密,是在尘封36年后才真相大白。

1936年6月间,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西方媒体记者,冲破重重封锁由北京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红色区域——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采访。斯诺在与毛泽东的长时间交谈中,在与其他中央领导及红军战士的广泛接触中,感染了火一样的热情。他敏锐地洞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兵群众和知识分子,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斯诺一心想拍一幅象征红军是中国抗日先锋队的照片,图文并茂地向世界真实报道中国革命的情景。

那天清晨,斯诺正背着相机在散步。“哒哒的,哒哒的……”骤然,不远处嘹亮的军号声响起。斯诺见一队号兵正在练习吹号,旁边还插着一面红旗,被晨风轻轻吹拂,上面的五星时隐时现,旗杆矛头上的红缨随风摆动,旗套上“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一行字耀眼醒目。斯诺对号兵教练说:“请你站到这里来,对着红旗吹号。”“声、色、动、形”齐全,壮美极了!斯诺赶紧拿起相机按下快门,使这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瞬间成为定格。斯诺认为,这张照片足以代表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年轻、奋发、不屈的形象。

教练是个十八九岁的青年红军战士,全副武装,面目英俊。斯诺十分高兴地与他攀谈起来。

“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记者先生,我叫谢立全。”说着来了个标准军礼。斯诺满意地笑了,继续问:

“听口音,你是南方人?”

“我是江西兴国人。”

“OK、OK,又遇到一个兴国人。在列宁室我见到第二师22岁的政治部主任萧华,在甘肃河渡医院里见到一个姓曾的也是兴国人。兴国人当红军的真多。”

谢立全说:“兴国参加红军的有5万多人,不幸在长征中牺牲了很多,真可惜。”

陪同人员告诉斯诺:谢立全13岁参加红军,在江西中央苏区当过司号员,任过排长、连指导员,红三军团第五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现担任红军大学大队政治委员,他正在指挥战士训练,给号兵示范。斯诺听了介绍,竖起了大拇指夸奖他。

时隔不久,斯诺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书中收入大量照片,其中斯诺为谢立全吹号所拍的一幅照片,取名为“抗战之声”。1938年2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在上海用复社名义出版。为了适应当时特殊环境,中译本取用《西行漫记》书名。《西行漫记》不仅将“抗战之声”照片排在书内第一页,而且作为封面的主要构图。从此,该书流传到哪里,谢立全的军号就“吹”到哪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幅放大了的照片还一直醒目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的显著位置。

然而,谢立全不喜欢炫耀自己,从不在人面前提及斯诺为他拍照一事。1972年2月,斯诺逝世,第5期《人民画报》登载了毛泽东主席的唁电和斯诺的生平,以及1936年斯诺在延安拍摄的部分红军生活照片,以表深切地悼念,“抗战之声”即是其中的一幅。正在京西宾馆出席海军常委扩大会议的谢立全看到画报后,给时任南京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的夫人苏凝写了封信,告诉她“那个‘吹抗日战争之声’的号手就是我”。并告诫夫人,此事“你我知道就行了”。直到此时,尘封了36年的秘密才揭开。

身经百战的谢立全,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立全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系主任,海军军事学院第一副院长,海军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兴国是全国著名的“烈士县”,5万多名兴国儿女为国捐躯,其中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人,长征途中,牺牲的兴国籍烈士就达12038人,可谓“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同时,兴国也是有名的“将军县”,开国将军有56位。虽然谢立全1973年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姿永存,他嘹亮的号声永远激励着人们冲锋向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谢立全的号声响彻在将军故里的每一寸红土地,激励兴国后人奋进新时代,确保小康路上“不掉队”。

源坑村是兴国县“十三五”规划重点贫困村之一。目前,该村大力发展传统产业,已建立黄元米馃车间、荸荠专业合作社、黄栀子基地、光伏发电等四个产业基地,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同时,大力培植新兴产业,建立120亩的绞股蓝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基地+贫困户”模式,采取入股分红、基地务工、返租倒包等方式,带动周边36户贫困户平均增收4000元以上。(钟庭根 记者萧森;相关史料由赣州市委党史办提供)

来源:赣南日报综合《赣南将星耀中华》

编辑:戴文艺 编校: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陈昱鑫

推荐阅读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开国将军之谢立全(附珍贵照片)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相关文章